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青少年沉迷于手機遊戲怎麼辦

青少年沉迷于手機遊戲怎麼辦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2 00:09:56

青少年沉迷于手機遊戲怎麼辦(青少年沉迷手機遊戲如何破解)1

青少年沉迷于手機遊戲怎麼辦(青少年沉迷手機遊戲如何破解)2

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遊戲已經成為青少年成長中繞不開的話題。記者近日在呼和浩特市調查采訪發現,盡管國家以及相關部門層層設卡,限制未成年人遊戲消費,但仍然有不少未成年人偷偷用大人手機玩遊戲、看直播,充值、打賞,少則幾千元,多則數萬元,不少家庭因此被攪得雞飛狗跳,親子關系也瀕臨破裂。

【案例】

7天打賞遊戲主播9萬多

4月下旬,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西把栅鄉11歲的洋洋(化名)在家偷偷用媽媽手機看遊戲直播,短短一個星期打賞主播9萬多元。母親劉女士發現後領着孩子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公安分局刑警五中隊報案求助。

“洋洋的母親劉女士稱,用手機支付時餘額不足,卡裡的9萬多元不翼而飛,随後去銀行打印流水賬單,發現和微信綁定的銀行卡在一個星期之内發生多筆消費,都去了一家直播平台的賬戶。回家再三詢問才發現,洋洋在遊戲主播的誘導下,将錢全部用來打賞和充值購買道具了,最少的9.9元,最多的2800多元。”6月5日,據辦案民警浩特介紹,由于洋洋是未成年人,警方主張通過直播平台客戶服務熱線進行申訴。最終,将9萬多元全部追了回來。

這段時間,和劉女士遭遇同樣問題的家庭不在少數,記者梳理了一下,從4月份至今,僅北方新報正北方網接到因充值、打賞引起的未成年人網遊類投訴就近10起。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14歲的小亮,3~4月借上網課之名拿着媽媽的手機偷偷打遊戲《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短短一個月将全家大半年積蓄2萬餘元花的僅剩0.5元;4月中旬,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一名14歲的熊孩子偷偷用父親手機打遊戲,将用于種地、養羊的2萬餘元充值購買遊戲道具;5月初,呼和浩特市14歲的牛小東,把準備補課的2萬餘元全部用于遊戲消費……

【問題】

實名認證流于形式

“快!封兩顆煙,直接進圈。”“我被打殘了,先打個急救包,聽腳步聲好像又來一個”……6月6日,在一款遊戲的戰場中,伴随着“嗒嗒嗒”機關槍響的聲音,呼和浩特14歲的初中生小傑(化名)正在帶隊厮殺。而他和隊友用的手機、社交賬号,都是來自家長。

事實上,早在去年年底,國家新聞出版署就曾下發一則《關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要求所有網絡遊戲用戶必須實名注冊,未成年人單次遊戲充值不得超過100元,每月充值不超過400元。記者當日下載多款遊戲體驗後發現,盡管不少遊戲界面都明确寫着“限制未成年人登陸”,但卻可以通過成人的第三方賬号直接登陸,不少未成年人正是利用這個漏洞,使用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的手機玩遊戲,實名認證僅僅流于形式。以遊戲《亂世王者》《火影忍者》為例,通過微信和QQ即可直接登錄,由于微信已經實名認證,這兩款遊戲登陸時也會默認實名認證,充值金額從6元到648元不等,且大部分是直接跳轉到微信、财付通、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默認小額免密,無疑為未成年人過度充值消費提供了便利。

此外,部分遊戲雖然有實名認證的提示,但跳過提示框仍然能夠繼續玩耍并充值。呼和浩特市民梅梅14歲的弟弟小傑(化名),疫情在家期間從梅梅的OPPO手機應用商店中下載了一款遊戲《明日之後》,雖然沒有實名認證,卻分多次刷走微信賬戶中2000餘元購買道具。而OPPO早在3月18日對外宣布上線未成年人防沉迷遊戲系統,使用OPPO手機用戶遊戲付費時必須完成強制實名認證,否則将被禁止在遊戲中充值。記者随後就此事緻電OPPO官方客服,面對記者“部分遊戲不經實名認證照樣可以充值,是否存在管理漏洞”的質疑,對方卻并未正面回應。

【現象】

衍生租賃手機黑産業鍊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不少家長使出渾身解數鬥智鬥勇,沒收手機或者換成老人機,一些學校甚至禁止學生帶手機到課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學校附近的一些小商店卻成了孩子遊戲的聚集點,甚至為了吸引學生客流量,這些小店悄悄做起了手機租賃的生意。

