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賈雷德·戴蒙德在他的書中分析澳大利亞國家發展的問題時,他用了一個有意思的标題:“距離的暴政”。
他說澳大利亞作為一個西方國家,孤懸亞太,從澳大利亞販賣任何商品去歐洲或是北美,它的海運費用都是高昂的,隻有那些體積小價格高的商品才能給國家帶來利潤。
然而澳大利亞絕不是唯一一個被距離困擾的國家。
1940年歐洲西線戰場告一段落,德軍總參謀部通過了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戰事初期,德軍進展順利,成建制的消滅了大量蘇軍,但是随着戰線的往前推移,後勤保障出現了問題。
彈藥消耗過快,後勤距離過長,加上蘇聯秋季的雨水和冬季的大雪,導緻後勤變得異常的艱難,前線不斷出現缺乏彈藥燃料等物資的狀況。
▲德軍在泥濘的蘇聯土地上艱難行進,蘇聯遼闊的土地給德軍後勤造成巨大的負擔
德國的閃電戰在對付西歐這些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時,或許表現的十分有效。但是在對付像蘇聯這樣有巨大的戰略縱深的國家時,“距離"成了德軍可怕的敵人。德軍每往前推進一公裡,它的力量就被距離削弱一點,後勤跟不上納粹的閃電戰,直到最後被蘇聯反攻敗亡。
在俄羅斯的曆史上,在面對外敵入侵的情況下,俄羅斯巨大的縱深,遙遠的距離總是能保護它滞阻敵人的進攻,消弭敵人的鋒芒。距離在戰争時期成了俄羅斯人的盟友。但是當俄羅斯開始發展經濟的時候,俄羅斯寬廣的距離就像一個泥濘的沼澤一樣困住了他們,使得他們每一步都舉步維艱。
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就形成了以軍重工業為核心的經濟布局,輕工業不被重視,并且多集中在東歐的幾個加盟共和國。所以當蘇聯一解體,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用品馬上出現了短缺。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中國國内出現了許多往俄羅斯走私輕工産品的倒爺。
▲俄羅斯的倒爺
這種注重軍重工業,忽視輕工業的經濟布局當然跟蘇聯當時面對的險惡國際地緣環境相關。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即便它搞輕工業,他照樣是做不過其他地區的。
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走向可以說被深深的鎖死在資源出口的路徑上。2018年,它的對外出口總額3859億美元,礦産品出口了2419億美元,占總量的62%。而化工加上機電,總共占總出口額的8.8%。
▲俄羅斯北極圈内的萬科爾油田,俄羅斯石油資源豐富,但是開采成本比海灣國家高,所以對石油價格很敏感
俄羅斯發展不出輕工業,本質上是它的地理環境所決定的。輕工業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每個地區都适合發展輕工業,輕工産業需要你在各個環節上壓低産品的成本,這樣才能使所有普通人都用得起。
而許多國家由于各種原因,它的生産成本根本降不下來。俄羅斯就是這樣一個成本高昂到無法搞活輕工業的國家。
這種成本首先體現在俄羅斯對外貿易的海洋航運上,我們都知道中國排名靠前的幾大港口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這些地方相對于其他地區更為靠近它的消費市場。
一個是本國的消費市場,長三角,珠三角人口密集,工廠遍布。國外進口的設備,商品運抵港口之後,它周圍就是上億人口的市場以及數以萬計的工廠,節省了物流費用。
同時從出口上來講,它又接近國外的消費市場。從上海、深圳出發到東南亞,南亞,非洲,歐洲的距離要比中國其他港口或者内陸地區要近的多。距離越短,運輸成本就越低。
▲中國人口密度圖,東南沿海長三角珠三角人口高密度聚集,有利于輕工業的發展
而俄羅斯的港口既遠離國外消費市場(除了歐盟以外的國際市場)又遠離國内消費市場。俄羅斯常常給我們一種錯覺,它版圖這麼大,北鄰北冰洋,東鄰太平洋,似乎跟海洋很靠近,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極為内陸化的國家。
俄羅斯最重要的三大港口,波羅的海的聖彼得堡港和普裡莫爾斯克港,黑海的諾沃羅西斯克港,全部是内海港口,相比西歐的倫敦港,阿姆斯特丹,它沒有優勢。
▲俄羅斯三大港口和首都莫斯科之間的距離
西歐的港口不但靠近歐洲的人口密集區,同時也更靠近世界其他大洲的市場。所以你如果是一個商人,你顯然更願意投資在西歐國家,特别是對輕工業而言。
俄羅斯的港口非但對外物流成本高,甚至對内的物流成本也很高。聖彼得堡港是俄羅斯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但人口隻有513萬,莫斯科人口1415萬。所以你從上海出發運一船服裝或者設備到俄羅斯聖彼得堡,你要抵達他最大的消費市場,還得走一段陸路運輸。無論是對消費還是制造業都增加了成本。
