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模拟題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模拟題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8 11:07:03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模拟題?文言閱讀主觀概括【典例引領】,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模拟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模拟題(2023高考語文一輪備考)1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模拟題

文言閱讀主觀概括

【典例引領】

(2022·新高考I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秦将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王曰:“寡人願子之行也!”重為之約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願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孟嘗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願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裡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千裡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千裡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變也。”王曰:“大變可得聞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衆,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千裡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裡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衆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

(節選自《戰國策·魏策三》)

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遊說策略有什麼不同?請簡要概括。

【答案】

(1)對趙國,孟嘗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處打動對方。(2)對燕國,孟嘗君則是曉以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視。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題幹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嘗君遊說趙王和燕王的語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

如孟嘗君遊說趙王時先說“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趙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說我向您借兵是對您的忠心,之後分析魏國存在對于趙國的價值,魏趙兩國的軍隊勢力沒有太大懸殊,而現在魏國的處境卻不如趙國,是因為魏國是趙國西邊的屏障,擋住了來自秦國的威脅,一旦魏國滅掉,趙國就“與強秦為界”,由此可見魏國存在的價值,這是用存魏的好處來打動對方。

如孟嘗君遊說燕王的時候說“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衆,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千裡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裡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孟嘗君用魏國滅亡之後給趙國帶來的威脅引起燕王的重視,一旦魏國“折節割地”,之後會集合四國之力來攻打燕國,這是用亡魏的壞處“恫吓”燕王。

參考譯文:

秦國将要讨伐魏國。魏王聽說,夜裡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将要進攻魏國了,您替寡人謀劃一下,怎麼辦?”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的國家就可以保存下來。”魏王說:“寡人希望您能出行遊說。”鄭重地為孟嘗君準備了百輛馬車。孟嘗君來到趙國,對趙王說:“我希望從趙國借些軍隊去救魏國。”趙王說:“寡人不能借。”孟嘗君說:“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趙王說:“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孟嘗君說:“趙國的軍隊并非比魏國的軍隊戰鬥力強,魏國的軍隊也并非比趙國的軍隊戰鬥力弱。然而趙國的土地沒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脅,百姓也沒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魏國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脅,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為什麼?因為魏國在西面做了趙國的屏障。現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歃血結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趙王答應了,為魏國發兵十萬,戰車三百輛。孟嘗君又北上拜見了燕王,說:“現在秦國将要進攻魏國了,希望大王救魏國。”燕王說:“我國已經連續兩年收成不好,現在又要跋涉幾千裡去援助魏國,這将怎麼辦呢?”孟嘗君說:“跋涉幾千裡去拯救别人,這将給國家帶來好處。現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他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裡來幫助,可以做到嗎?”燕王還是沒有答應。孟嘗君說:“臣下獻上好的計策給大王,大王卻不采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變化了。”燕王說:“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嘗君說:“秦國攻打魏國,然而燕國卻不去援救魏國,魏國屈節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撤離魏國後,魏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又西借秦國的軍隊,再依靠趙國的軍隊,用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國,大王将會得到什麼好處呢?好處會自己跋涉幾千裡去幫助人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那麼對于四國軍隊來說道路與鄉裡很近,補給給養又很容易。大王還能得到什麼好處呢?”燕王說:“您走吧,寡人聽您的了。”于是為孟嘗君發兵八萬,戰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魏王大喜,說:“您借燕國、趙國的軍隊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讓土地同魏國講和。魏國于是歸還了燕國、趙國的軍隊并且封賞了孟嘗君。

【方法技巧】

①抓住題幹的重點詞語,确定答題的範圍進而鎖定答題的區位。

②根據題幹的要求摘取重點的詞語,進行合理的歸納整理。

③翻譯為現代漢語分條作答,注意句子簡潔。

【通關訓練】

根據題後要求作答

1.(2022·湖南長郡中學高三5月模拟)尚書問勇曰:“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史屯樓蘭,利害雲何?”勇對曰:“昔永平之末,始通西域,初遺中郎将居敦煌,後置副校尉于車師,既為胡虜節度,又禁漢人不得有所侵擾。故外夷歸心,匈奴畏威。今鄯善王尤還,漢人外孫,若匈奴得志,則尤還必死。若出屯樓蘭,足以招附其心,愚以為便。”

(節選自《後漢書·班梁列傳》,有删改)

班勇認為應當恢複西域副校尉設置樓蘭長史的理由是什麼?

