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21:46:24

多年前,華北平原上有個叫三文廟的村子,村裡有個老漢名叫李景川,做了一輩子農民,老實本分。

李景川的老伴早逝,他獨自一人将三子一女拉扯大,為其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個中心酸隻有自己知道。

子女們體諒父親之苦,都很孝順。李景川慢慢上了年紀,身體大不如前,三個兒子一商量,重新給父親翻蓋老屋,輪流照顧。

村裡多子的家庭情況不少,基本都是這種贍養方式,雖說大部分由于兄弟妯娌不合,造成老人晚年凄涼,但李家卻是個例外。

李家三兄弟相親、妯娌們和睦,對待老父親無微不至,孫子孫媳們受父母影響,對爺爺更是親昵,村裡人無不羨慕。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民間故事老漢入土為安)1

這年初夏,七十七歲的李景川生了病,幾十年來沒病沒災,突然倒下,李景川自知不起,他一生未做虧心事,子女們又都平安,也就沒啥牽挂,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身後事。

原來上面有規定,提倡火葬,雖說沒有強制執行,但情況比較嚴謹,從春節到現在,村裡有四人去世,三個都是火化,唯一土葬的那個,聽說上面有人。

村裡人都知道,李景川這個人最怕火,這事兒是有緣由的。李景川的父母就是死于火災,當年他才十歲,童年陰影影響很大,後來老伴兒也是因為做飯燒傷不治病而亡,這才讓他對火極為恐懼。

這天晚上,李景川将家人們都叫來,對三個兒子說道:“自從你們的娘過世後,我就沒生過病,這次肯定無力回天,健健康康活到七十七,我已經很滿足了,可有件事情要叮囑你們,我一輩子最怕的就是火,死後可不能火葬,你們要記得。”

老大李山敦厚,比父親還老實,說道:“爸,現在都要求火葬,雖說沒有強制,但周圍都這麼做,這事難辦啊。”

老二李河精明,說道:“到時候找找關系,疏通一下,應該沒什麼大礙,福順大伯不就沒火化嗎?還有趙家集新亡的那兩個,也沒火化。”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民間故事老漢入土為安)2

老三李林耿直、性子火爆,嚷嚷道:“爸,你放心,到了那天,哪個敢拉你去火化,我劈了他,我聽人說過,火化這事上面沒有強制執行,都是鎮上管事的想拉功績、收好處。”

話音剛落,老三媳婦在後面捶了丈夫一下,說道:“你個烏鴉嘴,咱爹還硬朗着呢,你就說“到了那天”,還不趕緊給爹道歉。”

李景川擺擺手,說:“老三媳婦,不礙事的,我本來就沒多少日子了,況且人都有這麼一天,沒啥忌諱。”

二孫子李建成二十出頭,剛結婚不久,他性子和三叔李林相仿,在一旁開口道:“我三叔說得對,爺爺你放心,哪個兔崽子敢拉你去燒了,我先劈了他。”

話音未落,頭上就挨了一掃帚疙瘩,老二媳婦拿着掃帚,怒道:“小兔崽子,你怎麼也咒你爺爺,真不會說話。”

說完後,又對着李景川說:“爹你放心,到時候我們會去想辦法,保準不會出岔子。”二兒媳婦說完這話,對着屋裡幾人使了個眼色,大家會意,紛紛安慰,李景川欣慰,放下心來。大家各自回去,大孫子夫婦留下照顧李景川。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民間故事老漢入土為安)3

日子過了一個多月,李景川也過了七十八歲生日,精神還不錯,就是行動困難,家人們提前做了些準備,以防萬一。

八月七号這天一早,李景川精神大好,他讓孫子李建成将自己扶到院子,坐在躺椅上呼吸新鮮空氣,等二兒媳和孫媳婦端來早飯時,李景山已經停止呼吸。

為了避免父親火化,李山李河兄弟倆,在村支書陪同下,去鎮上找分管殡葬的幹部疏通。事有湊巧,分管殡葬的兩名幹部去了市裡開會,聽說兩日後才回來,辦事人員對三人說:“現在沒有硬性強制,你們自己拿主意吧,又不是什麼驚天大事。”

