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06:18:40

鄭燮(1693-1765),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字克柔,号闆橋,江蘇興化人。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鄭闆橋出身貧寒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後母撫養。少年時從學于鄉先輩陸震,20餘歲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鄉試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七年出任山東範縣知縣。一年後調任濰縣。十三年,乾隆皇帝弘曆東巡至泰山,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赈得罪大吏而罷官。 鄭燮的詩、書、畫世稱“三絕”,專長于畫蘭、竹、石、松、菊等,偶亦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家中得其意。剪裁構圖崇尚簡潔,筆情縱逸,随意揮灑,蒼勁豪邁。其題材雖然局限于傳統的文人畫“四君子”範圍,但通過題詩、題跋寓社會倫理教育于畫中,能時出新意。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别具一番風味,後人亦稱書體為闆橋體。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1

清 鄭燮 梅竹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梅竹圖》軸,清,鄭燮作,紙本,墨筆,縱127.8cm,橫31.3cm。

本幅自題七言詩一首:“一生從未畫蘭(誤筆“梅”)花,不識孤山處士家。今日畫梅兼畫竹,歲寒心事滿煙霞。闆橋。”钤“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二印。無鑒藏印。

竹是鄭燮最擅長表現的題材,他能出神入化地準确捕捉住竹枝、竹葉在風中搖曳的動态和神韻,并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同時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的物性亦最能體現鄭燮剛直不阿的人品。鄭燮畫梅的作品僅此一幅,但因他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底,故在梅的表現上亦能揮灑自如,花瓣為中鋒運筆,其形狀雖方圓不一,但自然的行筆,流暢的圈線,勾勒出了花兒旺盛的生命力。梅與用潤墨表現的青竹在相互映襯中體現了它們不同的美。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2

清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160.9×81.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墨筆竹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60.9cm,橫81.8cm。

本幅自題:“昨日山頭爛酸歸,路旁密筱亂牽衣。何須定要千尋竹,自有清光滿翠微。見翁年學長兄正畫,闆橋鄭燮。”钤“鄭燮之印”白文印、“二十年前舊闆橋”朱文印。鑒藏印有:“福山鄧氏”、“黎堂”等。

鄭燮最喜畫竹,也最擅長表現各種環境下不同形态的竹子。此圖描繪了在清風中搖曳的勁竹與石相伴而生的畫面。構圖簡潔,筆法健挺灑脫,于寫意之中見寫實功底,将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的物性盡現筆底。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3

清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紙本墨筆 127.6cm×57.7cm 故宮博物院

《墨筆竹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27.6cm,橫57.7cm。

畫上自題:“飲牛四長兄其勁如竹,其清如蘭,其堅如石,行輩中無此人也。屢索予畫,未有應之。乾隆五年九秋過予寓齋,因檢家中舊幅奉贈。竹無竿,蘭葉偏,石勢仄,恐不足當君子之意,他日當作好幅贖過耳。闆橋弟鄭燮。”钤“鄭燮印”、“克柔”印。乾隆五年為1740年。

鄭燮最喜畫蘭、竹、石,認為它們有節、有香、有骨。他筆下的“四君子”在立意上擴大了文人畫自娛的内涵,或用以寄托“用世之志”,或歌頌不為俗屈、挺然堅勁的精神。這種畫外意突破了文人畫自我表現的藩籬。此圖是鄭燮贈與友人的,從題詩上看,是他臨時找來一幅自藏的畫作,再補題詩以贈。圖中以竹之勁挺、蘭之清雅、石之堅韌來比喻“飲牛四長兄”的高尚品格。蘭、竹置于陡峭的岩石之間,縱橫交錯,天機自然,秀逸灑脫中更見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在畫法上用具有力度的隸書筆法畫竹,以縱逸的草書之法畫蘭,陡峭的岩石則以側峰用筆簡括勾勒出輪廓,略作皴染,三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岩石上的題款使畫面本身傾斜的對角線構圖變得平穩厚重,此外以楷書融入篆隸的“六分半”書欹正相生,清勁縱逸,亦增強了主題的内涵。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4