【答案】①設置西域副校尉、樓蘭長史有先例;②能夠節度胡虜;③能禁漢人侵擾;④讓外夷歸心;⑤匈奴畏威。

【解析】

概括原因類。根據“昔永平之末,始通西域,初遺中郎将居敦煌,後置副校尉于車師”,可概括為:班勇認為設置西域副校尉、樓蘭長史有先例;根據“既為胡虜節度,又禁漢人不得有所侵擾” 可概括“能夠節度胡虜,能禁漢人侵擾”;根據“故外夷歸心,匈奴畏威”可概括“讓外夷歸心,匈奴畏威”。

2. (2022·百校聯盟高三5月模拟)後劉璋遂使使招靖,靖來入蜀。璋以靖為廣漢太守。南陽宋仲子于荊州與蜀郡太守王商書曰:“文休倜傥瑰玮,有當世之具,足下當以為指南。”建安十六年,轉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為左将軍長史。先主為漢中王,靖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獲奉洪業,君臨萬國,夙宵惶惶,懼不能綏,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寬。君其勖哉!秉德無怠,稱聯意焉。”靖雖年逾七十,愛樂人物,誘納後進,清談不倦。章武二年卒。 (節選自《三國志·蜀志》)

許靖在做廣漢太守時被人在書信中稱贊,體現了他哪些形象特點?請簡要說明。

【答案】①風流倜傥;②奇偉不凡;③有蓋世之才幹。

【解析概括人物形象品質類。題目已指定答題範圍如“許靖在做廣漢太守時被人在書信中稱贊”,閱讀文本,鎖定答題範圍,翻譯文句。依據“璋以靖為廣漢太守。南陽宋仲子于荊州與蜀郡太守王商書曰:‘文休倜傥瑰玮,有當世之具,足下當以為指南。’” 譯為:南陽人宋仲子在荊州給蜀郡太守王商寫信說:“許文休風流倜傥奇偉不凡,有蓋世之才幹,您應當以他為楷模”。可得出許靖形象有三點:“倜傥”風流倜傥;“瑰偉”雄壯偉岸;“當世之具”擁有當世之才華。

3.(2022·三湘教育聯盟高三5月聯考)知潭州,将行,真宗謂曰:“朕在南衙,畢士安嘗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屬卿。”初,馬氏暴斂,州人出絹,謂之地稅。潘美定湖南,計屋輸絹,謂之屋稅。營田戶有牛者,歲輸米四斛,牛死猶輸,謂之枯骨稅。允則請除三稅,民皆便之。湖南饑,欲發官廪先赈而後奏,轉運使執不可,允則曰:“須報逾月,則饑者無及矣。”明年薦饑,複欲先赈,轉運使又執不可,允則請以家資為質,乃得發廩賤粜。因募饑民堪役者隸軍藉,得萬人。轉運使請發所慕兵禦邵州蠻,允則曰:“今蠻不攪,無名益戍,是長邊患也。且兵皆新募,饑瘠未任出戍。”乃奏罷之。

(節選自《宋史·李允則傳》,有删改)

李允掌管湖南時做了哪幾件有利于百姓事,請結合選文簡要回答。

【答案】①廢除三種苛稅②開倉賤價賣糧,赈濟災民③招募饑民,去服兵役,請留士兵

【解析】

列舉事例類:根據“允則請除三稅,民皆便之”,可概括為:廢除三種苛稅。根據“湖南饑,欲發官廪先赈而後奏,轉運使執不可,允則曰:‘須報逾月,則饑者無及矣。’明年薦饑,複欲先赈,轉運使又執不可,允則請以家資為質,乃得發廩賤粜”,可概括為:開倉賤價賣糧,赈濟災民。根據“因募饑民堪役者隸軍藉,得萬人。轉運使請發所慕兵禦邵州蠻,允則曰:‘今蠻不攪,無名益戍,是長邊患也。且兵皆新募,饑瘠未任出戍。’乃奏罷之”,可概括為:招募饑民,去服兵役,請留士兵。

4.(2022·廣東六校聯盟高三5月模拟)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轶事。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櫃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将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谏說,犯君之顔,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節選自《史記•管晏列傳》)