當時正值夏日,天氣炎熱,屍體不能久放,本地習俗是三日出殡兩天喪,李景川七号早上去世,按習俗,應該八号晚上開喪,這樣就算親朋再多,九号下午四點鐘左右就可以下葬。

李景川人緣好,老少爺們都來聽差,雖說這是一筆大開銷,但李家人願意。九号下午三點半,喪事完畢,村裡男丁輪流擡棺,送李景川去墳地。

李家墳墓在自家地裡,上面隻有一座墳,就是李景川的父母,棺木東南向,窩子早已打好。放好棺木,蓋上草席,村裡青年培土築墳。誰知墳包剛起,管理殡葬的鎮幹部張壽新和孫旺,帶着殡儀館人員突然來到墓地。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民間故事老漢入土為安)4

他們态度很強硬,說上面有精神,要将剛入土的李景山挖出,拉去火化,然後才能入土。自古以來,人們講求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已經掩埋的屍體怎能挖出?這太不尊重死者了。

李山李河兄弟趕緊過來解釋,希望鎮幹部能網開一面,村支書李泰文和幾個長輩也來求情,說人已經入土,再挖出有如掘墳掘墓,不僅不吉利,還有悖人情。

可無論幾人怎樣求情,張壽新和孫旺就是不松口,二人喊過帶來的人員,動手挖墳。

李林和李建成叔侄,原本火爆脾氣,要不是身着孝衣,早就上來理論了,到了此時,叔侄倆忍無可忍,他們扯下孝衣,抄起鐵鍁沖了過來。虧得李泰文警覺,讓幾個後生将二人攔腰抱住,否則非出人命不可。

張壽新有些害怕,孫旺走上來呵斥:“火葬是政策,必須自行,你們還想動手,這是暴力抗法,我看要通知派出所處理。”

農民都敦厚老實,明知鎮幹部的做法太過無情,但到了此時,也不敢強行理論,隻得為叔侄倆和李家人求情。

李山老實,他一面讓兒子和幾個鄉親按住三弟和侄子,防止事情鬧大,一面再次求情,希望張孫二人能體諒。張孫二人态度依舊強硬,沒有絲毫松動。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民間故事老漢入土為安)5

“暴力抗法”這四個字太沉重,李山又老實,到最後,隻得眼睜睜看着棺木被挖出,屍體被擡上車,他和二弟李河跟着去了火葬場。

李景川被火化,火化費、骨灰盒又是一筆費用,李山與李河顧不了這麼多,趕緊抱着骨灰盒回墓地,重新裝棺入土。

李山和村支書李泰文,都清楚李林和李建成的秉性,特别是李建成,年輕氣盛、脾氣火爆。為防止二人做出過激行為,就暫且将這叔侄倆關了起來。李景川不再了,他這一支人就是李山做主,在衆人開導下,李林和李建成叔侄也慢慢消了怒氣。

事情雖然過去了,但民間依舊在議論此事,人們口徑很一緻,都覺得張壽新和孫旺太過無情,同時也同情李景川,一輩子最怕火,到頭來卻逃不過一把火。

此事過去沒多久,火葬場那邊出了些意外,先是焚燒爐無故破裂,再有爐工操作失誤,将自己燒傷,沒多久,靈車司機疲勞駕駛打瞌睡,撞在路邊樹上,導緻小腿骨折。

原本這是意外,但人們總愛關聯,有些人就将此事和李家喪事關聯在一起,說是李景川的冤魂在報複。傳言慢慢在周圍散開,有些膽小之人都信了,平時都不敢從李景川墳前走,晚上也不敢再出門亂走。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民間故事老漢入土為安)6

接下來,火葬場那邊又有傳言,據守夜人員說,到了晚上,總會聽到一些動靜和聲音,滲人得很,有幾個人已經辭去這裡的工作。

正當人們議論此事時,十裡外張官屯,有個張姓人家的老宅子失火,一名男子被燒成焦炭,這人竟是張壽新。

幾日後真相出爐,原來是張壽新的媳婦和婆婆鬧矛盾,張壽新回家後數落媳婦,他媳婦不依不饒,不顧外面寒冷,将其趕出屋子。張壽新在村裡人緣不好,隻得跑到村西自家老宅,湊合一晚。

