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頭腦中,認為方言“土”,這種認識大錯特錯。其實,南方話中不少方言用詞,承襲漢語古音古義,很“文雅”。如上午、下午,湖北方言說為上晝、下晝(下讀為哈),這個“晝”字就雅。夜與晝,“晝”是古漢語,指從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時間。
今天、明天,湖北話為“今日(兒)”“明日”,接近書面語。你看《人民日報》上所有新聞,陳述性語言不會把“昨日”寫為“昨天”。“昨天”是口語。
太陽,湖北方言為“日頭”,“日”比“太陽”更古老吧?
扭緊的繩子松開,湖北話用“悔開”,“悔”字也雅哦。
各地方言之間,方言與普通話,均不存在“土”與“洋”之分别。
方言之雅,湖廣漁夫這裡不展開說,本回專說湖北等地方言的生動形象特征。
變形容詞為具體可感的名詞
普遍話“珍貴”,“珍”是什麼?并不具體,是形容詞,形容寶貴、奇特稀有的東西。而湖北方言表述為“金貴”,金子是什麼?不用細說,珍貴!
湖北話“金貴”,比普通話“珍貴”,更具體可感。這個方言詞,好!
普遍話“粗糙”,湖北話說為“毛糙”。糙得起毛,不用多解釋,“毛糙”更具體、達意。
這樣具體形象可感的湖北方言詞還有很多,如:
筆直 圓溜
漆黑 雪白
冰冷
泡松(泡,指泡皮木屑)。
圍頸(圍巾)
巧用動詞,表達更形象
湖北很多地方方言,把“吃飯”說為“逮飯”,或“七飯”。“七”是“吃”的音變。鄂東南靠湖南、江西一帶,也說“恰飯”。
又逮了一碗飯!
逮飯沒?
逮飯去!
準備逮飯喽!
逮飯之“逮”,意味深長。
“逮”有捉拿、捕獲、抓住不放之意。湖廣漁夫認為,一個逮字,反映了人們對食物的迫切。
幾千年來,中國老百姓都面臨溫飽困境。中國人真正能夠敞開肚皮吃飯,僅是改革開放後近幾十年的事。2020年,中國宣布消滅了絕對貧困。中國脫貧攻堅戰全勝收兵,創造了人間奇迹!舉世矚目!
在衣食不足的年代,人們見到飯,當然要急切的“逮”,慢嚼細咽不可能。
集體開夥,還需“搶”飯吃。
湖廣漁夫聽老年人說古,過去在工地吃大鍋飯,飯菜不充足,少數精明人先盛(添)半碗米飯,匆匆吃完馬上再去盛一滿碗米飯。如果先盛一滿碗,吃慢了就沒有再盛飯的機會了,米飯早“搶”光了。
“逮飯”很形象!
再說一個“浸”字。“浸”,方言讀“qin侵”,近似“慶”。浸,液體滲入、逐漸之意。方言用來指拖拉、慢吞吞。“你還在浸呀浸!”“緊浸!”指行動遲緩、慢。“浸”字很形象。
巧用動詞,形象可感的方言詞還有——
胮臭(胮pang浮腫、脹大之意)
香噴
滾水(開水)
哼雷(打雷)
麻紛雨(細雨)
溜刷(敏捷、熟練)
遏冷衣(内衣)
跶倒(摔跤)
……
動物配種,農村方言也有形象說法。
豬、驢、馬交配,稱“搭腳”。
雞交配,稱“打水”。
用借代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表達
說夫妻兩人不和睦、經常争吵,方言稱“打結”,“他們兩人老打結”。繩子打了結,扯不清,傷腦筋啊!“打結”一詞很形象。
瘧疾,稱為“打擺子”。瘧疾主要症狀是全身性寒戰,病人全身發抖。
疝氣,稱為“氣鼓卵”。
晴天,稱為“好天”。“今日是個好天!”指晴天。
“枯心”,指絕情。人的心都幹枯了,是不是很無情、沒人性?
“結梗”,指固執,不通情理。
“厚臉”,指淘氣。
還有蠢豬、猴精、牛力、栎木臉、綠豆眼等比喻用詞。
蝙蝠,方言稱“檐老鼠”。蝙蝠頭部很像老鼠,又躲藏在農家屋檐上,倒挂着休息,所以稱之“檐老鼠”。
趿靸,音ta-sa,本義為穿鞋子不扯上鞋幫,穿着懶散随便,比喻不整潔、不講衛生。
鈎沉鄉愁民俗,聚焦城鄉共榮
點“關注”,看湖廣漁夫趣說雜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