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俞敏洪講馬雲為什麼會成功

俞敏洪講馬雲為什麼會成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08:42:50

俞敏洪講馬雲為什麼會成功?嘿,青年朋友最近聽說了你為未來打拼時的心酸故事,有一肚子的話想說,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俞敏洪講馬雲為什麼會成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俞敏洪講馬雲為什麼會成功(馬雲任正非俞敏洪)1

俞敏洪講馬雲為什麼會成功

嘿,青年朋友。

最近聽說了你為未來打拼時的心酸故事,有一肚子的話想說,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

又聽說你曾深夜一個人默默流淚,你曾因為壓力而想要放棄。

圖片源自東方IC

每次拼命擠上大都市上下班高峰的地鐵時,

每次仰望城市裡那居高不下的房價時,

每次加完班回家拖着疲憊的身體癱坐在公交車上時,

總是禁不住想問,

為什麼偏偏是我們這一代這麼辛苦,要承擔起這麼多的重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奮鬥。回顧了一下走過的路,覺得有幾件事非常重要。

當你還在為未來忐忑不安,當你在挫折前苦苦掙紮,當你身陷迷茫中不能自拔,不妨靜下心來,聽聽這些過來人給出的忠告,希望能對年輕人有一些啟發。

01

看準了就别放棄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

馬雲和阿裡巴巴,無疑是中國最受關注的商業熱點。人們之所以如此關注這家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馬雲精神的鼓舞。

兩次高考落榜的馬雲做過搬運、蹬過三輪、當過小販。

阿裡創業之初35個人擠在一個房間,要掏空家底才夠本金,馬雲要靠借貸才能發工資。一路上馬雲收到了不少質疑,哪怕是現在,對他的質疑也一直沒有停止。

事實上,無論身處哪個行業,都會遭到質疑,面臨各種問題。而打破質疑的方法就是:“看準了就别放棄”。

有人說,和馬雲比錢是比不過的,和馬雲比慘也是比不過的。正是因為這樣,馬雲的創業成功才絕非偶然,他的智慧和勇氣,信心與實幹,都值得每一位還在路上苦苦掙紮的青年人學習。

02

别有選擇困難症,該走就走

《奇葩說》截圖

身為相聲大師馬季之子,馬東從不走尋常路,從IT到電影學院學生再到央視主持人,馬東一直劍走偏鋒。

然而更多人認識馬東卻因一檔辯論類綜藝節目《奇葩說》。

2013年,馬東出走央視,當别人在讨論中年油膩的時候,馬東已經在尋求另一種成長。愛奇藝是馬東進入互聯網的第一步,作為首席内容官,負責内容采編與制作。

2015年,馬東離開愛奇藝,獨立運營《奇葩說》。

馬東的這段人生經曆,後來被不少年輕人用來勉勵自己,在遇到選擇時“該走就得走”。

後來馬東在面對采訪時卻說:“我的每個選擇,其實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在當時是最優選擇,并且為了這個選擇,做了前後的鋪墊和準備。”

現在有很多“患有選擇困難症”的年輕人,究其原因,無非是無法平衡天平兩端的欲望。

記住,“如果你在糾結該不該走,你就是不該走,因為當你明确了自己該走的時候,什麼都攔不住你。

03

懂得做減法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因主持《東方時空》而成名,以睿智、沉穩、一身正氣赢得了大衆的好評。

後來,他逐漸轉為幕後,減少出鏡。有人勸他說主持人這一行,一個月不出鏡還湊合,半年不出鏡就沒人記住你了。

他卻說,“我覺得30歲左右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在做了一系列加法和四處亂跑之後,要做一次減法的重要時機,否則就晚了。為什麼要做減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該去做。”

如今年過50的他,已将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培訓領域了,專心帶研究生。他說,這就是減法的結果。

年輕的我們時刻處在欲望、權利的漩渦中,迷茫又無法自拔,有時不妨停下來,想想什麼才是你真正想要的、需要的。

04

人生成長三要素:讀書,交友,行走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很多人熟知俞敏洪都是從《中國合夥人》開始的,從三次高考失敗,到意外考上北大,而後白手起家創辦新東方,俞敏洪的人生奮鬥曆程充滿了勵志色彩。

這20多年來,俞敏洪創辦的新東方走過了非常多的艱難時刻,也遇到了很多發展機遇,從一家小小的培訓機構變成了一家上市公司,一路砥砺前行。

俞敏洪在《願你的青春不負夢想》中寫道,“人生的成長有三個要素:讀書,交友,行走——讀書充電,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交往能讓自己成長的朋友,自己要學會行走。我一直用這三個标準要求自己。非常慶幸的是,我到今天為止還不算太落後,我要是落後了,新東方早就倒閉了。”

那麼這三個标準,具體如何實施呢?

