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弓杆及其功能?
弓杆是琴弓的最重要的主體部件。弓杆的用料、形狀、弧度、粗細的分布,彈跳點和平衡度的設計等等,都是決定琴弓音色好壞及演奏性能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琴弓材料有格萊尼、雞翅木、鐵木、蛇木及其他不同品種的巴西木料。自十八世紀以後,琴弓制作師大多選用生長在巴西的伯南布哥省獨有的一種珍貴樹種的木料,因此也名為伯南布哥木(中文也稱蘇木)所製成。這種木材具有高品質的琴弓所需要的所有重要特性:硬度強、彈性好、重量适中、經久耐用不易老化;最可貴的是由于它的木質纖維特别長,它的振動幅度振動頻率和振動延續時間都優于其他任何種類的木頭,這種難得的物理特性使它能發出很優美的豐滿的聲音。再者,伯南布哥木料也十分美觀,其中之佳材有著深棕的顔色,時間越長越清晰地呈現出漂亮的木質紋理和木射線。少數極品的木料在上了優質清亮的油漆後,可以從裡向外透出像絲綢一樣的光澤,更加美麗迷人。
好的材料在琴弓杆的制作中固然至關重要,但是在制作過程中弓杆的形狀、長短、弧度的正确,杆身粗細分布的比例,工藝的優劣等等也都是決定一枝琴弓能否成爲好的演奏工具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們來講一下琴弓弓杆的弧度。這也是經曆了幾個世紀的演變發展過程的。早期的巴洛克提琴弓杆的弧度是像二胡那樣,弧度是向上彎的。到了十八世紀下半葉,一個長期生活在英國的德國人W. Cramer(小提琴家、製弓師)製作的提琴弓改變了弧度的走向,即是把弧度的走向改成弧度向下,這是一個革命性的改變,是古提琴弓邁到現代琴弓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這個變革的産生是由于當時的音樂演奏開始從室内及宮廷向音樂廳演奏的進展所需要。
小提琴脫離了為其他形式音樂伴奏的地位而提升為主要的獨奏樂器。新出現的小提琴曲目對弓法高難度技術有多種新的要求,它要能演奏連弓、頓弓、跳弓、三個或四個音的和弦,以及多種的音色變化。
1780年,偉大的意大利提琴演奏家維奧蒂(Viotti)來到巴黎。他憑着與著名的製弓家族圖特(Tourte)的親密關系,對琴弓的設計提出了改善的建議。因此佛蘭素斯-圖特(Francois Tourte)所設計和製作的琴弓便成為現代琴弓的最後定型。
整體來看,早期法國製弓大師們的琴弓的弧度(1790-1870年間)都不是很誇張,從弓尖至上半弓的10公分處,隻有很微小的彎度,整個弓子的弧度比較平緩。把弓毛上緊後,看上去弓都比較平直,這種弧度設計可以使弓子得到較柔和的彈性和高品質的音色。
到1880年至1930年,琴弓杆的弧度變得很大,在靠近弓頭的上半部,弧度會彎得特别誇張,而下半部則幾乎沒有弧度顯得非常平直。這樣的弧度張力更大,有利于演奏力度的釋放,但同時也損失了發音的圓潤和細膩。
從1930年至今,弓杆的彎度變得較為均勻和有規律。特别在靠近弓頭的杆部其弧度比早期的弓彎度略大些許。這樣力度較好,演奏性能和音色都能令多數使用者滿意。當然有些獨奏家以音色甜美為第一考量,還是偏愛早期的老弓子。再者,木材的硬度也對弓杆的弧度有明顯的影響。一般說來,使用較硬的木材,可以把弧度做大一些,較軟的木料就要把弧度做小些。
這裡特别要指出的是有很多制作師(包括一些演奏家的要求)會把偏軟的弓杆弧度做得大一些,以為能增加弓子的張力,他們沒注意到弧度增大固然可以提高縱向的強度,但是橫向的張力會由此失去更多,從而使弓子變得更軟,平衡性更差。另外,過大的弧度對發音和演奏性能都沒有好處。
弧度是弓子的靈魂,整個弓杆(約71公分)的弧度高度總量與每個弓段十公分左右的分配并不是均等的,同時,弓杆的粗細比例設計與弧度設計也是直接相關聯的,這是一項隐形的技術,很難直觀感知判斷,這需要長期的實踐探索,從中找到認知和規律。
版權聲明:本文由琴界網·曹氏提琴(中國)直營店提供,部分所載内容來源于各大網絡平台,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謝謝合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