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挖地鋤草工具土話叫什麼

挖地鋤草工具土話叫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2:24:38

挖地鋤草工具土話叫什麼(天津農民發明田間)1

噴灌機器正在作業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天津6月7日電 題:天津農民發明田間“神器”:農作不再頂着豔陽“揮汗如雨”

作者:龐喻文

伴随着機器“嗡嗡”作響的聲音,一泵又一泵的水射至空中,以雨滴狀态降落田間,折射出一道“田間彩虹”。正值夏播夏種時節,一台“行走的”噴灌機代替農民頂着豔陽“揮汗如雨”,這便是天津市靜海區獨流鎮七堡村村民孫建林的新發明。

“以前漫灌一畝地需要至少150噸水,現在噴灌一畝地隻需要20到25噸水,可節省120到130噸水。”孫建林介紹道,“漫灌的方式不僅用水量大,而且下滲量較多也造成肥料流失比較嚴重。現在這種噴灌的方式,節水的同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進而提高了糧食産量。去年我們的玉米産量提高了400斤左右,小麥産量提高了将近200斤。”

“現在一年的農耕作業可以帶動30多人就業,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天津市靜海區獨流鎮七堡村村書記宮耕表示,現在村子的經濟在孫建林的帶動下改善許多,也對于他在農業上的投資有更多的支持,希望未來可以更好地發展鄉村循環經濟。

挖地鋤草工具土話叫什麼(天津農民發明田間)2

噴灌機器正在作業 受訪者供圖

七堡村現有耕地約5285畝,村民約1928人口,年人均收入約9673元。“我看村裡也沒有啥企業,發展也相對緩慢,如果從土地上做文章,村子應該可以得到更快發展。”這一想法在孫建林的心裡生根發芽。2014年,孫建林成立了天津市軍品糧寶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整合土地1700多畝。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又整合了1000多畝土地。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5年受糧食價格影響,合作社賠了一百多萬元。

加上那時候的土地也比較幹旱,産量無法達到預期目标,造成了緊接着三年的連續虧損。“那時家裡人也勸我說實在不行就别幹了,但我這人比較‘任性’,我畢竟在七堡村成長成家,對于這片土地我有一份責任感,所以咬着牙也想堅持幹下去。”對于經濟收入的不景氣,孫建林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心态和堅定信念:“雖然說糧食的價格是下來了,但我認為不會一直這麼低,咱就想辦法跟土地要産量,堅持過去肯定會好起來。于是從那之後我們就開始研究澆灌的設備,以及輸送的水渠,就隻當是交了一百多萬的學費了。”在村“兩委”、鎮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合作社達到收支平衡,2019年終于轉虧為盈。

随着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合作社愈發取得村裡更多老百姓的信任,孫建林也陸續盤活了七堡村和周邊村子的閑置土地。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整合将近4000畝土地。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孫建林深刻認識到,要推動糧食生産增産增效,就要摒棄傳統種植的老路子,發展科學種田。

傳統的漫灌方式,土壤容易闆結,不利于保墒。孫建林希望能做到更高效的節水灌溉。于是他緊跟農業發展趨勢,憑着自己的專長發明創造了一項項科學環保、節約實用的田間“神器”。其中,他與合作社的技術骨幹共同研發的“行走的”噴灌設備,經過一年的反複驗證與調試,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一個人、一台設備,就可以輕松高效完成噴灌作業,節省成本與增産增效在孫建林的田地裡實現了兩全其美。

作為短視頻愛好者,孫建林還将噴灌機拍成視頻上傳到網絡平台,分享給全國各地的農民,吸引了河北、河南、山東等地農戶前來參觀考察,還購買了孫建林的設備。孫建林又通過微信為各地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指導。他說,好的技術方法就應該互相分享,免得大家走了彎路。

“我打算将我的合作社慢慢工廠化,機械科技化,糧食、蔬菜無公害化。”

“我想再建設一個冷庫,這樣可以提升産品附加值……”

一個又一個的想法像種子一樣落在孫建林的心間。生于鄉村,長于鄉村,築夢于鄉村。孫建林在田間揮灑的辛勤汗水,鑄成了“田間彩虹”,正如鄉村振興的夢想一樣五彩斑斓。(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