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城網
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雖沒有春日那般繁花絢爛,但立夏的到來卻拉開了繁華的序幕。嫩苗成長,白晝漸長,田間地頭此刻正農忙,我們進入了一年中奮鬥的關鍵階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立夏三候
對古時的人們來說,隻要出現三件事,就意味着立夏到了。
初候,蝼蝈鳴
《淮南子》曰:蝼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蝼蝈即蝼蛄,俗稱拉拉蛄。立夏之時,蝼蛄成群,咕咕之樂,袅袅不絕。
二候,蚯蚓出
《曆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立夏前後,雷雨紛紛。荊棘之處,蚯蚓出沒。
三候,王瓜生
《圖經》雲: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
立夏日,要“見三新”
哪“三新”?櫻桃、青梅與新麥。櫻桃甜,青梅酸,新麥清香。而此時麥尚未熟,如何嘗新?取青麥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條,稱為“撚轉”,為一歲五谷新味之始。也有将青麥炒熟,糖拌,稱“涼炒面”。嘗新的還有蠶豆,所謂“消梅松脆櫻桃熟,新麥甘香蠶豆鮮”。
“稱人”以驗肥瘦 流行鬥蛋遊戲
幼兒園的老師為孩子們稱體重感受立夏民俗文化。範欽龍 馬春華 /攝(資料圖)
圍繞立夏,民間也衍生出不少有趣習俗。立夏“稱人”就是其中之一。
夏天到來後,由于氣候炎熱等原因,人們容易不思飲食,體重多少都會下降。“稱人”就是在立夏日用秤給人們稱體重,主要是老人和小孩。
然後,等夏天過去再稱一次體重,和之前的體重做對比,借此分辨健康情況,好及時調理身體。
幼兒園的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通過“畫彩蛋”、“編蛋網”等手工制作感受立夏民俗文化。範欽龍 馬春華 /攝(資料圖)
幼兒園的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通過“畫彩蛋”、“編蛋網”等手工制作感受立夏民俗文化。 範欽龍 馬春華 /攝(資料圖)
此外,民間還有“鬥蛋”遊戲。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着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
由于人們在夏天容易出現嗜睡、精神不振等情況,俗稱“疰夏”,人們會給孩子拴上“疰夏繩”:用五色絲線系在小孩的手腕等處,以求消暑。這同樣表達了人們祈福消災的美好願望。
立夏食俗
吃面食
北京人在立夏吃面食。華北地區的小麥已進入灌漿成熟期,再過一個月就收割了,這個時候吃面食意在預祝小麥顆粒飽滿,今年有個好收成。北京人立夏面食有三種:面條、夏餅和扒糕。
吃麥蠶、攤粞
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地區人民所喜食。
吃烏米飯、君踏菜
在杭州,立夏吃烏米飯能夠強身健體,更有氣力進行農事勞作,烏飯樹葉的汁液還能夠防蟲驅蚊。在甯波,據說立夏吃了君踏菜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像君踏菜一樣光滑。
做夏
立夏時,福州家家戶戶磨米漿,抆鼎邊,粰蛎餅,煎煎餅,炊米孟糕、碗糕,稱“做夏”,一家人圍着吃自家烹制的風味小食,祝願這一年夏季合家平安、五谷豐登。
喝立夏粥
在湖南耒陽,每年立夏,家家戶戶要用米豆腐、糯米丸、油豆腐、竹筍、椿籽等十餘種佐料同鍋煮食,同時吃雞籽、鴨籽、口蛋。稱有“吃了立夏籽、雷公打不死”的傳說,據說是炎帝神農氏教民辟邪之法。
喝立夏茶
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在立夏這一天,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立夏飲了七家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
吃竹筍
四川立夏有吃竹筍、槐豆的習俗。據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此外,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
斑駁的陽光透過枝葉,
灑下金黃的光芒,
樹影輕輕搖擺,
空氣中開始彌散熱浪的味道。
初夏之日,
正如人生青春之時,
時刻奮鬥、時刻昂揚,
用汗水镌刻你的人生。
據新華社、中國新聞網、光明網、齊魯晚報等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