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
1、沒有完全意義上的絕對準确的握拍方式,個人體質不同,球路不同、習慣不同動作都會有點小的差異。
2、不同的場上位置、不同的擊球點需要變換不同的握拍方式。
3、沒有擊球前,握拍需要放松,這樣才能有利于手指的靈活變換和發力。
正手
一、基礎握拍法,也有叫自然式或握手式。
這種握拍方式運用得最多,主要用于正手發球、吊球、點殺、推球、挑球、接殺等,幾乎可以适應各種打法,對于許多初學者來說,基本就是這一種握法各種球全包,初學者手指靈活度不高,球感也欠缺,其實用一種也未嘗不可,不過要想向高階邁進,那就得學會靈活運用不同握拍方式。
這種握拍法的主要要點在于拇指和食指,基本可以靠這兩指就可以夾住拍,另三指隻是起輔助平衡作用;
虎口與拍柄要留有空間,食指與中指也要留有空隙,這樣才能靈活地掌握球拍。
伸直手臂,虎口向上,從底蓋看過去,球拍為鐘表6點整。
二、力量式握拍,也叫錘式、拳握等(不知道是不是傳說中的蒼蠅拍)。
這個握法比較好理解,就是握釘錘的握法。
與基礎握法相比,同樣是6點整的拍面,不同的是手指,特别是食指,這個基本不留空隙,手指并攏,要點就是緊握。
主要用來力量型擊球,如:重殺,後場高遠及平高。不過個人覺得,主要是重殺,發力要的話高遠及平高還是得精确控制,不需要太大力量,用基礎握拍也可。
這個可能會有點争議,多上點圖。
在李在福《追球》裡的握拍和我這裡的有點不一樣,首先基礎握拍是一樣的,他的叫自然握拍。
而正手發力的他稱之為正手握拍,方式處于基礎和力量握拍之間,手指也緊握,不同點在于拇指卡在食指和中指之間,這個lz試過,覺得很别扭,不習慣,有興趣的tx可以找視頻來看看。
回到力量型握拍,個人認為就是便于發力,和手臂内旋有良好的銜接。
原來lz殺球用的是基礎握拍,老覺得殺球力量不夠,以至于最後刻意壓腕,手腕老會受傷,現在改握拍方式後,感覺發力順暢多了,不過還不習慣,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擊球點,有時還會打空,遭球友嘲笑。
三、鉗式握拍
鉗式,顧名思義,就是手指像鉗子一樣夾住拍柄,拍子自然向前伸,拍面為9點一刻。
主要要領就是拍柄與掌心要留出足夠空間,以便手指靈活控制拍子,撚動球拍。
好了,正手結束,該反手了。
個人認為靠文字描述好技術動作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同樣讀懂也是很費勁的,所以我主要圖來說明,各位自己體會。
反手
一、鉗式
順序倒一下,接着正手鉗式來講
其實反手鉗式和正手鉗式握拍要領差不多,隻是要把整個翻轉180度,用反拍面接球,要領還是松,掌心與拍柄的空隙留大一些,用肖傑老師的話來說,手型就是像鴨子嘴一樣。
當然,這個是展搓,需要手指較大動作的撚動,是比較難的搓球技術。
二、反手基礎握拍
反手基礎握拍與正式基礎握拍手法基本相同,先正手基礎握拍,然後将拍子旋轉90度,拇指抵在長邊上,即為反手基礎握拍。
食指同樣與中指離開一段距離,掌心與拍子也留有一定空隙,注意拇指的發力。
主要用于發球、接殺、挑球等。
個人認為小球以及身前接殺反手比正手更有優勢,更靈活。
反手握法又有兩種變體,這裡先歸在反手基礎的範疇。
1、反手高遠要領就是拇指從寬邊移到長短邊相交的斜棱上。
這樣利于外旋,打出有力量的回球
在專家把脈裡趙天王還介紹一種拇指放在窄邊上的握拍方式,主要是被動後場反手勾網前對角,這個難度太高,lz是基本沒有成功過。
2、反手抽球
這是李在福在握拍一節專門提出的,其實就是正拍反打,平時确實好像這樣打過,不過能找到的圖片不多。
這有點熊氏反手的意思,發力還是不錯的,主要看習不習慣了。
好了,基本就那麼多了
做個小總結吧:
其實再摳細一點,每個不同位置的擊球、不同線路,拍面的角度的變化都會帶來握拍的細微差别,本人才疏學淺,也歸納不了那麼細緻了。
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基本可以“柔松剛緊”四個字來概括。
至于細節還得在實戰中慢慢體會,通過大量的練習,讓身體“記住”握拍的不同方式,才能算真正掌握握拍。
要是等腦子裡想該打什麼球,再去想相應的我拍方式,然後再去變換的話,那還真不如一式打天下了。
本文由全球最大的羽毛球微信公衆賬号提供。
技術教學、羽林秘籍、羽球視頻
羽球論壇、羽壇新聞、帥哥美女
林丹、谌龍、蔡赟、傅海峰……
王适娴、汪鑫、王儀涵……
國家隊,一半球星,都關注了!
加關注:
請搜索“羽毛球”,第一個就是我們。
或直接搜索yu-mao-qiu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