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豆老末兒
2019年7月30日下午3點多,廈門滄海大橋上,一個帶着口罩的十七八歲小夥子站在了欄杆外,距離地面約三十幾米高,地面上全是沙子和石頭,如果一旦跳下,後果不堪設想!此時曙光救援隊的隊長王剛和兩名隊友聞訊趕來!
這場救援曆時70多分鐘,在和小夥子聊天的過程中,王剛和隊友有一種感覺:
“輕生者的精神支撐已經坍塌了,還是需要我們成年人給他做一個精神的支撐,一個幫助!”
王剛和隊友這個感覺從何而來?
大凡輕生者走到絕路上都是因為心無所依、沖動之下感到生無可戀、自我的精神無法支撐。無論多麼偉岸的身軀如果沒有了精神支撐,也都會轟然而倒。
在諸多的案例中,在面對成長中的青少年,很多家長非常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能否進入好中學、能否升入好大學,很多家長為孩子的手機、網絡、或者戀愛影響學習而頭疼,為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而焦慮,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建設,忽視了孩子的精神生活建設!
在救援過程中,小夥子一句話給了曙光救援隊長王剛很深的感觸:“沒人關心我,我走不下去!”也就是這句話讓王剛深感小夥子的精神支柱坍塌!
一般的忽視和不關心不會導緻一個人選擇輕生,隻有這種感觸過深且真的心裡失落到極點,看不到光的時候才會選擇放棄,這個小夥子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也許并不是家人真的不關心,但是小夥子是沒有感受到,就等于沒有。
那麼對于青春期的年輕人,做為家人,怎麼樣做才能讓他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呢?
圖片來自網絡
在嬰幼兒階段,孩子看到什麼都會往嘴裡送,很多人會說“小孩子就知道吃!誰給他吃他就說誰好!”前幾年流行一首兒童歌曲《愛我你就抱抱我》,歌詞很能表達兒童的心理,我要說的這也同樣表達青少年的心理,隻不過很多青少年不再需要過多的肢體表達,但他們依然需要心理上精神上的接納和認可,心理上需要家人真誠的關心和陪伴,更渴求長者能做自己精神上的引領!
青春期的年輕人非常需要理解,需要同齡人的理解,如果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鼓勵,那将是更為幸福的一件事,家長的關心也是青春期年輕人對生活充滿無限熱愛的一個動力。
理解本就是關心的一部分,就因為關心,才需要理解、才可能理解。
還記得電視劇《少年派》吧,裡邊林妙妙升入高中第一次考試考糊了,不敢告訴媽媽,而是先告訴爸爸林大為,要開家長會,希望能讓林大為參加,為什麼?
很明顯,林大為更能理解林妙妙,盡管更多的是父愛,可是林大為更能理解女兒的心理。理解他人,這也是他二次創業能堅持下去并不斷獲得好評得到大家認可的原因。這也是林妙妙和爸爸表現更親密的原因,也是錢三一、鄧小琪以及江天昊感覺林大為更為可信可親的原因,因為他能理解他們。
傾聽
傾聽本身就是一種示好,表示一種願意理解的主觀意願,同時也意味着一種信任關系的建立。如果家長能穩住心,傾聽青春期子女的心聲,不管他的言辭是中正還是偏激,願意傾聽他們的聲音,這對他們就是一種認可和接納,就是一種關愛。我們可以不認可他們所表達的内容,但是我們不能不認可他們表達。
在《少年派》中,林妙妙之所以和林大為相處比較平安,其中最重要的是林大為願意聽林妙妙和自己說,妙妙和媽媽王勝男一見面就掐架,也是因為最初王勝男總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态來管理林妙妙、要求她服從管理聽指揮,而不能傾聽妙妙的表達。
傾聽是一種平凡而又了不起的能力,有傾聽才有進一步的溝通。
在嶽南先生的《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贻琦傳》一書中,引用了梅贻琦的五弟梅贻寶的一段回憶,1915年,梅贻琦26歲,在清華教書,梅贻寶十幾歲,在清華讀書,有一次梅贻寶要去參加學校的國語演說比賽,大概和歐戰有關。贻寶去哥哥宿舍,梅贻琦和弟弟讨論了很久,這次讨論給梅贻寶以極大的影響,不僅當時感覺茅塞頓開,後來演說比賽得了第一,還促使他養成了幾十年如一日的每天讀報習慣。
有傾聽才有溝通,傾聽本就是溝通的一部分。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給予明确引導的,很多家長此時的見解或者此時對新事物的敏銳度和理解還不及青春期的兒女,自然對他們的引導是能力不足的。所以此時隻要能盡可能地傾聽他們的聲音、接納他們的激情,這本身就是一種能緩和他們沖動情緒的有益行為,如果能做到這樣,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會有,但是極端事情很難發生。
在開頭的事件中,曙光救援隊的隊長王剛這樣表示:“我面對的不是他的挫敗感,而是因為這些挫折、挫敗感在他心中引發的那些(負面)情緒!”
任何一件極端事件的發生,都是某件事為導火索,激發了當事人心中某種情緒産生膨脹、沖動而做下的,這些情緒大多是負面的。
面對這些負面情緒的膨脹,很多家長不懂得此時如何疏導,反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想以強制強,和孩子争個高低或者說和孩子争說最後一句話!這是罪忌諱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會讓孩子的反抗更為強烈。
人的情緒就如一個皮球,打壓越狠,反彈越高,或者是把皮球徹底打破。
在和青春期孩子的相處中,很多人都會說道理解、共情、溝通等字眼,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很多成年人抱怨:“他就不跟你溝通!有事情他不告訴你,你怎麼理解他,又怎麼和他溝通?”
在我和自己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和很多家長聊天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覺到,不是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而是在以往的溝通過程中,給予他的挫敗感太過于強烈,讓他失去了和家長(或者老師等)溝通的興趣。
忘記了在哪裡看到的一個實驗:有兩個籠子相連,一個籠子的地闆通上了電,兩籠子中間用一米高的圍欄隔開,把一隻狗放在通電的籠子裡。通電之後,狗會感覺不舒服,就努力要跳出來,經過幾次努力,狗跳過一米高的欄杆到了另一邊。如果把一米高的欄杆換成三米高,依然把狗放在通電的籠子裡,此時通電之後,狗還會努力跳,可幾次努力之後狗都是失敗,直到它放棄,忍受這種不舒服。之後,再把欄杆降低為一米高,繼續通電,此時狗就不會再跳了,盡管他原本是可以跳過一米高欄杆的,可他為什麼會放棄呢?
因為多次的失敗把它的信心給徹底毀掉了。要想讓它跳過去,就一定要幫助它重建信心。
很多青春期孩子不願意和成年人溝通也是因為在以往的過程中被打擊得失去了信心。要想讓青春期的孩子和成年人之間恢複正常交流,成年人就要重塑二者之間的關系,讓青春期孩子重塑信心。
最後,我們再回到開頭的案例中,小夥子對曙光救援隊的王剛說“他們都不關心我,我走不下去了!”這個孩子表達了出來,也就給了救援人員一個線索,很多孩子根本不表達,就給了成年人更大的難度!不管他表達或者不表達,青春期孩子走不下去,必定是心結所至、信心受挫,穩定情緒、重塑信心、修複關系是唯一的途徑!
歡迎大家關注“快樂庭院”,以便及時看到更多有關親子問題的内容,也歡迎大家留言讨論,做思想的碰撞,共同學習家庭教育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