鄭燮 墨蘭圖 扇頁 故宮博物院

《墨蘭圖》扇頁,清,鄭燮繪,金箋,墨筆,縱16.8cm,橫53cm。

扇頁有自題:“古人雲:寒花餘幾箭。闆橋雲:一枝也可入東風。故拈筆作此。”“寒字下落‘盡蕙’二字。闆橋又記。”钤“克柔”朱文印、“鄭燮之印”白文印。

此圖是一幅帶有自娛性質的畫作,作者為了表明“一枝也可入東風”,僅單繪一枝有着鮮花綻放的蕙莖。作者為了以簡勝繁,同時令簡約的畫作變得富有情調,在構圖上,巧于布置,将蕙莖畫成右高左低的倒卧“S”形,它不僅打破了右左的平面空間而且分裂了上下的高低空間,令畫面因為分割的面積不同而顯得生動富有變化。莖上的花兒也巧于安排,它們處于莖的不同位置,或仰或俯,錯落有緻。它們以彼此間的不同位置關系,将莖由一根線變成有律動變化的生命體。圖中以“亂石鋪街體”書寫的款題,其正斜疏密的墨迹,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成為了畫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穩定了畫面,增強了畫作的視覺審美意趣。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5

清 鄭燮 竹蘭石圖軸 123×65.4cm 故宮博物院藏

《竹蘭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23cm,橫65.4cm。

圖繪不畏環境險惡的蘭竹在懸崖峭壁上生機盎然的景象。構圖奇巧,不落俗套。以蘭竹打破石壁單調的平面,令畫面豐富而多變。同時,平整的石壁亦将紛紛雜雜的蘭竹統一起來,令畫面于繁亂中不失齊整。用筆率意,施墨潤澤,為鄭燮竹蘭石畫的代表作。

本幅自題七律一首,勸慰友人要象有君子之謂的蘭、竹一樣心胸開闊,“容納百千端”。款署:“紹言老寅長兄教畫,闆橋弟鄭燮。”钤 “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 白文印二方。朱文鑒藏印二方:“無所住齋鑒藏”、“雪浪齋主人四十以後審定真迹”。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6

鄭燮 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

《竹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20cm,橫59.7cm。

鄭燮所畫之竹,形象千姿百态,筆墨變化多端。同樣是數竿竹枝,卻有新竹、駝竹、鳳竹、晴竹、盆景之竹、庭院之竹、山野之竹、水鄉之竹的區别,并呈現各自不同的情态,給人以美的感受。畫面上翠竹兩竿,瘦勁挺拔,枝葉仰偃,蕭疏清逸。竹枝下有山石及竹筍數支,恰當襯托出春竹之勃發郁茂,頗富自然之趣。其言将竹筍與鲥魚相佐,又創美食之竹,新穎别緻,獨具匠心。

自題:“揚州鮮筍趁鲥魚,爛煮東風三月初。為語廚人休斫盡,清光留此照攤書。煥老年學兄正,闆橋鄭燮”。钤“鄭燮之印”(白文方印),“二十年前舊闆橋”(朱文長方印),“歌吹古揚州”(朱文長方印)。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7

鄭燮 仿文同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

《仿文同竹石圖》軸,清乾隆,鄭燮繪,紙本,墨筆,縱208.1cm,橫107cm。

此圖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鄭夑時年70歲。圖繪山岩陡峭,幽篁靜立,枝節疏朗,既寫就翠竹之秀勁神采,又表達出鄭氏畫竹之理念,為其晚年之佳作。

自題:“乾隆壬午夏五月午後寫此”。钤“二十年前舊闆橋”(朱文長方印)。又題:“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闆橋畫竹,胸無成竹。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闆橋之無成,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闆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燮又記”。钤“有數竿竹無一點塵”(白文長方印)。 再題:“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岩谷。受老年學兄正,闆橋道人鄭燮”。钤“鄭燮印”(白文方印),“丙辰進士”(朱文方印),“歌吹古揚州”(朱文長方印)。

鑒藏印:“倉稊乙亥以後所得”(朱文長方印)。

其他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8

清 鄭闆橋 蘭竹圖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9

清 鄭闆橋 竹石圖軸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10

清 鄭燮 華封三祝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11

清 鄭燮 荊棘叢蘭圖 南京博物院藏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12

清 鄭燮 蘭竹圖卷 紙本水墨 34.9 x374.7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13

清 鄭燮 遠山煙竹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14

清 鄭燮 竹石圖 旅順博物館藏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15

清 鄭燮 竹石圖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16

清 鄭燮 竹石圖 上海博物館藏

鄭闆橋的作品特征(鄭闆橋鄭燮作品賞析)17

清 鄭燮 竹石幽蘭圖 天津博物館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