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獻血成分血和常規血區别

獻血成分血和常規血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1:39

獻血成分血和常規血區别?6月14日是奧地利著名醫學家、ABO血型系統的發現者卡爾·蘭德斯坦納(Karl Landsteiner)的生日,因此,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獻血組織聯合會、國際輸血協會等機構将這一天定為“世界獻血者日”,感謝無償獻血者自願獻出可挽救生命的禮物——血液,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獻血成分血和常規血區别?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獻血成分血和常規血區别(什麼是全血成分血)1

獻血成分血和常規血區别

6月14日是奧地利著名醫學家、ABO血型系統的發現者卡爾·蘭德斯坦納(Karl Landsteiner)的生日,因此,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獻血組織聯合會、國際輸血協會等機構将這一天定為“世界獻血者日”,感謝無償獻血者自願獻出可挽救生命的禮物——血液。

除了加入無償獻血的大軍,踐行國際紅十字會“人道、博愛、奉獻” 的精神,還有哪些與血液相關的知識,需要我們了解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們的血液從哪裡來?

在我們的心髒及血管系統中,血液不停地循環流動,正常成年人體内,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7~8%,兒童體内則高達8~10%,血液不僅占體重的比重高,随着人體的新陳代謝,還處于不斷更新中,那麼這些血液都是如何産生的呢?

從胚胎發育至成年的過程中,人體造血經曆了卵黃囊造血、肝髒造血和骨髓造血3個階段。

>>>>卵黃囊造血

卵黃囊是哺乳動物發育過程中,最早的造血器官,同時也是最早形成血管的地方。大約在人類胚胎發育第2周末,卵黃囊壁上出現聚集的細胞團,稱為血島,血島是人類最初的造血中心,之後,中胚葉中出現了廣泛的造血成分,以有核紅細胞為主。

>>>>肝髒造血

胚胎發育至3~6個月時,肝髒成為了主要的造血場所,以生成紅細胞為主,紅細胞發育成熟之後,經過肝血窦進入血液。與此同時,脾髒也開始參與造血,生成的血液成分包括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随後,脾髒的造血功能衰退,隻生成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

>>>>骨髓造血

胚胎第14周,骨髓開始造血,第5個月以後骨髓造血已高度發育,并逐漸成為造血中心。最初的骨髓造血以粒細胞為主,之後還有紅細胞和巨核細胞,胸腺與淋巴結也開始參與造血活動,生成淋巴細胞。

正常情況下,從胚胎後期至終生,骨髓都是人體主要的造血器官,然而,在人體不同的年齡階段,骨髓造血的狀态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體中,能夠産生血細胞的骨髓呈紅色,被稱為紅骨髓。

人出生時,紅骨髓充滿全身骨髓腔,5歲以後,大部分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代替,至18歲以後,幾乎隻有顱骨、胸骨等扁平骨的骨髓腔中有紅骨髓。

不過,黃骨髓依然保持着造血的潛能,當機體出現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以重新轉化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輸血配型,知道ABO就夠了嗎?

大家都知道,進行輸血治療時,有同型輸血的原則,那麼,你知道人為什麼會有ABO血型的劃分嗎?人們常說的“熊貓血”又是哪一種血型呢?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臨床上最常見的兩種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以及Rh血型系統。

輸血時,如果血型不合,就會引起紅細胞凝集,導緻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的輸血反應,造成嚴重後果。

因此,在輸血前,需要對供血者和受血者進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方可進行輸血。

全血vs成分血

人體内血液被采集到采血袋内形成的混合物被稱為全血,包括血漿中的所有成分和血細胞。傳統的輸血治療,主要以輸全血為主,然而,随着醫學的發展和輸血觀念的進步,成分輸血已經逐漸取代全血輸入,受到人們的重視。

成分輸血,顧名思義就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将全血分離制備成純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然後再根據病情的需要輸給病人。

那麼,與全血相比,成分輸血有哪些好處呢?

血液中有效的治療成分,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闆、血漿和血漿蛋白,不同成分的保存條件、保存期都各不相同。而全血的保存溫度與紅細胞相同,4℃的條件下長期保存,導緻其他成分失活,影響治療效果。

除此之外,成分輸血還能夠實現 “一血多用”,達到節約血源的目的,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疾病的傳播風險,以及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

原來貌似簡單的血液,背後也藏着這麼多的小知識。不知道你在讀了這篇文章,再次選擇走上無償獻血車獻出愛心的時候,是不是也像小編一樣,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