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是流淌在一個血液中的信仰。百花盛開的雲南,阿詩瑪的音韻滋潤了一方水土,鳳栖梧桐的美談在苗疆女孩玲玲作響的銀飾間蕩漾,纖纖素手掬起一捧瀾滄江的水,緩緩拂過烏銅、銀器、斑銅和錫雕精緻的輪廓,流淌成浸潤你我心田的恒久之美。
以工藝,雕琢金屬之美
古老銀器上手工雕镂出的細膩紋理,鐵器上镌刻的纏枝蓮藤,銅器歲月經年泛起的綠斑,在手工匠人日漸粗糙的老繭上,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金屬之美”躍然眼前。
冶金工藝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星河中源遠流長,早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可以冶煉出黃銅,青銅器時期的後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越王勾踐劍……更是凝聚了智慧,驚豔了時光。在赫赫炎炎的烈火中,在變化曼妙的色澤中,在溝壑層疊的紋理中,彙聚了中國人對各類金屬發掘應用的巧思與體悟。
鬼斧神工,至臻至美,雲南有着3000年璀璨奪目的冶金曆史,不同地區和少數民族獨特的冶金手法賦予了雲南冶金工藝的多樣性與交融性。無論是火中的淬煉、捶打,還是發于微的精雕細琢、匠心獨運,都為“金屬之美”增添了别樣魅力。
對于這些傳統文化技藝的傳承,要的不僅是延續,更要讓它在重生中綻放愈發耀眼的光芒,就像雪花秀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的“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将雪花秀對文化傳承的熱忱與經驗,運用到中國的“非遺”保護項目中。
烏銅走銀是雲南特有的中國傳統銅制工藝品,始創于雲南石屏。走銀即為鍍銀,以銅為胚,其上镂刻出精美的紋飾圖樣,将熔化的銀水填入花紋圖案中,冷卻後打磨光滑,最後使用祖傳秘方使之變得烏黑發亮,透出銀紋圖案,現出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古雅風味,雍容華貴。
得到這項技藝的真正精髓,從進入師門開始算,非遺文化第五代傳承人金永才足足等了二十載。
“烏銅走銀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金永才作品
制銅坯,用專用的工具“瓦它拉”手工反複打至薄如紙;再錾刻圖案花紋,走銀水後打制成型;透出烏黑發亮,光澤秀麗。烏銅走銀制作工序極其複雜繁瑣,細膩入微,隻有匠人的耐心和細緻,才能打造出這般瑰麗多彩。
“烏銅走銀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金永才作品
“屯軍中有善冶煉和以銅、銀加工器具者。村民又習之,諸技藝均能,世代傳襲。”這是雲南銀器制作技藝之鄉鶴慶縣的《鶴慶縣志》中記載的。當地藝人以白銀為主料,将镂雕和純銀抽絲編盤工藝相結合,加工成各樣婀娜多姿的器型。選材、熔煉、敲片錘揲、制模、充模、錾刻、拉絲、金銀錯、熔化、組合焊接、清洗、打磨、抛光,銀器加工保留了傳統的十三道工序,才制出如此造型豐富、種類繁多、工藝精湛、華光璀璨的銀器。
“鶴慶銀器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寸發标作品
斑銅的工藝更為複雜而嚴格,93%以上的原料是銅,其餘為其它稀有金屬,經過鑄造成型,精工打磨,“妙在有斑,貴在渾厚”。紅褐色的表面呈現出熠熠生輝的閃爍光澤,在陽光下變化微妙的斑花新奇瑰麗,又厚重古樸。
“斑銅制作技藝”傳承人
馬永義作品
阿昌族的戶撒刀鍛制技藝制作過程同樣繁複,須經下料、制坯、打樣、修磨、飾葉、淬火、創光、做柄、制帶、組裝等10道工序,以淬火技藝最為突出,在烈火中使刀葉的硬度和韌性達到最佳狀态,煅制成刀。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項老賽作品
錫雕技藝則更為精巧雅緻,多用于制作禮器、法器及茶壺、酒壺、燈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簡約玲珑、結構緊湊,造型裝飾、質地肌理都體現着生活中的藝術意蘊,花鳥魚蟲、詩詞歌賦、龍鳳走獸、傳說故事都是錫器上呈現的文化氣韻。
“個舊錫器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賴慶國作品
看似是“死物”,但當你真正接觸它們時,定會發現其中迸發出的生命感和精彩絕倫的美。技藝是鑄造的基礎,情感為這些器物注入了生命氣息。千百次錘煉隻為萬中出一,從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手工藝品,鍛造中嚴格遵循步驟的已知和奇思碰撞偶然的未知,成就了金屬工藝品的獨特之美。
力 匕
以匠心,傳承文化之美
阝 勹
廴 匚
“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精于技藝,傳承匠心。承襲這些古老卻經典的技藝需要耐心地打磨,金屬工藝的傳承人和工藝匠人與金屬朝夕相處的點滴,那些看似平淡卻充滿溫度的故事和話語,就是匠心。
匠人們從上一代傳承人承襲這些寶貴技藝的背後,是他們與金屬相伴的柔軟時光。在這些匠人們用手雕刻時間,用時間鍛造傳奇的背後,更是中國匠人們骨子裡始終自帶的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這份專注中是他們對時間的尊重和敬畏。
金永才
“烏銅走銀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烏銅走銀的傳承人金永才自幼在藝術方面就有極高的天賦,對古玩珍品更是情有獨鐘。1975年18歲的他還隻是一名銀匠,便跟随師傅李加汝學習烏銅走銀的技藝。
