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大喜奔!在忍受了50多天高溫炙烤之後,随着一股南下弱冷空氣的發力,從上周四開始,杭州氣溫終于降到了35℃以下。
杭州的降溫似乎也暗示着,這個“史上最難熬的夏天”即将悄然離去。而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的說法,也印證了我的這種猜測。
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從8月24日起,江漢、江淮地區的高溫已經基本解除。8月26日起,四川盆地、江南高溫逐漸緩解,部分地區可能解除。但四川東部和重慶要用時更久,要到8月29日甚至30日之後高溫才會緩和。
果然是天下已涼蜀未涼。
天氣熱,本來大家火氣就旺,加之又是各種拉閘限電,很多地方民衆的日常生活受到不小影響。雖然政府一再強調“讓電于民”,全力保民生,但架不住進入7月以後,居民用電直線飙升,像四川直接上漲了93%。不僅甯德時代、富士康、英特爾等大量工廠被迫停工,甚至就連商場、地鐵、寫字樓也都關燈關空調了。
可是這又陷入了一個悖論:工廠停工,勢必造成稅收減少,保民生也會缺乏财政支撐。
隻是這條關系鍊太過漫長,超出了很多人的反射弧區間。以至于當上海經信委“商請”四川方面,給予16家上海汽車産業鍊重點企業電力資源傾斜的函件一曝光,立馬讓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上海是在搞背刺,要偷四川本就不夠用的電。于是,一場沒來由的罵戰正式上線。
其實仔細閱讀上海的函件不難發現,首先,這些需要“照顧”的并非位于上海,而都是四川本地的企業,隻不過做的是給上海車企提供零部件的生意。确保這些企業有足夠電力正常開工,對川對滬可謂雙赢,而且本質上是四川赢兩次。畢竟上海作為重要的财政奶牛,去年一年淨貢獻了6797億元,相當于三個四川從中央那裡獲取的補助。所以隻有上海的經濟支棱起來了,中央才有錢對四川進行轉移支付啊。
其次,正如上海方面回應的,函件的意思并不是要四川犧牲民生用電來保證工業用電,而是在工業用電的池子裡進行統籌安排。可見有些網友的擔憂是多慮了。
但通過這起烏龍事件,也讓我們看到,如今無論是資源還是産業,各地區之間的鍊接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這種鑲嵌甚深的關系,既是中國啟動經濟内循環的底氣與保障,但如果解釋不清、處理不當,也容易引發地區間的糾紛。所以順着上一篇“八省養全國”的思路,我打算繼續來聊聊區域分工與統合這個話題。
如果說财政方面,沿海八省(市)厥功至偉,那麼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則得仰賴西部和北方。
為什麼此次四川網友會如此氣憤?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四川是全國水電第一大省。截至2021年末,全省水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8947.0萬千瓦,水力發電量為3531.4億度,兩項指标均位居全國第一。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第七大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就坐落于四川。此外,當地還有溪洛渡水電站、錦屏一級水電站、錦屏二級水電站、二灘水電站、瀑布溝水電站以及觀音岩水電站等12座大型水電站。
其中,光白鶴灘水電站一座,多年平均發電量就達到602.4億度,可以滿足約750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而要知道,四川全省常住人口也才8372萬。就是說,白鶴灘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就能解決近九成四川人的生活用電。
去年一年,四川向省外輸送了1255.3億度電。這些電,可以彌補上海一年半的電力缺口。結果,現在自己反而電不夠用了,需要停工保民,你說火不火?雖然這事的根源吧,出在老天爺身上,奈何老天虛無缥缈的,夠夠不到、罵罵不着,哪有上海這個送上門的現成靶子好用?
當然,四川還不是發電最多的省份。2021年,全國發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為:廣東、山東、内蒙古、江蘇、新疆、四川、浙江、山西、雲南、河北。但其中,廣東、山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既是發電大省,也是用電大省,由于工業規模龐大、經濟活躍度高,每年的電力缺口都在1000億度以上。
要是扣除自身用電量,就外輸電量來說,“貢獻”最大的5個省份分别是:内蒙古、雲南、四川、山西、新疆,去年各自的外輸電量都在1000億度以上。正是靠着這些電,長珠三角的無數工廠才得以24小時不停地運轉,一步步将中國推上“世界工廠”的寶座。
不隻是電力,其他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比如煤炭、原油、天然氣等也都是如此。像被稱為我國自然資源跨區域調配“四大工程”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中,除了南水北調的東線,是從富庶的江南将水資源調往北方,剩下的都是由内陸地區向沿海發達省份輸送。
就連我們吃的糧食,也從過去的“蘇湖熟,天下足”“湖廣熟,天下足”,變為如今的北糧南調。根據《瞭望》雜志報道,近年來全國糧食産區逐漸萎縮,糧食調出省數量從2003年的13個,減少到目前僅剩黑龍江、河南、内蒙古、吉林、安徽5個省區。其中4.5個位于北方,光黑龍江一省的糧食調出量,就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多。
反觀在财政上供養全國的八省市中,除了山東、江蘇勉強可以實現糧食自給外,其餘六個省市的糧食自給率都低于50%,北京上海甚至不到10%。考慮到俄烏沖突導緻國際糧食大漲,如果沒有北方省份為平抑國内糧價做出貢獻,國人的恩格爾系數恐怕得蹭蹭蹭地上漲。而這也再次印證了堅持“全國一盤棋”的好處。
“全國一盤棋”有多重要,看看如今的歐洲就知道了。為啥一場俄烏沖突會攪得整個歐洲甚至世界雞犬不甯?因為沖突雙方一個是歐洲的加氣站,另一個是世界的大糧倉。這倆哥們一幹仗,無論你站哪邊,溫飽都成問題,能不緊張嗎?
