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上海市預防疾病控制中心

上海市預防疾病控制中心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29 10:16:29

上海市預防疾病控制中心?來源:中工網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是承擔上海市常規、重大和新發及輸入性傳染病監測預警和預防控制相關工作的專業團隊,全年實行24小時應急值守和半軍事化管理制度近年來,先後成功應對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綜合征、寨卡病毒病、新冠病毒等重大疫情2020年獲評上海市模範集體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上海市預防疾病控制中心?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上海市預防疾病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1

上海市預防疾病控制中心

來源:中工網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是承擔上海市常規、重大和新發及輸入性傳染病監測預警和預防控制相關工作的專業團隊,全年實行24小時應急值守和半軍事化管理制度。近年來,先後成功應對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綜合征、寨卡病毒病、新冠病毒等重大疫情。2020年獲評上海市模範集體。

“目前雖然是常态化防控的三級響應,但我們始終處于‘一級戰備’狀态,這樣才能換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和安全感。”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吳寰宇說。

“數據背後是鮮活的生命,隻有深入現場,才能講明白數據背後的故事,提出符合實際防控需求的建議。”上海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主任醫師朱奕奕說。

吳寰宇、朱奕奕的話猶在耳畔,一年來,記者數次走訪中山西路1380号市疾控中心——這個上海防控新冠病毒傳播的主陣地,聆聽這些勞模先進的戰疫故事,認識了一群和他們并肩作戰的默默無聞的公衛戰士。他們都來自一個鮮為人知卻不可或缺的部門——上海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這裡活躍着一支“特種部隊”,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随時随地on call,守護上海的公共健康。5大科室,52個成員,共産黨員占60%,他們肩負着上海市急性傳染病監測預警和預防控制的重任,但他們卻自稱是一群“做得越好,越不被看見”的人。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絕。正是一代又一代富有理想主義情懷的公衛人,抗SARS,鬥禽流感,戰新冠,前赴後繼,“公”而忘私,舍己“衛”人,才織就了傳說中魔都牢不可破的公共健康“結界”。

一路戰疫,不曾停歇

傳防所需要對抗的急性傳染病有很多,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血吸蟲病、瘧疾,到1988年的上海甲肝大流行,1990年代霍亂、細菌性痢疾等急性腸道傳染病,再到2003年SARS、2006年H5N1禽流感、2009年甲流大流行、2010年手足口病、2012年中東呼吸道綜合征、2013年人感染高緻病性H7N9禽流感、2014年防控輸入性埃博拉疫情、2015年防控輸入性ZIKA病毒疫情、2017年登革熱、2020年新冠肺炎,大家一路戰疫,不曾停歇。傳防所的足迹從上海本地,到援滇、援青、援藏、援疆……他們不斷升級“打怪”,在實戰中積累經驗、快速成長,最終成就了一支求真務實,敢打硬仗,勇于勝利的榮耀之師。

“光榮”“傳承”“奉獻”“自豪”“榜樣”,不時被傳防所所長陳健提及,他的前任正是26年駐守在傳染病防控一線的抗疫老兵吳寰宇,早在2019年12月31日,他們已經敏銳地監測到武漢市衛健委關于肺炎疫情的情況通報,第一時間做出部署,赢得時間。新冠暴發後,朱奕奕作為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首批防控專家組成員,于2020年大年初一晚上出征援鄂,孫曉冬和吳寰宇則堅守上海,帶領團隊一次次漏夜奔赴現場,一個個黎明通宵作戰,消毒、密切追蹤、隔離觀察、研判疫情……環環相扣,科學精準,牢牢将疫情鎖定在控制圈内。

傳染病最可怕之處在于“傳”,如果不及時幹預和控制,病原體的感染人數往往會以幾何級數倍增。傳染病防控就像是築壩,隻有壩築得及時、堅固,才能阻擋洶湧而來的洪水,減輕下遊醫療救治的壓力。上海是一個擁有2400萬人口的國際口岸城市,如何外防輸入,内防反彈,将疫情的影響控制在極少範圍?兩年來,上海的“流調”屢立奇功,對密接、次密接一層層精準畫圈,從迪士尼遊客出現新冠病例後3小時内數萬人完成核酸檢測,到将愚園路一家20平方米奶茶店定為史上“最小”中風險區,疫情至今,上海沒做過全員核酸,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這就是抗疫模範生給你的安全感。

