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幹湖冬捕全過程?作者:林 宏北緯45度,中國吉林,查幹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查幹湖冬捕全過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林 宏
北緯45度,中國吉林,查幹湖。
“呼來——呼來”,沿襲了數輩的儀式古老而神秘;“出魚喽”,湖邊回響着老漁把頭雄渾的呐喊。這就是查幹湖冬捕。
北方的冬季,因冰雪和嚴寒而沉寂;查幹湖的冬季,則因冰雪和嚴寒而熱烈。
落下第一場雪,冬捕的準備工作便熱火朝天地開始了,修補漁網、喂肥馬匹、整理工具、配齊裝備……一樁樁、一件件,充滿儀式感的勞作讓查幹湖畔的小漁村充溢着喜悅。
漁把頭迎着凜冽的風雪,在查幹湖廣闊的冰面上觀察冰層、辨别風向,探尋那厚厚的冰面下神秘的自然密碼。這一切,關乎冬捕的收成,更是對漁把頭獵捕技藝的考驗。
“把頭”,蒙語是英雄的意思。漁把頭,是漁獵部落的靈魂人物,猶如身懷絕技的工匠,憑借一雙眼一雙手一顆心,憑借漫長歲月的艱苦曆練,将查幹淖爾的冬捕技藝傳承下來。
大皮襖、棉靰鞡、狗皮帽子、紅腰帶,随着時代的進步,漁工們的裝束也悄然發生了改變。那一身行頭,不僅要抵禦嚴寒、便于勞作,更要彰顯一種神秘且神聖的儀式感。因為,對于查幹湖畔的漁獵人來說,傳承千年的冬捕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生産勞作方式,更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
北風卷地,冰凍三尺,每年12月末,當氣溫降到最低點,冰層厚度達到40厘米左右,查幹湖便迎來了大規模冬捕的黃金時間。漁把頭一聲“上冰喽”,猶如出征的号角,在茫茫的冰面上浩蕩傳來,一場冬日漁獵盛宴如期而至。
沉睡的雪野蘇醒了,寂靜的冰湖沸騰了——備下“九九禮”,吟誦《祭湖辭》,跳起薩滿舞,暢飲壯行酒……隆重的“祭湖·醒網”儀式打破了冬日的沉寂,漁獵部落用最樸素、最虔誠、最熱情的方式,表達最美好的祝福與期待。
冬捕的日子,每天的勞作從淩晨開始。
馬蹄聲聲叩擊着冰面,車輪滾滾碾壓過雪野。勤勞的漁獵人猶如出征的戰士,在茫茫夜色中組成一支神秘的隊伍,向湖中心一路挺進。雪皚皚,風蕭蕭,旗獵獵,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四五十人組成的漁獵團隊,七八個小時的冰上勞作——一項繁複而嚴謹的工作開始了。
漁把頭插好大旗,畫出“網窩子”,漁工們找準方位,用冰镩鑿出三尺長二尺寬的下網口,沿着出網口方向,每隔15米鑿出冰眼兒。“生态如生命”,為了避免污染,所有的操作拒絕使用現代工具。漁工們要舉起十幾斤重的冰镩,一下一下地鑿透40厘米厚的冰層,全憑一雙臂膀、一腔氣力。中國最後的漁獵部落堅守着最原始、最傳統、最質樸的漁獵方式,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尊崇。
穿杆帶動大網徐徐入水,走鈎伸入冰眼拉動穿杆向出網口方向緩緩移動,馬匹拉動絞盤助大網一臂之力,在冰下形成一堵嚴實的“牆”,因為網眼比尋常漁網大了一兩寸,所以生長期超過5年的大魚入網,小魚則可以穿“牆”而過回歸聖湖,循環往複,實現漁而不絕、綿延永續。這看似不經意的改變,體現了查幹湖人的生态意識。冰層下,借助馬匹、絞盤和繩索的拉動,綿延千米的大網安靜地展開,一路劈波斬浪、穩健前行。
“出魚了!”在一陣陣歡呼聲中,一幅冰湖騰魚的壯美畫卷呈現在人們面前。
“年年有魚,富富有餘。”昔日貧困、荒蕪的村莊,如今成了“中國最美漁村”,成了水流銀、土生金的“聚寶盆”……魚騰冰湖天下醉,這是屬于漁獵部落的豐收的喜悅,是大自然對勞動者豐厚的饋贈。
正是源于一代又一代人對勞動的尊崇,查幹淖爾實現了一次次完美的蛻變和華麗的轉身,從而迎來一個又一個快速發展的春天。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4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