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用懲罰的辦法來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這是一種非常消極的做法,不但沒用從根源解決孩子的問題行為,還會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那怎樣才能在消除孩子不良行為的同時,又能同時建立孩子良好的行為呢?
負強化能解決這個問題。
兩個例子
小A的胳膊上被蚊子叮了一個包,他癢得不行,撓也沒用畫十字也沒用,媽媽給他塗了花露水,沒過多久就不癢了,以後小A每次被蚊子叮,都會用花露水。
小B喜歡咬指甲,媽媽在他的手指上塗上了胡椒粉,他頓時覺得難聞又難吃,媽媽幫他剪掉之後他舒服多了,以後小B再想啃指甲的時候就會想到胡椒粉,于是就不再啃指甲而是乖乖把指甲剪掉了。
這些就是負強化。
所謂的負強化就是環境中有一個你不爽的東西,你通過一個行為,解決掉了這個不爽的東西,那麼以後你這個行為就得到了強化,因為它能讓你爽到,這個行為就會慢慢增加。
負強化和懲罰的區别兩者從結果上有最明顯的區别。懲罰的結果是不愉快、痛苦和恐懼的,而負強化的結果會讓人覺得愉快。
因此從目的來看,懲罰是為了在短時内立馬阻止不良行為出現的手段,并沒有延續性,而負強化能夠在抑制不良行為的同時,引導孩子去建立良好的行為。
再舉個例子。
同樣是讓孩子去完成作業,如果媽媽說:“你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内完成作業,就罰你去洗碗!”這就是懲罰。
如果媽媽說:“你如果在規定時間内完成作業了,就不用去洗碗了!”這就是負強化。
負強化的類型負強化有兩種類型,分别是逃避和回避。
如果你讨厭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去做出反應,那就是逃避。
比如鬧鐘響了,你把它關掉。
比如下雨了,你把傘撐起來。
比如你被蚊子咬了,去塗花露水。
那如果這個你讨厭的事情發生之前,你接收到了一個信号,你一看到這個信号及時做出反應,這就是回避。
比如你看到紅綠燈想到闖紅燈要扣錢扣分,你就不闖了。
比如孩子想到不按時寫好作業要被罵,他就乖乖去寫作業了。
如何運用負強化了解了逃避和回避的概念,我們就在這兩者的基礎上,運用負強化幫孩子建立好的行為啦。
負強化運用在兒童教學中,關鍵就是利用孩子的厭惡刺激。
當然這個厭惡刺激不能過于極端,而是尋找一個他不喜歡,但在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的情況。
例如被限定活動區域:“把飯吃完你才可以離開餐桌。”“寫完作業你才可以出去玩。”
例如被施加一個孩子不喜歡的任務:“這些題目都做對了你就不用抄錯題了”“今天上課如果被老師表揚了你就不用洗碗了。”
例如過多的輔助:“你自己把字寫好,老師下次就不握着你的手寫了。”
厭惡刺激給予孩子壓力,孩子為了去除這些壓力,自然而然會選擇逃避或者回避的方式,來避免這些壓力的産生,這就是負強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