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相信多數人都聽過,然而用皮影戲的方式演繹出的《嫦娥奔月》,你見過嗎?6月15日晚,陸豐皮影戲優秀傳統曲目《嫦娥奔月》在汕尾市馬思聰藝術中心的舞台首映,當傳統的神話故事與傳統皮影藝術融合,搭配現代創新元素,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
引人入勝的故事題材
《嫦娥奔月》時長約82分鐘,共七場。每場有不同的故事主題,情節緊湊,很是吸引大衆的眼球。
台前 >>
然而河妖貪圖嫦娥美色,被後羿射傷後,為報複後羿放走了九隻金翅烏,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
于是嫦娥為了百姓蒼生,奔赴太陰求神箭,助後羿射日;
最後嫦娥懷着對後羿和鄉親們的無限眷戀,永遠地離開人間,孤單地呆在了天上月宮……
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該劇以陸豐傳統正字戲曲牌為主,融合漁歌小調,民間小調,易語而歌,自成一格。唱腔哀怨凄美,富有地方傳統韻味。在欣賞過程中,人物的對話以及唱曲都淺顯易懂,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标準,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體現的淋漓盡緻。
人物造型設計上,融入陸豐皮影戲獨有的正面影身和七分影身,改變以往隻有側面影身表演的極限性,另外特有的水袖運用和表達,大大豐富了劇中人物微妙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演出過程中,人物的優美姿态深深地吸引住觀衆,炫目多彩的舞台效果,讓人驚歎于演出者的技藝高超。
精緻的皮影在演出者的操控下變得栩栩如生
在舞台燈光方面,充分運用了現代光影技術,使舞台更加絢麗多彩,故事的講述也更加生動有趣。這是現代技術給皮影戲藝術帶來的創新元素,讓皮影戲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與時俱進。
心血鑄精品
《嫦娥奔月》整理、排演工作曆時近三年:從2014年開始的整理改編工作,到音樂錄制,再到燈光造型各個方面的開展,并于2015年2月1日在陸豐皮影劇院進行了試演,2015年度前完成該劇全部七場的排演工作。現公開首演,陸豐皮影戲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大型皮影戲劇目《嫦娥奔月》已完美的呈現在觀衆面前。這是所有參與者的心血之作,體現了他們對陸豐皮影藝術的熱愛之情。也是這份熱誠,這份執着,才讓我們看到如此精彩的演出。
幕後 >>
演出前準備
演出前,主創團隊和演出者交流
演出前的道具檢查,各個皮影的排放也有講究,這能讓演出者的操作配合更加順暢
默契且娴熟的配合操作,讓人覺得這是一部立體的動畫
台前的精彩,除了幕後的操作演員的精湛演繹,還有配音演員、燈光、音響、配樂演奏等人員的默契配合
演出結束後,總導演彭美英接受采訪
陸豐皮影藝術是陸豐的藝術奇葩,陸豐皮影戲也成為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它是我們汕尾地區的文化瑰寶,是深刻的文化記憶。《嫦娥奔月》作為陸豐皮影戲優秀傳統曲目代表,為汕尾地方戲曲更添一抹絢麗的風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