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兩要素:筆法和結架,可是中國漢字那麼多,如何才能較快地把握漢字的結構布局呢?
早在隋朝時僧人智果就已經為你總結了一套楷書結構布局的16條規律,對書友們學習楷書快速掌握字體結構有着非常大的幫助!
接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該篇書論:
回展右肩字的上部如果橫向比較長,那要向右伸展,如甯、宣、臺字的寶蓋頭部份。
有腳的字要向左舒展,像寳、典、其、類
字型呈方型的要擡高右上角,像國、用、周字。
左右都有豎畫的字,右豎要比左豎粗,突出右豎,同時要注意距離要均勻,前後相覆蓋,使右側留些空處。比如用、見、岡、月這樣類字。
說的是無這類有四點四豎的字,要寫得上開下合。
像并字、畺這關同時出現兩筆以上橫畫時,要思考各橫畫字的仰筆與覆筆的安排。
這鼐說和是的撇捺的字,像爻字上面要用收筆,下面往要捺出。像茶字,上面人字部分要寫得開展,而木字部分的撇捺則要寫得收勢。
有兩豎畫的字要寫成一個是下垂一個是收,如并字右收勢左下垂,斤字則是右下垂左收勢,土字和下字也是一樣,土字豎收勢,下字的豎則是下垂
筆畫比較繁多的字要适量的删減,如王羲之寫“懸”字、虞世南書“毚”字,都是去掉了下面的一點,張(沒法确定指的哪位書家)寫“盛”字把“血”字底簡寫成“皿”字底。
比較稀疏的字要适理的補上筆畫,比如王羲之寫“神”字、“處”字都給添加一點,寫“卻”字時右而的“卩”寫成“阝”。
有多豎的字,各豎間要處理好向背,如“卅”、“冊”這類字形,都應該使他們各自向背,锺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都是這樣做的。
多點的字要,像“八”字、“州”這類字,都要使點畫之間有相互顧盼的資勢。
獨體字每一點畫都要使它能夠自我獨擋一面。
重構的字形要寫得緊湊,如“昌”、“呂”、“爻”、“棗”等上下重疊的字形,“林”,、“棘”、“絲”、“羽”等左右重複的字形,“森”、“淼”這類字形也适用。
以“丿”畫就是斜勢而捺畫就是側,用撇來映襯捺。比如“交”、“大”、“以”、“入”這類字形。
以捺畫來附合彎折,比如“女”、“安”、“必”、“互”之類這類字型。
潛心鑽研一字,最重要的是掌握虛實、向背、仰覆、垂縮、回互不失也。總體看行與行之間,最好的是相承起複,行與行都能相互映帶,而且不相違背。
以上就是智果總結出來的楷書結架十六條規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