▲彼得堡港是俄羅斯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除了國與國之間的距離遙遠之外,俄羅斯社會内部的距離也是經濟運行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我們以中國作為對比更能看出它們之間的巨大差異。
中國人口近14億,大多集中在清朝時候定義的“内地十八省”,不但人口數量龐大,人口密度也非常的高,特别是沿海幾個城市群,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大量人口的高密度集中,提高了當地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使用率,避免了重複建設。
為什麼中國網購如此普遍?為什麼江浙滬包郵區又在全國如此特殊?這些全有賴于人口的大量集中,人與人的距離被拉近了,這本身就免去了許多物流成本,同時又平攤了很多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這些設施在人口密集區帶來的回報遠遠超過那些地廣人稀的地區,所以能把成本降下來。
而俄羅斯社會呢?它非但不同于中國,簡直是和中國相反。俄羅斯總人口1.44億,國土面積1709萬平方公裡。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和遠東地區幾乎可以被稱作無人區。
▲俄羅斯地形圖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衰退,由于缺乏莫斯科的經濟援助,西伯利亞的許多城市遭到廢棄。因為任何在荒野之中的孤城,其生活成本都極為高昂,且大多入不敷出,需要中央撥款支援。
▲蘇聯時期的商店
抛開俄羅斯亞洲部分不談,就算是氣候較為溫和的歐洲部分,人口密度也極為稀疏。上文提到莫斯科的人口數量是1500萬。但這在俄羅斯僅此一例,且莫斯科還不是港口城市。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人口隻有530萬(中國三線城市嘉興470萬人口);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亞,人口161萬;第四大城市葉卡捷琳堡,人口150萬;第五大城市下諾夫哥羅德,人口130萬。
▲歐洲人口分布圖,可以看到歐洲主要人口中心在中西歐,俄羅斯人口分布廣闊,但極為分散
在這種稀疏的人口分布下,你做高科技産業沒有問題,你做高品質的機械設備制造也沒有問題,你做石油礦産開發,做機械化農業都沒有問題。因為這些都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産業。這些産業的産品單價高,利潤豐厚,對物流要求低。
但是如果你做輕工産業,你可能會虧得找不着北。首先是人口分散導緻城市的生活成本高昂,一個城市的運行是有成本的,交通、醫療、治安、政府機構,這些都是城市的基本要素,人口越多,就能夠平攤這些成本,如果像俄羅斯這樣每個城市都是幾百萬,那人在城市裡的生活成本就比較高。
而輕工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若是這些勞動力在城市生活成本如此高昂,那産品價格就會失去優勢。
▲莫斯科柳布林諾大市場,華商聚集地,中國的小商品橫掃俄羅斯本土商品,俄羅斯政府指責華商走私以及傾銷
其二是俄羅斯的物流成本高。除了莫斯科之外,俄羅斯大大小小的城市稀疏的分散在整個東歐平原以及南俄草原上,而總人口隻有1.4億。
這種人口分布使得俄羅斯不管是人還是貨物設備,互相之間的流通成本都非常高。輕工業産量大、利潤薄,産品易碎、易腐、易壞,對物流成本的要求非常高,物流必須得便宜、快速、便捷,而俄羅斯國内的物流條件顯然不符合這些條件。
▲莫斯科街頭的掃雪車
蘇聯時期,蘇俄的輕工業就主要分布在東歐,并非說是俄羅斯人看不起輕工産業,所以将這些産業安排到東歐,而是俄羅斯這片土地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數量實在是不适合搞輕工業。而東歐有大量的人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要相對更近一點,物流成本更低,他們的确比俄羅斯更有優勢發展輕工。
▲排幾個小時隊才可能買到生活用品的蘇聯居民
▲蘇聯城市的百貨商店貨架上隻有少許品種單一的生活用具,即便如此,蘇聯大媽們仍在搶購
可以這麼說,從經濟上講,俄羅斯人口以及城市的分布并不經濟,但是從安全上來講,它又足夠安全。莫斯科如果不是在東歐平原中央,而是靠近歐洲,俄羅斯可能早已不複存在。廣闊的領土,分散的人口以及他們那種冷酷頑強的性格使得俄羅斯很難被征服。但同時這種分散的人口分布又極大的增加了經濟運行的成本。
這種因距離帶來的成本就像俄羅斯的寒冬一樣,使得輕工業這種五花八門的多樣性經濟無從立足,而像礦産品開發這種如針葉林般單調的資源型産業成為俄羅斯的唯一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