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當你心中有了一個求無妄心的念頭時,心中就有了一個所求之心,這個所求之心本身也是一種妄念,那麼人為何要讓自己無妄念呢?就是因為當一個人心中有念頭時,他的本性就不是一種平和清靜的狀态了。
就好像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你不知道你是你的時候,你才是真正的你,如果你知道你是你的時候,你就不再是你。
就是因為當心中有了所想、所知之後,這一刻,你就不再是原本的你自己,因為所知即所執,在執着狀态下,我們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帶着自己的主觀情感,也就是所謂的分别心,用自以為是的态度得出的結果,并由此生出業障,有了痛苦,這也屬于所謂的無明煩惱。
在《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司馬家有一個制造帶鈎的人,年紀雖然已經八十了,卻一點也不會出現誤差。
大司馬就說:“你是特别靈巧呢,還是有什麼門道啊?”
這個制造帶鈎的老人就說:“我有所把持。我二十歲的時候就喜歡制造帶鈎,對于其他外在的事情我什麼也看不見,不是帶鈎就不會引起我的專注。制造帶鈎這是需要用心專一的事,借助這一工作便不再分散自己的用心,而且制造的帶鈎得以長期使用,更何況我已領悟了以無為而無不用的大道理呢,能夠這樣,誰不會幫助他呢?”
莊子借用老人制造帶鈎的故事,闡述了做事情不可心中無神,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修道都要專心如一的道理。
一來是因為當我們能夠在一件事情上足夠專注的時候,才能足夠用心将這一件事情做得更好。正所謂“心誠則靈,誠能通天”,當我們懷揣一片赤誠投入在一件事情上的時候,這件事情才會因為你的專一用心,而産生好的結果。
二來,因為心中有神,沒有妄念的時候,才不會随意被世俗的事物掀起内心的塵識,以此才能得以免除人生的痛苦和業障。我們人生的痛苦和錯誤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因為我們總在關注一些與當下無關,甚至背離客觀實相的事情。
比如對于過去,我們放不下過去的怨恨,由此産生了嗔恨之心,過去的種種無意義的往事還時常萦繞心頭,時刻在困擾着已經走了很遠的自己,由此,也給自己增添了許多苦惱。
而對于未曾發生的未來,我們也沒有更好的格局與識見去認識未來應該去走的路,導緻那些引領着我們向前走的根本,不過是在名利的驅使下,所起的無止境的貪欲之心。
即便對于當下,我們也沒有審視當下的清醒智慧,我們所看見的也不過是由情緒立場等一系列客觀及主觀的錯誤意識所引導的結果,這等等一系列無明煩惱,都是我們不能專注于當下的根本。
在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能看見自己眼前所見的事情,隻是被這些所謂的妄想煩惱左右了自己,那麼他還能把這一件事情做好嗎?他還能更好地享受當下的生活嗎?
這就是莊子所說要用心于當下事情的道理,就像制造帶鈎老人所說的一樣:“制造帶鈎是需要用心專一的事情,借助這一工作便不再分散自己的用心”,當一個人能夠在一件事情上用心凝神,始終如一的時候,便自然能夠淡化妄念所造成的紛擾苦惱。
二、
而在《莊子》之中,類似于用心專一的故事不在少數,比如說庖丁解牛,粘蟬老人等等。
有一天,孔子前去楚國,路過樹林,看見一個駝背的人在粘蟬,好像是在拾取蟬一樣容易。
孔子說:“你是有純熟的技巧呢,還是有道?”
這個粘蟬的老人就回答說:“我有道在身,我經過五六個月的學習,在杆頭累疊兩個丸子并使它不掉下來,那麼失敗的機會就會極少了;累疊三個丸子而不會掉下來,那麼失利的機會隻有十分之一,累疊五個丸子而不會掉下來,就好像拾取一樣容易了。當我粘蟬時,身體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就像一個豎立的木樁;我伸臂執杆,如同枯稿的樹枝。雖然天地無限廣大,萬物紛纭繁多,而我眼中心中自有蟬翼。我身心不變不動,不因紛雜的萬物改變我對蟬翼的關注,怎麼能得不到蟬呢。”
孔子對弟子說:“用心不分散,精神凝聚專一,不就是說的這位駝背老人嗎?”
這就是《莊子》之中粘蟬老人的故事,其實人生就像老人所說的一樣,雖然天地無限廣大,萬物紛纭繁多,而我眼中心中自有蟬翼的時候,身心可以不變不動,也不會因為紛雜的萬物改變我對蟬翼的關注,怎麼能得不到蟬呢。
對于人生,其實每一個人所知所見都非常多,但是大多數人卻不能用自己的所見産生真知,更不能用自己正确的所知作用于自己的生活,就是因為被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幹擾了自己的清靜,颠倒了内心的智慧,這樣不僅不能用自己的智慧去創造一個更好的結果,反而會因為這些事物的打擾而是本來安詳平和的命運經曆了更多痛苦和挫折。
在這樣的狀态下,很多人都不能獲取想要的人生,就像生活中大多數人的體會一樣,每天忙忙碌碌,但是越忙生活卻越糟糕,生活的發展與自己所設想的也背道而馳,越來越遠。
所以在此狀态下,我們其實真正關注的不應該是外在的世界,而是自己内心,自己是否做到“用心凝神,始終專一”。
就像《道德經》中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道理,追求學問的時候是一天天的增加,而追求道的時候,則是一日一日地減少,減少到無為的狀态。
所謂無為,就是無那些私心偏見引起的妄念妄為,以無為去作用自己的人生,這也是制作帶鈎老人所說的“以無用為無不用”的道理,人皆求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才為大用。
那麼這個時候很多人就疑惑了,既然無為于人生,那麼這種無為是否可以理解成什麼都不做,什麼都忘記呢。
其實當然不是,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一樣,我們應該減少的是自己的私心妄念,而不是正确的意識思想。人可以沒有妄心,但不能沒有思想,若沒有思想則與木偶無異,這種沒有思想的錯誤狀态,也是我們開篇所提到的落入空寂的錯誤狀态,那這樣的人生還能創造什麼價值與意義呢。
而所謂有思想但不能有妄心,就是莊子所說的用心于一的境界,讓自己能夠具備正确的覺知力淡化妄念,繼而生成赤子之心,再以清靜心作用于我,去産生正确的思想,以此作用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錯誤的妄念引導着自己生活。
如果說妄念是利己的、私心的、偏見的,那麼無為就是利他的、公正的、客觀的,所以由無為引領的人生就是符合道理的。
,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