老宅院中堆滿柴火,不知什麼原因,當晚突然燒起,由于火勢太大,無法撲救,張壽新被燒死在屋門口。村裡人猜測,肯定是老宅屋子冷,張壽新燒炕取暖,不慎引起的火災。

張壽新的意外,人們又聯想到李景川,不出意外,又聯系在一起。這時候剛出正月,周圍一些人已經外出務工,因為少了許多人,傳言也就沒那麼厲害。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民間故事老漢入土為安)7

張壽新事件的熱度還未散去,孫旺那邊又出了事。三月二十号這天晚上,孫旺在地裡,給自家小麥澆返青水,淩晨一點左右,同樣在澆地的幾個村民,發現孫旺家地頭這邊着起大火。

等人們跑過來,已經晚了,孫旺渾身漆黑,倒在水溝旁,已經咽氣。有關部門調查後,發現孫旺是先被電暈,而後被火燒死。

後來辦案人員給出結論,連接潛水泵的電線漏電,将孫旺電暈,機井旁放着數十捆幹稻草,孫旺剛好倒在上面,漏電擦出的火花将其點燃,大火将孫旺包圍,孫旺疼痛之下往水溝爬去,可惜手腳被電麻,行動緩慢,以緻遭難。

張壽新和孫旺的死,其實也是意外,但人們将其和李家喪事關聯在一起,私下議論,說是李景川的冤魂報複。

無獨有偶,就在孫旺去世幾天後,鎮上傳出一個消息,說強制火葬純屬謠言,還是要尊重個人意願,但上面的上面卻定下了指标,張壽新和孫旺,就是為了完成指标,謀求前程,這才強硬火化李景川。

民間故事遷墳遇怪事(民間故事老漢入土為安)8

說來也巧,自從張壽新和孫旺出事兒後,火葬場那邊也恢複了平靜,晚上再沒有發生過動靜和聲音,這樣一來,人們更相信之前的傳言。

雖說周圍人都在謠傳,但李山卻叮囑家人,不許議論此事,雖說李山老實得有些窩囊,但他心眼好,李河李林兄弟倆,以及兒子和侄子們,都很敬重他,所以都遵從李山叮囑,不要說對外了,就是在家裡也不談論。

事情雖說過去很久,但直到現在,當地一些上了歲數的人,依然會說起,大家各持己見,各有各的觀點,究竟誰對?無人知曉。(故事完)

【特此聲明】本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整理改編,人物姓名、村莊名稱等,都經過修改處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寫在最後:

中國曆史上,曆朝曆代還是講求土葬,火葬隻在宋朝興盛過一段時間。但北宋初年的《宋刑統》記載:“子孫于祖父母、父母……燒棺椁者,流二千裡,燒屍者絞。”也就是說,長輩如果去世,後輩是不能火葬的,否則輕者流放,重者絞刑。由此可見,當時還是遵從土葬,讓逝者入土為安。

土葬确實會占用耕地,所以各朝代也有相關規定,例如明朝對于墳地周圍步數,墳的高度都有明文規定:公侯墓地多至周圍九十步,墳高二丈,圍牆高一丈;’一品墓地周圍九十步,墳塚高一丈八尺;以下各品官依次遞減,最少的也有二十步,高八尺;而庶人之墓地則少至九步,高僅四尺。

其實一個家族,随着時間推移,前輩先人的墳墓會慢慢消息,這是一種自然規律,若非如此,我們現在的農村,豈不是墳包遍地?這一點,生活在農村的農民最有發言權。

有些事情,還是遵循它的自然規律,否則定會适得其反。

民間故事:富家小姐懷春,登徒子調情,事情敗露,書生卻遭美人劫

民間故事:公公尋花,婆婆問柳,不知何人推波助瀾?富家險遭慘變

民間故事:富家丢失珍珠,誤認郎中所偷,小貓叼走方巾,揭開真相

民間故事:老族長的“傻”侄子

民間故事:婦人貪财,亂點鴛鴦譜,小姐貪色,本是紅顔卻薄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