人不省心,老天更是無情。根據聯合國防災減災署2020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相對于1980~2000年,21世紀以來的這20年,各種災害頻率大幅度增加。其中高溫事件增加了232%,暴雨增加134%,各種風暴增加97%,而中國是報告氣候災害次數最多的國家。
所幸中國作為一個強政府主導下的大型經濟體,很多涉及國計民生的資源工程,都是由國家投資開發并統一調度的。這多少能減少地方保護主義的幹擾。
比如這次,針對部分四川網友質疑的,本地電都不夠用,為啥還要往外送?國網四川電力公司的解釋是:按照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四川境内向家壩、溪洛渡、錦屏、白鶴灘等梯級大型電站,均由國家統籌安排開發和消納。其電量在全國範圍内統籌分配,省内、省外有固定的分配比例,并不是四川優先消納,多餘電量才外送。
事實上,不僅是四川,整個“西電東送”具體怎麼送、送到哪、送多少,國家都是有詳細規劃的。比如四川及周邊湖北等地的三峽和金沙江幹支流電站所發水電,主要輸往長三角及華東地區。類似的跨區域電力輸送通道還有兩條,其中北部通道是将山西、内蒙古、甯夏等地的火電、風電,輸往京津冀地區;而南部通道則是将雲南、貴州等西南地區的水電,向珠三角及兩廣地區輸送。
當然,過度依靠幾個地方的能源,就跟依靠沿海八省财政一樣,終究是存在風險的。所以這些年,中國一直緻力于能源來源渠道的多樣化。
在國外,除了傳統的中東諸國,中國努力在開拓非洲、俄羅斯、中亞甚至美洲的油氣市場。而在國内,“十四五”期間國家重點布局的清潔能源基地中,既有金沙江上下遊、雅砻江流域、黃河上遊和幾字灣、河西走廊、新疆等傳統的“西電東送”重點區域,也包括了冀北、松遼的太陽能、陸上風電基地,并且在沿海省份也規劃了大量海上風電及核電站。
相信等到這些基地、站點全部建成啟用後,有望平衡中國各區域間的能源供求關系。
不過上面提到的這些規劃部署,畢竟多少還殘留着計劃的影子。平時你好我好大家好,倒也相安無事,一旦遇到極端狀況或特殊年景,就會出現諸如“八省财政養全國”“七省糧食養全國”之類的相互抱怨、指責甚至争吵,搞得誰都覺得自己吃了虧。
如何化解這種局面,讓各方都心服口服,恐怕還是得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而這就牽扯出另一個話題:如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受到行政區劃的分割以及政績考核的影響,地方保護主義在中國一直是個難治的頑疾。改革開放40多年,市場經濟确立也整整30年了,但地方本位主義對于經濟社會的幹擾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依舊還是存在。而這對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顯然是不利的,因此4月份中央才會專門下文,督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在我看來,所謂“全國統一大市場”,統一是結果,而市場既是目标也是手段。舉個例子,同樣是跨區域的要素協作,為啥上汽和特斯拉的那些四川供應商,不覺得自己是在為上海做貢獻?因為産業鍊的銜接是完全市場化的行為,你不生産不配合,自然有别的地方能夠補上。
同樣的,我為啥不贊同“沒有來自内地勞動者的貢獻,東部就不可能發展得怎樣怎樣”的說法,因為這些人不遠千裡,背井離鄉,從老家來到長珠三角,目的并不是來做什麼貢獻的。雖然他們的勞動,客觀上促進了東部的崛起,但主觀上是為了自己賺錢,并不是無私的,而且他們也都獲得了相應的報酬。
事實上,隻要是市場行為,就不存在誰欠誰的。
這也能解釋,同樣是資源供需失衡,去年山陝等地為啥沒有抱怨?因為煤炭是市場定價,煤價上漲帶來的,是産區地方經濟的爆發式增長。比如今年上半年,榆林、鄂爾多斯這幾個産煤大市的名義增速,分别高達34.21%、25.01%,位居全國前二。榆林的GDP排名更是一口氣上升了10位,成功擠進前50強城市名單。
相反,電力的定價和供應則依舊保留着濃厚的計劃屬性,電力輸出省份從中獲益有限。甚至在短缺時期,還會和其他地方形成一個零和博弈的局面。如果四川也能像山陝那樣,從能源緊缺中獲益,你看還會有那麼多指責、抱怨嗎?
所以,市場雖然不是萬能的,也沒辦法解決像今夏這種極端氣候狀況下的能源荒,但堅持市場主導,至少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執。夏日炎炎,能降火也不失為一劑良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