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四句話

孔子四句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6:49:37

孔子四句話(時至今日依然彪炳日月)1

在我們的文化當中,你想當孔子,就可以當孔子。你隻需要以孔子為榜樣,效法模仿他,向他好好學習。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800字,深度閱讀需8分鐘,受益終生|

孔子四句話(時至今日依然彪炳日月)2

孔子,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開創私人講學的之風,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去世後,後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對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影響,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明: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2022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3周年紀念日。

每年這一天,曲阜孔廟以及全球各地,都會隆重舉行公祭孔子大典,紀念這位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卓越貢獻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

有人會問,孔子為何能得到萬世景仰?

當然,他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

今天我們分享孔子說過的3句話,感悟聖賢彪炳史冊、照耀古今的大智慧。

1

學天時習之

我們都知道《論語》第一篇叫《學而》,開篇第一句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第七篇叫《述而》,述而不作。

其實,這裡“而”字不對的,沒辦法解釋。

為什麼?因為我們把字抄錯了。

古代的“而”字跟“天”寫得很像,所以抄的人就把“天”抄成了“而”。

學而時習之,其實是學天時習之。述而不作,其實是述天不作。

這也就是孔子倡導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們中國的學問都是從大自然來,我們以大自然做老師,我們向大自然學習。

《易經》被稱為天人之學,因為它和自然中出現的河圖洛書的傳說有很大的關系。

為什麼在黃河滾滾的水流當中,會突然出現這麼一匹很奇怪的龍馬,既不像龍也不像馬,它的肚子旁邊有這些記号,是誰弄的呢?

後來又說,這是老天給我們的,也就是我們後來講的“天垂象”。

老天在很多地方都予以垂象,而且還生怕人看不懂,便幹脆弄了些更奇特的象,以便讓人們更方便地看出來。

《系辭傳》寫得最清楚: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

天隻是一種現象而已。天是不說話的,但它會用各種現象來告知人們的吉與兇。

而聖人,他會“象之”,這個“象”就是模仿自然的天象,然後想出一些道理。

無疑,孔子就是會看天象的聖人。

孔子說要向天學習,就是告誡人類不要老是覺得自己在創造發明,沒有那回事。

我們現在要記住,任何事情都要用自然來做衡量的标準,合乎自然的可以做,不合乎自然的最好不要做。

反之,也許我們現在覺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後果怎麼樣,等到有一天知道後果是那麼壞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我們最後才會講,順其自然,而不是聽其自然。

順其自然還要加上人為,不是說聽其自然就什麼都不管了,那是不負責任。

我們要很積極地去做,但是不要亂做,亂做就很糟糕,就叫做造孽。

我們要順着自然的規律,同時要努力地去做,而最後結果又聽自然的,這就是孔子所說的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四句話(時至今日依然彪炳日月)3

2

吾道一以貫之

一般人都告訴我們,孔子最偉大的地方是提出一個“仁”字,其實不是。

因為“仁”,很古老的人就知道了,沒有果仁哪裡有果實,沒有果仁,果子怎麼能夠一代一代傳下去?

所以,“仁”不是孔子提出來的,它早就存在了。

孔子最偉大的貢獻,在“時”,時間的時。

孟子贊美孔子,講過這樣的話:“聖之時者也。”孔子帶了那麼多弟子,出名的也有七十二賢。

孔子是至聖,為什麼單單孟子而不是其他的弟子叫亞聖?就是因為孟子最了解孔子,他看出了孔子的思想是以時為中心的。

為什麼說孔子最偉大的貢獻在提出一個“時”字?

他曾經對弟子曾參說過一句話:“吾道一以貫之。”

“一以貫之”四個字,這個“一”到底是什麼呢?

一就代表時間,天底下隻有時間是一,永遠不停息。

人活着什麼最要緊?時間最要緊。錢少點兒沒關系,最怕的是沒有時間。

所以從現在開始,絕對不能說“我沒有時間了”,老天一聽到信息就知道你命該絕了,就把你收回去了。

要說“我很忙,時間不夠用”,老天一聽就讓你多活五年。

孔子晚年讀《易經》,心得隻有四個字:時也,命也。

時到了,我的命該去做什麼就做什麼,最後結果怎麼樣,由老天決定。

孔子有那個命,沒有那個時,所以他對時特别敏感。他用一生的經曆告訴我們,就算你是聖人,也沒有辦法選擇時間。

你不能說我不投胎,我等到盛世再來投胎。

就算你可以選時間,到盛世你一投胎,天下開始大亂,糟糕了。

就算你是聖人,也隻能随着時去做自己的調整,叫做順時應命。

這樣你就知道,為什麼中國人對時非常重視。

時辰一到,你沒有把握住;時一失掉以後,你就是白費力氣。

但是,孔子把時提出來以後,卻發現時對他不利。

因為孔子最希望有國君賞識他,所以他曾經講過,你給我三個月,給我半年,我表現給你看。但是在這方面一輩子不得志。

可是,我們非常敬佩孔子,因為他并沒有因此消極避世,郁郁寡歡,反而在積極地做事。

那孔子一輩子都在做什麼事呢?他在做一個字,叫做藏。

孔子藏什麼?藏道于民,就是把道從有位置的大人藏到一般的人。

孔子有教無類,他是第一次把教育推到平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為什麼我們那麼尊重孔子,就是因為有了孔子以後,老百姓變聰明了。

3

我觀其德義耳

在馬王堆帛書《要》中,孔子說:《易》我後其祝蔔矣,我觀其德義耳。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注重易理中的德義,并且對道德深信不疑。

《論語·述天篇》記載,孔子五十六歲時,在宋國教導弟子,于大樹下習禮。

當時宋國的司馬桓魋要殺孔子,令人把樹拔掉。

孔子率領弟子離去,弟子問老師:“要不要跑快一點?”

孔子回答:“天既然賦予我這樣的品德,桓魋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可見,孔子對于道德的信仰,是非常堅定的。

他身體力行告訴我們,作為一個人,最要緊的是修德。

什麼叫修德?就是修正自己的德行。

天天修德,修得合乎天道,這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大的成就。

但是現代很多人,經常懷疑道德,認為講道德的人吃虧、受欺負,實在大錯特錯。

孔子偉大之處,就是很坦白很直接地指出來,人類跟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倫理道德,其他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他完全站在人道的立場來發揚易學,他說人應該全心全意終身緻力于四個字,就是天人合德。

因為天人一定要合一,隻有靠道德才能合一,靠其他根本就合不了。

人生最重要的,最可靠的就是修身,就是修己,這是我們終身所要實踐的根本。

這樣的話,我們就抓住了《易經》最重要的核心,也就理解了孔子“至聖”的份量。

直到現在,道德依然是中國人的最佳信仰。

總之,《易經》是群經之始,大道之源。

孔子因時而動,循着時代的變化,在承繼往聖先賢智慧的高偉之上,深究其理,把《易經》精神及時地扭轉過來,把神道設教撇開,直截了當地教化人們為人行事的道德規範。

他非常了解了《易經》是由天垂象,然後透過伏羲的一畫開天,就悟出了四個字,叫做天理良心。

天理是天,良心是人,所以講天人合一。

天理和人心一配合起來,就叫倫理道德,即天人合德。

也就是在告誡人們,時刻要修德以應天,時刻要合天理,人人皆可為聖賢。

孔子四句話(時至今日依然彪炳日月)4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彙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