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李白和王安石的詩

關于李白和王安石的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4:36:48

宋代詩人王安石有一個外号叫“拗相公”,“拗”是固執、執拗的意思。

據說,某日開封府府尹包拯請司馬光與王安石同席赴宴,包公屢次勸兩人飲,均被拒絕,包公怒極摔杯地上,司馬光勉強喝了兩口,而安石不飲如故。

司馬光評價王安石:人言安石奸邪,則毀之太過;但不曉事,又執拗耳。

主持變法時的王安石,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有人說,王安石的固執,就算是佛菩薩勸他也沒用。

就是這樣一位執拗的政治文學大家,卻對一位唐代詩人真心贊譽,他寫下一首詩,其中蘊含的道理,讓人刮目相看。

小七很好奇,這樣一位政治文學的大家,會佩服誰,對誰真心贊譽呢?

關于李白和王安石的詩(他名氣不如李白杜甫)1

王安石有一首詩,誇贊了一位不知名的唐代詩人,其中蘊含的哲理讓人刮目相看。

《題張司業詩》

蘇州司業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張司業就是唐代詩人張籍。

張籍原籍蘇州,曾擔任國子司業的官職,世人稱他為“張司業”。張籍擅寫樂府詩,與唐代詩人王建并稱“張王樂府”。

南唐末年張洎收集張籍詩400多首。宋代詩人錢公輔定稿刊印時命名為《木铎集》12卷,印刷并送給王安石一套。

王安石認真拜讀了張籍的詩集後,寫下了這首《題張司業詩》。

關于李白和王安石的詩(他名氣不如李白杜甫)2

王安石說張籍的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信手拈來。但仔細品味,卻如嚼橄榄,津津有味,于平淡中見奇特。

以張籍的名作《秋思》為例。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自古以來,寫《秋思》的詩數不勝數,而張籍的這首能脫穎而出,也是因為“尋常中的巧思”。

遠在洛陽,離家甚遠,心中百般思念寫成一封家書,交給了送信的人。可是,送信的人要出發的時候,又感覺信中還言猶未盡,趕緊把信拿回來,又重新打開細看,是否還有遺漏。

關于李白和王安石的詩(他名氣不如李白杜甫)3

一封家信,有太多的思念要表達,惟恐遺漏。

重開信件,惟恐遺漏,最平常的小事中,藏着最不舍的思鄉之情。最平常的文字中,藏着尋常又不尋常的深情。

這也是張籍的這首《秋思》千古流傳的原因,也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曆,他像極了每一個思鄉的自己,總能在想家時引起讀者的共鳴。

關于李白和王安石的詩(他名氣不如李白杜甫)4

高度評價張籍的詩作之外,王安石還看到了張籍寫作的艱辛。

清代詩人袁枚有一句詩: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欲求好成果須下苦功夫,成功是必須付出代價的,“容易”中蘊含着“艱辛”。

張籍的成功亦不是偶然,他是杜甫的腦殘粉。

據後唐馮贽的《雲仙散錄》記載:“張籍取杜甫詩一帙,焚取灰燼,副以膏蜜頻飲之,曰:‘令吾肝腸從此改易。’”

因為迷戀杜甫的詩歌,張籍把杜甫的詩一首一首燒成灰燼,将燒完的紙灰拌上蜂蜜,每天都要吃幾次。

張籍說:“吃了杜甫的詩,我便能換成一副杜甫那樣的肝腸,寫出和杜甫一樣的好詩了!”真是滑稽。

張籍寫詩時,杜甫已仙去多年,這則故事的真假有待商榷,但是張籍學杜甫詩卻是事實。

關于李白和王安石的詩(他名氣不如李白杜甫)5

在《紅樓夢》中,薛寶钗有一句詠海棠的名句:淡極始知花更豔

一如張籍的詩,最平常的文字、語言中,藏着最深厚的情感,看似尋常,卻最奇妙。

而這“平常的奇妙”後面,卻是作者付出了許多的心血而成就的。

關于李白和王安石的詩(他名氣不如李白杜甫)6

不論是賈島的“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還是李賀的“尋章摘句老雕蟲”,還是杜甫的“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寫詩上,他們付出了異與常人的努力,才能寫出傳誦千古的佳句。

我們羨慕詩人能寫出千古傳誦的名句,更要知道他們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

從來沒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