不久前,在追蹤一個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時,通過軌迹排查發現病例曾去過一家網紅小面館,流調人員一幀幀翻找監控錄像,發現有人曾和病例同一時間段在面館吃飯,雖不是同桌卻是背對背,通過風險研判,流調人員及時将其隔離,而這個密接被隔離後不久即檢出陽性……“兩年超長待機,連續作戰,超負荷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巨大,非常疲勞。”所裡一位年輕人坦言,隻有全力以赴,才配得上勞模集體這份榮譽。他記得剛入職時,就接受半軍事化管理訓練,一切行動聽指揮,“2 4 24”是鐵律(流調隊伍2小時内抵達現場,4小時内完成流調核心信息,24小時内初步查清并完成報告),事不過夜。他們目睹身邊的領導幹部、勞模先進帶頭沖鋒陷陣,疾控的優良傳統也在潛移默化中傳承。

“一方面繼承老一輩‘銅頭,鐵嘴,橡皮肚子,飛毛腿’的務實作風和吃苦耐勞精神,把職業當成事業來熱愛,活出價值感。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創新技術,提高傳染病防控的技術含量,将人工智能、大數據運用在流調等領域,提高防疫精準化精細化程度,将傳染病監測體系融入一網統管、一網通辦,成為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完善疾病監測體系,構建靈敏的觸發機制,以快制快,将疫情撲滅在萌芽狀态。”在陳健看來,新一代公衛人既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又要兼具國際視野,還要有忘我的奉獻精神。“公共衛生因人類病苦而誕生,為所有人健康立命。”

看不見的隐蔽防線

在傳防所,除了主力當打的急性傳染病防治科外,還有四個“存在感”不那麼強卻同樣肩負重要使命的科室——消毒與感染控制科、寄生蟲病防治科、病媒生物防制科和疫情管理科,它們共同築起公衛防護的銅牆鐵壁。

從國内首創“基于醫院電子病曆直推的傳染病疫情報告和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全市發熱病例在線實時監測網絡,到探索建立超大城市的傳染病綜合監測預警與應急應對體系,背後是急傳科和疫情科在各級醫療機構密織防疫哨點,一旦有風吹草動,這套預警體系的敏感神經末梢都能最快感應、報警。“2小時報告2小時審核, 40種少見病新發病都能實時監測。” 疫情管理科科主任陶芳芳說,系統正在立項升級,曆史數據未來都将可視化、活起來,疫情走勢一目了然。

“所有相關場所及環境都已完成終末消毒”,每次上海發布疫情,結尾總有這麼一句話,簡單刻闆卻足以安定人心。“兩年來,我們對重點軌迹單位進行消毒指導650多次。制定了感染控制、現場消毒、隔離管理等50個政策性文件,确保重點環節、重點場所、重點人員零感染。”消毒與感染控制科科主任朱仁義很自豪,他帶領8人消殺隊,不僅發布了90個防控方案,還幹了大量培訓、科普、宣教的活。“消殺是個萬金油,有疫情就要去清理戰場,雖然辛苦,獲得感還是蠻強的。”

連續47年未發生内源性急性血吸蟲病病例和陽性釘螺;連續34年未發現淋巴絲蟲病新病例;全人群腸道寄生蟲感染率持續控制在1%以下;将寄生蟲病長期控制在曆史低水平,讓上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首家通過消除瘧疾考核評估的省級地區……寄生蟲防治科打出一個個漂亮的殲滅戰。副主任醫師靳豔軍很感慨,寄生蟲學科是有傳承的,有些病種在邊緣化,但仍要警惕它們死灰複燃。近些年,他們聚焦食源性寄生蟲病、弓形蟲病等防治工作,實驗室研究各種寄生蟲快檢方法,研發的瘧疾快速檢測試劑盒榮獲“上海市優秀發明金獎”。

在人們印象中,病媒生物防制科長期與蚊蠅鼠蟑打交道,他們常常背着噴霧器在現場消殺,還不時深入田野露出小腿不惜以身誘蚊。登革熱傳播的媒介就是白紋伊蚊,滅蚊不及時不徹底,可能引起登革熱暴發。未來通過科技賦能,攝像頭可自動辨别蟲卵,信息化監測能力将大大提高。

窗外長夜未央,魔都歲月靜好,支撐一片繁華的,終究是人間的暖意。為了“天下無疫”,這些健康衛士有速度,有溫度,更有情懷,他們永遠在趕赴現場的路上。

(據勞動報消息 王慧)

責任編輯:朱一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