但直到1995年,80多歲的李師傅才将最後的配方傳授于他,并對他說:“烏銅走銀制作技藝不能在我的手上丢失,不然我就成了民族的罪人。”原來李師傅早已把配方寫好,這一次,他命金永才在15分鐘之内背熟,時間一到,便把配方一燒而淨,無價的精髓,就隻可留在傳承人的心中。
“烏銅走銀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金永才演示篆刻工藝
烏銅走銀對于手藝的要求極其苛刻,它需要在和酸性汗液不斷磨合中被揉黑,更需要不時地上手才能保證手藝不生疏,“心要靜,人才能精力集中,浮躁做不了這東西”。由于制作工藝極其複雜,想得到由他親手打造的作品,需要提前一年以上預定,自然,一件出自金永才之手的烏銅走銀要賣到十幾到幾十萬元不等的價格也就不難解釋了。
寸發标
“鶴慶銀器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寸發标是白族人,出生于雲南大理,他是家中第六代傳人,剛滿16歲就随父學藝。在“山川美,可入畫”的環境中長大,人才毓秀實屬自然。
經過了千錘百煉的磨砺,他開辦了雲南鶴慶标祥九龍手工藝品加工廠,他獨創的“九龍火鍋”、“九龍壺”、“九龍水煙筒”等作品設計新穎、高雅别緻、華麗高貴。他不僅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還是一位創業成功的農民藝術家。
馬永義
“斑銅制作技藝”傳承人
冶金史上的豐碑斑銅工藝,由于制作不易、成本較高和傳承方式的制約等原因,一度陷入了瀕臨失傳的境地。為了挽救會澤的斑銅工藝,馬永義組建了“銅寶齋”,經過近10年的艱苦創業,他終于以自己深厚的雕刻、繪畫、造型和金加工功底,融合曆史文化、美學藝術和民俗等各方面的素養,創新開發出斑銅制造的新題材,逐漸拓展到花卉、動物和人物等造型的制作中。
斑銅燒制
阿昌打刀世家的嫡系傳人項老賽,14歲就随父親學習打刀技藝,憑着驚人的毅力和天生的悟性,對車、鉗、刨、刮、烤、磨、銑等金屬切、削加工的全套技藝得心應手,在鄉裡享有“戶撒刀王”的美稱。他還對刀具的制作不斷創新,努力提升戶撒刀的使用價值和裝飾藝術價值,真正做到“削鐵如泥、吹發即斷”。而如今,他也承襲祖輩傳統,帶領三個兒子一起研習戶撒刀鍛制技藝。
項老賽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剛剛初中畢業的賴慶國被招進錫花工藝美術廠,正式成為一名學徒,跟随師傅學習傳統的錫工藝品雕花制作。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利用高科技改進錫工藝,斑花錫、改變錫工藝品的抗氧化周期、磨砂工藝創新、浮雕、精緻的雕花等等,都是這麼多年賴慶國對錫工藝品的改進和創新。
賴慶國
“個舊錫器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現代的匠人要熟練掌握傳統技藝,了解古人是如何雕刻、鍛造每一件金屬器具的,但每個人對美的理解和時代審美的變化,都會重新融入進造器的過程中。傳統手藝和現代審美完美融合的過程,顯露出時代的氣息,有現代人的精氣神,有鑄造者當下的感悟,器具也就“活”了。
對話古今,特殊的職業,打磨的是器物的光澤,萃取的是時間的光華。匠人匠心,破解超過千年的文化密碼,以雙手雕刻時間,以時間鍛造傳奇。
力 匕
以行動,
保護“非遺”之美
阝 勹
廴 匚
作為全球領先的高端護膚品牌,雪花秀始終堅持“調和之美源于亞洲智慧”的護膚理念,同時也一直将傳統文化看作是成就恒久之美的根基。多年來雪花秀一直不遺餘力地支持和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以特有的文化底蘊,踐行對公益事業的持續關注。
2017年,雪花秀在全球範圍内啟動“Beauty From Your Culture”文化之美全球公益項目,在中國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以此實踐雪花秀企業社會責任。2018年以“文化之美漆心可見”作為年度主題,将“山西漆器髹飾工藝”作為研究和保護對象,展現了曆史悠久的漆藝藝術。
雪花秀将文化傳承的熱忱與經驗,運用到對中國的“非遺”保護項目中,讓更多的“非遺”的美走進大衆視野。
傳承人寸發标與愛茉莉太平洋中國總裁
高祥欽分享傳承故事
今年,雪花秀再度攜手清華大學走進“有色金屬王國”—雲南。受資金匮乏、人才斷代、技藝衰退、材料制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雲南冶金工藝的傳承與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雪花秀繼續探索全新的“非遺”傳承與發展模式,通過學術、創新、傳播及商業思維為“非遺”打造全方位支持平台,幫助雲南的金屬工藝藝術散發出全新的文化之美,讓瀕臨衰退甚至消失的傳統“非遺”技藝得到長遠的發展和繼承。
在守護人佘詩曼含情的眉眼,溫和的言語中,帶我們領略雲南有色金屬鍛造的工藝與傳承。共同感受流轉千年的金屬工藝之美,一起将中國傳統工藝深厚的底蘊和内涵傳遞到更廣泛的大衆視野。
中國匠人們骨子裡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注,是整個民族成長的底氣。以尊重和敬畏打磨技藝和匠心,以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引領古老文化重現光彩,是中國匠人的堅守,也是雪花秀品牌一直重視的文化傳承。
對于美的刻畫與呈現,是全世界人類共同的文化語言,雪花秀正是在履行自身的企業社會使命和責任時,不斷地讓美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壁壘,持續地守護那些瀕臨隕落的燦爛文化。
期待在“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和傳承人們的共同深耕和守護下,“非遺”能夠可持續地孕育文化之美,工藝之美,匠心之美,傳承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