孔子輕視管仲,太史公是否贊同孔子的觀點?為什麼?請簡要說明。

【答案】不贊同。因為太史公認為管仲能夠順勢助成君主的美德,匡正并補救他的過錯,使君臣百姓之間能夠親密無間。

【解析】

分析作者觀點類。根據文本“語曰‘将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可知,孔子輕視管仲,太史公不贊同孔子的觀點。因為太史公認為管仲能夠順勢助成君主的美德,匡正并補救他的過錯,使君臣百姓之間能夠親密無間。

5.(2022湖北名校聯盟高三5月模拟)建興中,陳聲率諸無賴二千餘家斷江抄掠,侃遣伺為督護讨聲。聲衆雖少,伺容之不擊,求遣弟詣侃降,伺外許之。及聲去,伺乃遣勁勇要聲弟斬之,潛軍襲聲。聲正旦并出祭祀飲食,伺軍入其門方覺。聲将閻晉、鄭進皆死戰,伺軍人多傷,乃還營。聲東走,保董城。伺又率諸軍圍守之,遂重柴繞城,作高橹,以勁弩下射之,又斷其水道。城中無水,殺牛飲血。閻晉,聲婦弟也,乃斬聲首出降。又以平蜀賊襲高之功,加伺廣威将軍,領竟陵内史。《晉書・列傳五十一》

朱伺擅長用兵,請以消滅陳聲為例說明其用兵巧在何處。

【答案】①對方人馬少,但朱伺不急于攻打;②朱伺表面上答應了陳聲的請求卻半路上截殺了其弟;③趁其正月初一祭祀放松警惕暗中派兵襲擊;④包圍董城不強攻,用強弓憑高射殺守城兵士,并阻斷城中水道。

【解析】

結合文章細節具體分析類。題目要求以消滅陳聲為例說明其用兵巧在何處。 結合“聲衆雖少,伺容之不擊”,分析對方人馬少,但朱伺不急于攻打;結合“求遣弟詣侃降,伺外許之。及聲去,伺乃遣勁勇要聲弟斬之”,分析朱伺表面上答應了陳聲的請求卻半路上截殺了其弟;結合“聲正旦并出祭祀飲食,伺軍入其門方覺”,分析趁其正月初一祭祀放松警惕暗中派兵襲擊;結合“聲東走,保董城。伺又率諸軍圍守之,遂重柴繞城,作高橹,以勁弩下射之,又斷其水道”,分析包圍董城不強攻,用強弓憑高射殺守城兵士,并阻斷城中水道。最後迫使陳聲妻弟殺了陳聲投降。

6.(2022·遼甯高三5月二模)武功大夫蘇易轉橫行,俱論:“祖宗之法,武臣自三班奉職至節度使,此以次遷轉之官也。武臣自閣門副使至内客省使為橫行,不系磨勘遷轉之列,其除授皆頒特旨。武臣獨不以寄祿官易之者。”既而,改武臣官稱為郎、大夫,遂并橫行易之為轉官等級。自改使為大夫以來,常調之官,下至皂隸,不可勝數。

(摘自《宋史·列傳第二百四》)

程俱是如何看待武功大夫蘇易調轉為橫行的?請簡要說明。

【答案】①程俱持反對意見,因為這樣做違背祖宗法度。②橫行不在升遷調轉的行列,任命需朝廷頒布特旨。③不能因為某些謀取功名的官員而改變規矩。

【解析】

分析文中人物觀點态度類。依據原文“祖宗之法,武臣自三班奉職至節度使”可知程俱持反對意見,因為這樣做違背祖宗法度根據“武臣自閣門副使至内客。省使為橫行,不系磨勘遷轉之列,其除授皆頒特旨”可知橫行不在升遷調轉的行列,任命需朝廷頒布特旨;根據“武臣獨不以寄祿官易之者”可知不能因為某些謀取功名的官員而改變規矩。

7.(2022·山東煙台高三5月二模)稹又以貞元中王伾、王叔文以伎術得幸東宮,永貞之際幾亂天下,上書勸上早擇修正之士使輔導諸子,以為:“太宗自為蕃王,與文學清修之士十八人居。後代太子、諸王,雖有僚屬,日益疏賤,至于師傅之官,非眊聩廢疾不任事者,則休戎罷帥不知書者為之。其友谕贊議之徒,尤為冗散之甚,搢紳皆恥由之。就使時得僻老儒生,越月逾時,僅獲一見,又何暇傅之德義,納之法度哉!夫以匹士愛其子,猶知求明哲之師而教之,況萬乘之嗣,系四海之命乎!”上頗嘉納其言,時召見之。

(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元稹是怎樣勸說皇帝“早擇修正之士使輔導諸子”的?