第一,大量地讀書,多種思想沖擊碰撞可以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

第二,與人交往,當你發現一個人身上有智慧的時候,你要多和他交流。你身邊大量的人對你來說是有用的,關鍵是你怎麼用他們;大量的人是可以交往的,關鍵在于你怎麼和他們交往。

第三,行走。走向社會是一步,全球旅行也是一步,出國留學更好。隻有這樣,你才能知道世界和中國怎麼融合。

生活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未來是自己追求出來的,和别人沒有太多的關系。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用知識和行動武裝自己。

05

做自己喜歡的事更容易成功

新華社/法新

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無疑是科技領域裡真正的領軍人物。《時代》雜志将他列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之一,而他的個人财富目前估計已經超過了340億美元。

2004年2月,年僅20歲的紮克伯格憑借個人強烈信念和對互聯網的愛好,在哈佛大學的宿舍裡面創立了Facebook。

他說,“當你回家吃飯時,盤子裡是最難吃的蔬菜,如果你願意可以勉強自己吃下去。但如果你是玩遊戲,即使非常難,隻要自己喜歡,你也會努力通關。如果你喜歡自己做的事,事情會容易很多,而你也将擁有更大的決心。

很多年輕人都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究竟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更擅長的工作?

但事實是,如果一份工作你不喜歡,那麼無論你多麼擅長,時間久了你都會覺得枯燥無聊,無法得到滿足。

06

少指責别人,多自己力行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華為是世界五百強裡唯一不上市的公司,這不得不提到華為的掌舵者任正非。

任正非的從軍經曆給華為帶來了不一樣的領導風格,除了雷厲風行的執行力,還有同甘共苦的同理心。

任正非說,“在職場中,當碰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急着去指責别人,而是想一想,自己在這件事情中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進而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的感染身邊的同事。”

當今的時代,是90後00後逐步展露出頭角的時代,年輕人越來越敢說話,再也不會過多的顧及,所以也經常會指責别人。

當工作中出現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找别人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問題。

就像任正非說的那樣,也許有些時候我們應該停下來從自身去尋找原因,永遠指責别人的人,永遠沒有辦法進步。

07

自信不失謙虛,謙虛不失自信

劉平/北晚新視覺供圖

當下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專家李開複,小學時是個極度自信的小孩,有一次一位阿姨來家裡,說,“開複,聽說你跳級考上小學很能幹,你的書讀得怎麼樣?會不會跟不上?”

李開複當時不服氣,答道,“上學的15天,我還沒考過99分。”

過了不久,一次考試中李開複考了一個90分。

那天回家,李開複的媽媽把他狠狠打了一頓。媽媽說,“我就是打你太驕傲,你有膽量誇出海口說你沒有見過99分,你就一輩子考100分,你能夠成功考進學校,是我們很自豪的事情,但不能因此驕傲了,一個自信的人,如果不謙虛,就會被人自以為是。”

後來李開複說,那是我人生中學到的第一個道理:“自信是很危險的,雖然自信很重要,但是自信不能欠缺謙虛。一個自信的人,如果不謙虛,就會被人自以為是。”

08

兩情相悅勝過門當戶對

新華社發

楊绛先生和錢锺書先生的伉俪情深一直被大家所羨慕,她在《我們仨》中曾這樣寫過:

“我第一次和锺書見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見面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

而我則緊張的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一見鐘情的楊绛與錢锺書很快就墜入了愛河,他們在疾病、戰火、生離死别中,相濡以沫66年。

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傳說,隻有彼此陪伴,體諒,執手一生。度過荊棘坎坷,也走過花好月圓。

後來有人問她,對年輕人的感情有什麼囑托,她說,“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隻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遇到一份好的感情需要緣分,維系一段感情需要相互理解、支持和幫助,别讓物質浮華的世界,侵蝕了你的感情。

面對感情,希望你純粹一點。

09

别忘了生活

新華社圖

提到朱光潛,很多人都有點陌生,但是提到《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相信大家都十分耳熟。

這部由中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所著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曾是很多都市青年迷茫無助時的指路明燈。

朱光潛先生知識淵博,看待人生、事物深刻又清醒,所傳達的都是十分積極的态度,他曾說,“我時常想,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隻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

我們常常為了工作、為了責任熬夜失眠,滿腹牢騷抱怨,卻絲毫不敢松懈。可是我們忘了,人生不止工作,還有生活。

别因為工作,讓生活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記得多陪陪家人,多寵愛自己。

10

20 歲,最不該像大人一樣生活

新華社圖

提起高曉松第一反應一定會聯想到他“豐富”的自拍照,在社交媒體剛盛行的那幾年,他一度成為段子手心中的最愛。

看着現在的高曉松,很難想象二十多年前,19歲的高曉松曾是個叛逆少年。愛好音樂的他在考上清華之後,決定“出走”音樂界,但是此舉卻遭到家人強烈反對。于是,他和家人對賭,自己可以用吉他養活自己。

結果是,這個賭,他輸得很徹底。

雖然輸了,但是如我們所知,高曉松并沒有就此放棄音樂。1994年,《同桌的你》響遍大江南北,成為每個人中學時最美回憶。

後來他面對新京報采訪時曾說,“未來你有很多年可以很成熟,年輕的時候就該讓自己年輕。你和别人不同的時候,隻有你20多歲年紀的時候。”

我們都聽過凱魯亞克《在路上》的這句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但事實是,我們終會像高曉松所說,成為被生活狠狠打敗的中年、老年人。

所以在那之前,勇敢一點、瘋狂一點。人生隻有一次,青春不會再來。

圖片源自中國青年報

所有的建議也好,道理也罷,不是别人告訴你,你就能懂的,它是你身處荊棘後思考所獲。

對自我認知的探索是一條漫長的路,旁人沒法給你标準答案。

每個人的個性都是獨特的,你的欲望你的能力,沒有人會比你更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