“出租手機給學生玩遊戲,在很多學校周邊已經形成一個黑色産業鍊了。僅我們孩子班裡,就有七八個學生每天在學校附近租賃手機玩遊戲。”6月5日,呼和浩特市的郝先生有些無奈地說,他的兒子在回民區攸攸闆鎮附近一所中學就讀。一次偶然發現,兒子竟然租了一部手機打遊戲,過年存的幾千元壓歲錢花得所剩無幾。另一位家長張先生表示,有些學生還充當起學校附近小店的“推銷員”拉客,從而可以獲得分成或者免費玩遊戲的機會。

記者當日帶着這個疑惑走訪了呼和浩特市秋實中學、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學、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六中學等附近的小商店,一些商店老闆面對記者的采訪顯得非常謹慎。“我們這裡隻賣手機,不租手機。”一家手機店的老闆說。另外一家書店的負責人稱:“确實有一些學生經常在店裡逗留,有的看書,有的打遊戲,大部分是過來蹭網的。”

【提醒】

警惕手機遊戲付費問題

記者采訪中發現,玩遊戲的孩子,大部分都與家長缺乏溝通,不談遊戲一團和氣,一談遊戲雞飛狗跳。“打遊戲花掉2萬多元,眼睛都不眨一下!”牛小東的母親始終想不明白,究竟是自己的教育錯位了,還是孩子因為遊戲學壞了。

6月5日,呼和浩特市消費者協會發出消費警示,提醒家長,警惕青少年手機遊戲付費問題。家長作為未成年人監護人,應當切實履行好監護人責任和義務,加強對子女的教育,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銀行卡及支付密碼,不要向孩子透露,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損失;在教育孩子時,也要做好榜樣,盡量不當着孩子的面玩手機。一旦發現遊戲充值數額過大,要及時保留相關證據,向當地12315、消協或有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釋法】

未成年人遊戲消費無效

針對未成年人為網絡遊戲或直播平台支付較大金額用于充值打賞而形成的糾紛現象,記者6月8日采訪了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未審庭副庭長王美春。王美春表示,疫情防控期間,很多未成年因為學校沒有開學,玩耍時間相對充裕,參與網絡遊戲和網絡直播的機會也比較多,遊戲付費和直播打賞的現象也比較常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幹問題的指導意見(二)》(以下簡稱《意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付費和打賞支出的款項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适應,該行為無效,監護人可以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予以返還。該《意見》與《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和精神完全一緻。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予以返還相應款項,需要提供證據證明付費或打賞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所為,隻有提供了充分的證據,其主張才能得到支持。

【建議】

亟待加強監管和财商教育

“發現孩子玩遊戲不要動辄打罵,應以說服教育為主,逐漸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6月8日,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民族中學黨辦主任郭志華表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機遊戲,需要家長、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共同發力。

内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江鴻認為,未成人沉迷手機遊戲,一方面是基礎教育階段特别是小學階段缺乏媒介素養教育,存在一定的與新媒體時代發展相脫節的現象,另一方面則是家庭教育在應對新媒體時代教育出現的一些新變動時缺少科學應對,經常走向兩個極端:一是“捂蓋子型”,力圖把孩子和手機等終端全面隔離,二是“全放開型”,完全放任,把手機等當成了“保姆”。江鴻認為,這兩種情況帶來的結果,就是孩子面對各種智能終端時由好奇進而變得完全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此外,國家層面也迫切需要制定諸如遊戲的分級制,配套針對未成年人的有關法律,加強對平台方在涉及遊戲層面的監管。

内蒙古社科院副研究員李瑩則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很多遊戲公司的政策存在很大漏洞,不少未成年人正是鑽了這個空子才在能在遊戲裡如魚得水。“也許有些孩子會認為能在遊戲中獲得快樂,但這些快樂首先是建立在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上。尤其是家庭比較困難的孩子,如果為了一時的欲望而盲目消費,就會影響到生存。因此,盡早地對孩子進行财商教育已經迫在眉睫。”李瑩表示,财商教育不是簡單地教孩子認識金錢,而是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此外,從經濟學的邊際效益來看,完全杜絕青少年遠離手機并不現實,但适當控制玩遊戲的時長和次數,反而能讓孩子保持新鮮感。同時,家長在家中也要減少手機的使用頻率,多帶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廣泛性,例如一起畫畫、郊遊,讓孩子認識遊戲之外的樂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