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特點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号系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漢族人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來的。
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體系的符号來表示漢語的詞或語素的。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裡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漢字音、形、義統一體的持點。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以又叫方塊字。如“車”、“上”、“明”、“問”等,“車”、“上、“名”用字的形體來直接表達語言裡的詞義,“同”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門”表音,“口”表意。
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由零散的、個别的字符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範,就成為了一種文字體系。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産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中國的文字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經過六千年的曆史過程中,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五個部分,分别是聲、形、象、數、理,而演變的過程為:漢字的演變經曆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商)
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内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
2.金文(商)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鐘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3.大篆(秦)
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于秦國。字體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
4.小篆(秦)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5.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東漢。
6.草書(漢)
漢字的一種書體。形成于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7.行書
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産生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