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一時的共享單車已然變成了“過剩單車”,成為影響城市市容市貌的突出問題。 本報記者 王蕾 攝
從最初各色俱全單車的“彩虹大戰”,到後來ofo和摩拜的“楚漢争霸”,再到哈羅單車來分一杯羹……進入到後共享單車時代,整個行業生存下來的企業寥寥無幾。不過,最初為了擴張市場而采取的燒錢模式,其後遺症已經開始顯現,無論是摩拜還是ofo,都開始急于變現來彌補資本的匮乏。又由于過度投放,風靡一時的共享單車已然變成了“過剩單車”,成為影響城市市容市貌的突出問題。
有專家指出,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的一個典型,以融資的方式存在并不斷擴大,目前來看,帶來的隻是将一小部分人送上了巅峰,卻造就了令人心痛的社會資源浪費。這種浪費,跟資本的野蠻博弈和市場的無序競争不無關系。
“我們無法回避的是,共享單車依然在我們身邊,或許依然靠着資本支撐,前途并不清晰,但不可否認,共享出行已經出現了轉折點,進入下半場,亟待我們更加認真地對待和思考。”一位電子商務專家這樣對記者說。
想要“優惠”不容易
共享單車是一樁“好生意”嗎?到目前看來,答案不盡如人意。
近日,在太原市長風街某大型超市上班的市民許女士告訴記者,她近日在使用ofo小黃車時隻用了3分鐘騎行0.55公裡,行程費用就高達2元。“周圍經常使用共享單車的人都發現這個情況了,大家對此感到不解和不滿,覺得漲價漲得太猛了。”許女士說。
7月2日,記者在街頭掃碼使用ofo小黃車時,也收到了提示,稱起步價0.5元,每小時最高2元,和以前相比價格的确漲了。
原來,ofo在部分城市區域開始采用“起步價 分鐘 裡程”的計費标準。在太原地區的行程收費标準為起步價0.5元,時長費0.5元每分鐘,裡程費0.5元每公裡。此外,1小時内最高收費2元,未滿2元則按照起步價 時長費 裡程計算。使用時長超過4小時,全部收費10元。
記者随後撥打ofo客服電話了解到,除了太原地區已經實施的動态調價之外,還有武漢、鄭州、昆明、西安等城市也實施了動态調價。
除了ofo小黃車,藍白相間的哈羅單車投入市場時間不長,但價格也不低。雖然可以憑借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免押金,但記者騎行一個半小時後的費用為3元,比以前的摩拜單車和調價前的ofo單車收費都要貴。
公共自行車開始回暖
ofo客服人員向記者回應稱,為更好服務用戶,根據用戶不同用車需求,探索更趨合理的計費方式,ofo正在測試新的計費方式和方法,用戶的使用費用與使用時間關聯,費用可能會少于1元或者多于1元,目前處于測試階段。
業内人士分析稱,共享單車行業經曆了巨頭燒錢、資本收購等等後,如何實現商業變現、如何盈利是最大的難題,目前共享單車行業仍未探索出較好的盈利模式。
與之相對,太原的公共自行車有了明顯的回暖态勢。太原公交公司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太原市公共自行車IC卡的辦卡量止跌回升,公共自行車租騎量也呈現增長态勢。這意味着,越來越多的市民重新選擇公共自行車出行。
太原公共自行車公司綜合辦主任馮俊萍表示,一直以來,太原公共自行車執行的是騎行1小時内免費的政策。結合用戶的騎行需求,一小時基本滿足市民一次完整出行的時間需要,因此,公共自行車多數情況做到了免費騎行。當共享單車燒錢階段的優惠取消後,價格優勢就體現了出來。
除此以外,不少太原市民表示,共享單車的“事故車”比較多,影響了用戶的騎行體驗。據了解,目前很多共享單車采取的還是哪兒壞修哪兒的維修模式,無法滿足高租騎量帶來的故障維修壓力。相比之下,公共自行車的按時“體檢”讓人比較放心。
“過剩單車”亟待解決
“明明還可以使用的,真是可惜。”7月2日,在太原市平陽路平陽西一巷口,一位市民看着路邊随意停放的共享單車歎息道。
目前,在太原的大街小巷,共享單車的身影随處可見。與最初投放時的光鮮亮麗相比,現在的多數共享單車都無序地停放着,有些因為公司倒閉無人管理,車輛已經損毀無法騎行。此外,一些共享單車的使用者為了方便自己,将車停在人行道上,還有些則被随意地停在公交車站旁。
“共享單車的總量,是當下各個城市都比較焦慮的問題。”正如省社科院的周潔所言,周轉率低以及過多的投放量,是造成共享單車過剩的主要原因。
據《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研究報告》統計,2017年中國共享單車全行業累計投放單車2300萬輛、覆蓋200個城市,市場已經飽和。另有研究機構統計稱,目前國内廢棄的共享單車數量已超百萬輛。
2000萬輛共享單車湧向街頭,城市管理者的容忍度已逼近臨界點。如何調控共享單車的數量,盡快處理“過剩單車”,也成為了各個城市的重中之重。
需給共享單車“立規矩”
去年年底,為引導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規範有序發展,太原市政府印發《關于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意見》,明确要求省城共享單車總量不超過16萬輛,且不發展電動自行車作為共享單車。
今年6月初,太原市小店區的大街小巷内發現大量“哈羅”單車。6月7日,太原市交通運輸部門已約談該共享單車公司相關負責人,明确要求其安排人員收回在太原市内出現的單車。随後,該公司派出5台車實施回收工作。
“控制總量有一定效果,但最終還是靠市場自身的調節,過剩就會得到懲罰,就會有企業倒閉。”周潔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從2017年6月至今,共享單車行業陷入了倒閉潮。有數據顯示,一年前,共享單車公司有77家,目前存在的是43家。而在不久後的将來,這個數字會變得更少。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亟待調整。
周潔認為,共享單車運營企業應加大對車輛的調度,把對車輛的資金投入轉化到對調度的投入上,在不增加城市負荷的同時,鼓勵更多人參與到車輛調度中。同時應加大對後台數據的監控,掌握各時段、各路段的車輛活躍情況,合理調配車輛。
“共享單車們”一直在跑着,跑不動的企業就如那些廢舊的車輛被清退出場,而跑得快的企業真的看到終點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