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從彙源果汁上脫身的朱新禮,掙紮騰挪20餘年之後才最終發現,自己親手帶大的彙源果汁,最後很可能成了會伴随自己餘生的巨大負擔。
“有彙源才叫過年呢。”
今天看來,彙源果汁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對官司纏身,年關難過的彙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來說,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最近一個月發生在朱新禮身上的事情,實在太多:
2019年12月2日,在與民生金融租賃公司的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中,朱新禮因未在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确定的給付義務,被列為“被執行人”,收到限制消費令。
緊接着,2019年12月11日,朱新禮作為有權代理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41億元人民币資産遭凍結。
申請查封的不是别人,正是朱新禮的舊債主招商銀行(36.940,0.54,1.48%):2015年,朱新禮的德源資本出資30億參與中石化銷售公司混改。同一年,德源資本向招商銀行質押了公司股權。
随着德源資本無法償付招商銀行的債務,這場借款官司将于2020年5月13日開庭,為了資産保全,招商銀行申請将德源資本徹底查封。
金融機構連續出手,意味着朱新禮構建的彙源帝國已經開始塌陷。
雪上加霜的是,受到集團債務危機影響,港股上市的彙源果汁(HK:01886)至今已停牌近20個月。
如果彙源果汁未能于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複牌條件,将被啟動退市程序。從眼下的情況看,彙源果汁的退市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并購失敗,退市,失信,凍結資産,彙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長達十年的“自救”故事,這一次似乎真的走進尾聲了。
從高光時刻到死亡螺旋
朱新禮的故事,似乎是過去30年中國成功企業家的曆史縮影。彙源果汁前身是一家即将倒閉的縣辦水果罐頭廠。朱新禮1992年接辦之後,将公司主營業務轉為生産濃縮果汁。
在同類競品稀少的情況下,彙源果汁一炮走紅,1998年開始全國範圍内的迅速擴張,最終在2007年的香港上市成功。
之後的故事看上去更是彙源的高光時刻:
2008年9月,垂涎中國濃縮果汁市場的可口可樂,向彙源果汁提出總價約179.2億港元要約收購,意在彙源果汁所有股份。
這筆收購背後,雙方各有其算計:
可口可樂的算計是:對2008年的可樂來說,與其燒錢重塑品牌,不如直接接手已經做得很成熟的彙源果汁,合并之後削減重複的人員配置,提高效率,反而效果來的更好。
事後看,這一邏輯很有道理:十年之後的今天,可口可樂也沒有打造出能拿的出手的果汁品牌。
朱新禮的算計是,這場與可口可樂的交易對他來說是最終的解脫:賣掉處在下遊的果汁品牌上市公司之後,朱新禮想要将精力集中于上遊産業鍊,比如水果種植和包裝盒制造。這兩個環節也是彙源最成功的部分。
為了迎合可口可樂的收購條件,彙源果汁揮刀重組,砍掉了花了十六年建立的銷售體系:員工人數從9722人一年内降4935人,銷售人員則從3926人削減到1160人。
事後看,這自然是巨大的冒險,不過一旦并購成功,朱新禮當時擁有彙源公司42%的股份,将直接進賬74億元港币,此刻的朱新禮選擇冒險自廢武功,無可厚非。
隻不過,雙方都沒有算到,這場你情我願的并購大船,撞上的竟然是讓“民族資産流失”的冰山。
此起彼伏的民意大潮中,這起合并被監管部門以違反反壟斷法否決。
令人玩味的是,從新的壟斷法生效以來,到彙源并購被否,已經有40起反壟斷申報案例,可口可樂收購案是唯一遭拒的收購案。彙源果汁被拔光“牙齒”卻又沒有賣出去,對朱新禮來說,剩下的唯一選擇隻能是,将彙源果汁上市公司最後的價值榨取出來。
朱新禮“自救”:瘋狂舉債,榨幹上市公司
彙源裁撤銷售團隊帶來的巨大沖擊波效應很快就顯露出來:失去了接近75%銷售團隊和分銷網絡的彙源果汁營收開始迅速縮水,直接結果就是彙源的現金流迅速轉負。
流血不止的彙源果汁在2011年宣布停止分紅之後,市值最低跌到50億港币,比剛上市時的230億縮水近80%。
從現金奶牛的消費品巨頭突然變為急需止血的巨大負擔,後續的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朱新禮為榨幹彙源果汁的剩餘價值操碎了心:
2013年,彙源果汁通過發行4.47億新股和6.55億可轉換優先股,以合計47億港元 12億負債由上市公司承擔的方式,通過關聯交易收購了母公司彙源控股的濃縮果汁資産。
而發行新股和可轉債置入資産的60%,是商譽等無形資産。換句話說,這筆關聯交易中,朱新禮幾乎用大半的“空氣”從上市公司置出了47億現金。
2014年3月,彙源果汁再次發行1.5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這筆可轉換債券,又轉換為上市公司接近4億股彙源新股和更多的負債,以此拿到了接近20億現金。
而這筆錢最終去向還是流入體外的關聯公司:
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之間,在沒有簽訂借款協議且沒有按聯交所要求履行公告等程序的情況下,彙源果汁累計向關聯方北京彙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彙源飲料食品集團”)借款共計42.82億元。
不過,從後續彙源集團資産連續被查封的表現看,天量違規借款也沒有幫到朱新禮擺脫困境。
拿到錢之後,依然在瘋狂對外投資,想要借此翻身的朱新禮,投資昏招可謂一個接一個:
對三得利飲料中國區業務莫名其妙的并購;對渠道經銷商的反複折騰;與天地壹号的甚是擰巴的合資方案;以及貿然入股中石化零售公司。
朱新禮亂投資的結局也很快到來:
從2018年9月12日至2019年1月23日,彙源集團已經被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昌平區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逾10億元股權及投資權益已被法院凍結,被執行案件共19起,涉及金額約2.56億元。
本文開始時提到的,朱新禮與民生金融租賃的糾紛,導緻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竟然已經是發生在其身上第四起失信被執行案。
結語:命運的玩笑
現在再看十多年前朱新禮試圖賣掉彙源時的表态,令人唏噓不已:
“彙源就好比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時機太早,就不夠成熟,”他曾經對媒體表示,“太晚的話,她就太老了。選擇最佳時機對彙源才是最合适的。”
朱新禮今天的命運,恰似驚濤駭浪中一葉小小扁舟;從山東縣城快倒閉的飲料廠,到身價幾乎超過75億,再到反複不斷的被查封,公司接近退市破産,命運給這個山東老大爺開了個不小的玩笑。
嘗試從彙源果汁上脫身的朱新禮,掙紮騰挪20餘年之後才最終發現,自己親手帶大的彙源果汁,最後成了伴随自己餘生的巨大負擔。(江蘇經濟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