【答案】①以唐太宗做蕃王時的學習交往為例,正面說明皇子教育的重要性;②以太子、諸王輕視從師、其身邊之師難以勝任教育職責的現實情形,反面闡明擇師的必要性;③以普通人重視孩子教育進行鋪墊,表明帝王後代教育更重要,更應對其重視。

【解析】

分析人物言行類。“太宗自為蕃王,與文學清修之士十八人居”,意思是“自從太宗當了藩王後,便與十八位博學能文、操行潔美的人士相處”,即以唐太宗做蕃王時的學習交往為例,正面說明皇子教育的重要性;“後代太子、諸王,雖有僚屬,日益疏賤”,意思是“雖然後世的太子與諸王仍有所屬的官吏,但是他們的地位越來越遭受疏遠與輕賤”,即以太子、諸王輕視從師、其身邊之師難以勝任教育職責的現實情形,反面闡明擇師的必要性;“夫以匹士愛其子,猶知求明哲之師而教之,況萬乘之嗣,系四海之命乎”,即意思是“一般說來,就連地位低賤的人們,為了痛愛自己的子女,還知道去尋找明達事理的老師來教誨自己的子女,何況太子、諸王都是帝王的後嗣,關系着國家的命運呢”,即以普通人重視孩子教育進行鋪墊,表明帝王後代教育更重要,更應對其重視。

8.(2022·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三5月模拟)時《麟德曆經》推步漸疏,敕一行考前代諸家曆法,改撰新曆,又令率府長史梁令瓒等與工人創造黃道遊儀,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證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數,立衍以應之,改撰《開元大衍曆經》。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賜谥曰“大慧禅師”。

初,一行求訪師資,以窮大衍,至天台山國清寺。一行立于門屏間,聞院僧于庭布算聲,而謂其徒曰:“今日當有弟子自遠求吾算法,已合到門,豈無人導達也?”一行承其言而趨入,稽首請法,盡受其術焉。道士邢和璞嘗謂尹愔曰:“一行其聖人乎?漢之洛下闳造曆,雲‘後八百歲當差一日,必有聖人正之。’今年期畢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謬,則洛下闳之言,信矣!非聖人而何?”

贊曰:術數之精,事必前知。粲如垂象,變告無疑。

(節選自《舊唐書•方伎傳》)

根據僧一行的傳記,你是否同意傳記後贊語對天文學家的評價?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

(一)同意。天文學家的學術造詣高深、算法精湛,能把握客觀規律,預知事物發展。

(二)不同意。贊語過于誇大了天文學的預判能力,神話了科學家,偏離了科學精神。

【解析】

分析評價文章觀點類。首先看傳記後的贊語是如何評價天文學家的,“贊曰:術數之精,事必前知。粲如垂象,變告無疑”,意思是“贊語說:術數的精妙,就在于對事物的預先判斷。清晰得如上天顯示的征兆,揭示得準确無疑”。結合僧一行的行為“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數,立衍以應之,改撰《開元大衍曆經》”以及别人對他的稱贊“道士邢和璞嘗謂尹愔曰:‘一行其聖人乎?漢之洛下闳造曆,雲“後八百歲當差一日,必有聖人正之。”今年期畢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謬,則洛下闳之言,信矣!非聖人而何?’”可見天文學家的學術造詣高深、算法精湛,能把握客觀規律,預知事物發展。因此可以同意“贊”的說法。如不同意,可以結合“事必前知”“變告無疑”等,認為贊語過于誇大了天文學的預判能力,神話了科學家,偏離了科學精神。

8.(2021·新高考1卷)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随矣。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根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麼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

①這句話的意思是君主如同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則影子随之而動。皇帝的品性好惡影響着臣子的态度,司馬光認為君主需要為人正直,因為臣子會效仿君主。②目的是贊揚唐太宗善于納谏,告誡君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為臣子的表率。

【解析】

分析寫作目的類。首先要解釋“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資治通鑒》是一部專為皇帝編撰的介紹曆代興亡得失的作品,其創作目的就是告誡君主如何吸取曆代教訓,這為考生作答給出了提示。司馬光的評價源于上文對唐太宗三個善于納谏的故事,說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執政水平,上行下效,成為臣子的表率,實現良好的君臣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