鹽山縣隸屬河北省滄州市,全縣總面積800平方公裡,位于滄州市東南部,東臨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東,是"兩省"(河北省與山東省)"三市"(滄州市、德州市、濱州市)的中心,素有"冀魯樞紐"、"京津門戶"之稱。距天津120公裡、北京220公裡、濟南160公裡,距黃骅港50公裡、天津港110公裡。198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環渤海經濟開放縣",2004年被國家發改委規劃編入"京津冀"都市圈,2011年《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鹽山被規劃其中。
作為本屆旅發大會的分會場之一,鹽山重磅推出千童文化園、千童東渡遺址公園和管道工業旅遊光觀光帶。當"秦王掃六合,諸侯盡西來"之時,秦始皇的目光投向了東方浩瀚神秘的"海外世界",徐福東渡之時,率千名童男女僑寓此邦而此置千童縣,将"千童文化"饋贈予鹽山縣。
千童文化園位于鹽山文化新城,占地面積600畝,于2015年8月建成投用,2020年8月進行文化和旅遊提升。整個公園以"一軸、三園"布局,通過打造"十八景",展現千童"六義"文化内涵。一軸:由千童文化廣場、千童主題雕塑、文化陳列場館形成的展示主軸;三園:按千童東渡路線,在空間上将整個公園分為"秦園、濟州園、扶桑園"三個主題展區;六義:展現千童文化六大精神,即海納百川的開放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誠義至上的誠信精神,樂于助人的奉獻精神。十八景:按照"一步一景"原則,塑造了18個人文景觀(包括:千童廣場、稚子園、中華"書"亭、千童詩畫連廊、主題雕塑、大秦遺風展廊、秦池、千童劇場、千童亭、訓童島、百匠台、望海台、千童東渡展廊、濟州館、東渡亭、扶桑館、授藝山、三神山、友誼大道)。千童文化園作為一張靓麗名片,是鹽山縣目前最大的開放式景區,也是全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基地。
在這裡,千童文化的傳承不僅如此,千童東渡遺址公園建于2020年,按4A級景區規劃設計,總投資9980萬元,占地面積315畝,主要規劃建設"一心、一谷、兩區、四園",通過陳展、雕刻、人文景觀以及聲光電等技術,全面展現千童東渡原點文化。"一心":即文化展覽中心,占地8000平米,對原千童祠及南北配殿進行改造,新建秦漢風格門樓及景觀連廊,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和相關附屬用房,形成千童文化的核心展示區。"一谷":即櫻花谷,占地16000平方米,依托原地形地貌,巧妙布局,大範圍栽植櫻花,附設原點文化地雕、親水平台、兒童訓練設施等,形成景區主打招牌。"兩區":即"東渡港"和"千童林"兩個特色區。其中"東渡港"占地54000平方米,湖心設置大型徐福雕塑,環配濱水棧橋和駁岸景觀;"千童林"占地126000平方米,種植法桐1000株,寓意"千童"。"四園"即"典故園"、"童趣園"、"英童園"、"訓童園",以園林綠化和兒童景觀設施為主,融入"聖童"文化,打造成集遊樂、訓練、觀光、體驗于一體的兒童教育基地。
依托鹽山管道工業的蓬勃發展,在鹽山縣省級經濟開發區(蒲窪城園區),對283省道兩側進行改造,融入管道裝備工業符号,增加文化元素,以展現鹽山管道裝備産業發展史和體現現代工業美為主題,打造一條工業旅遊觀光帶。主要以統一的視覺識别系統、特色的城市形态構建、管道工業遺迹保護、城市公共環境打造、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等幾種方式,講述關于管道工業的文化與故事。一是對道路邊溝進行治理,增加綠化、硬化、美化、亮化;二是通過設置雕塑、牆體繪畫、産品擺放、設置宣傳廊等方式增加工業元素;三是對道路兩側企業圍牆、廠房進行形象提升,增加現代工業氣息;四是結合企業能效提升,增加企業科技含量。通過打造成一條具有現代工業美的特色管業長廊,展現鹽山管道裝備工業文明,打造成鹽山工業旅遊的一張靓麗名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