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春運大潮,中國鐵路總公司介紹,第三方軟件的相關機器特征已經被識别并被實施限制措施。即使用戶花錢購買了加速服務,購票的成功率也絕不會像各個搶票軟件顯示的一樣。
在此背景下,南都記者發現,多家在線旅遊平台及搶票軟件仍提供搶票加速服務。而以往的搭售加速包現象,則轉變成變相的誘導購買。多家搶票軟件均默認極速搶票,用戶需要手動調至“低速”,且在取消加速服務時彈窗,再次取消才能完全避開收費加速包。
專家表示,搶票軟件因被12306限制而無法起到加速功能,但仍宣傳這一功能并收費,已屬于虛假宣傳,誤導消費,已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用戶:被誘導購買加速包後未支付被列為逃單
“隻能它偷偷摸摸塞加速包,我不用加速就沒誠信了?”在北京上學的楊晨晨因為一次買票行為,被智行火車票列為了逃單違規。
1月30日,楊晨晨打開軟件準備買票,選擇支付方式“搶到票,再付票款”時,被告知已被禁止使用該功能。平台頁面顯示“您之前在搶票中存在逃單行為,需要盡快補款,逃單行為将嚴重影響您的信用”,違規記錄中,從北京到無錫的1月9日訂單裡有一個加速包逃單待補款30元。
“1月9日平台通知搶到票的時候,我才發現購買了30元的加速包,不能接受。我直接取消了那個訂單,重新搶沒有購買加速包的車票。結果沒過幾分鐘就搶到了,還是那張票。”楊晨晨疑惑,重新買票是取消了加速包的訂單,為什麼還需要支付費用。
南都記者發現,在智行火車票,用戶需要手動将“極速搶票”調至“低速搶票”才不會被多收費。
“默認勾選加速包很普遍,做得很不明顯,我每次都要很仔細看,一個一個去掉。現在搶票默認都是幾十塊錢的加速包,也不是小錢。”楊晨晨告訴南都記者,自己一年到頭經常買票,搶票不用加速包都能買得到,所以不會使用加速包。
智行火車票有誘導購買加速包行為。
對此,智行火車票客服人員1月30日回應南都記者稱,一旦使用加速包購買車票,購買成功後即需要支付加速包的費用,與之後是否退票無關。如果不支付加速包的費用,則會産生逃單行為,如果用戶當時沒有注意到已購買加速包的情況,可以聯系客服說明情況後,将違規記錄删除。
官方:限制第三方搶票軟件
由于第三方搶票軟件緻使個人隐私信息存在安全隐患,中國鐵路總公司近日采取了相關措施進行管理。
中國鐵路總公司1月27日介紹,第三方軟件的相關機器特征已經被識别并被實施限制措施。也就是說,即使用戶花錢購買了加速服務,購票的成功率也絕不會像各個搶票軟件顯示的一樣。為出行安全,最好不要通過第三方代購網站和手機客戶端購票。
但南都記者1月30日看到,目前包括飛豬、攜程、同程旅遊等在線旅遊平台仍實施搶票功能,高鐵管家、智行火車票、鐵友火車票等專門的搶票軟件,也頗受用戶歡迎。
高鐵管家有誘導購買加速包行為。
南都記者實測上述6款搶票軟件發現,平台推出的搶票套餐一般分為三種:一是按照不同加速等級收費,比如在高鐵管家上,用戶花10元可享受快速搶票的服務,要達到光速搶票則需要40元;二是優先搶票權,即在同等成功率的情況下,可優先出票。在攜程上,用戶要享受優先出票特權需支付10元,高鐵管家則需20元;三是開通會員,攜程旅行的收費最高,達到88元/年,智行火車票和鐵友火車票則是50元/年,高鐵管家的黃金會員收費49元/年。
而在以往的搭售加速包現象,轉變成變相的誘導購買。例如,攜程、高鐵管家和智行火車票均在購買時,将含有加速包的藍色或橙色按鈕置于右下角,且在用戶取消加速服務時再次彈窗,用戶要取消兩次才能完全避開收費加速包。
中國鐵路總公司對第三方搶票軟件的限制是否有效?高鐵管家客服及智行火車票客服均回應南都記者,第三方軟件搶票是通過不斷刷新12306網站的餘票信息為消費者搶票,購買加速包會提升出票成功率,但并不保證能百分之百搶到車票。
專家:搶票涉嫌虛假宣傳,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
“因為被12306限制,搶票軟件無法起到加速功能,但仍宣傳這一功能并收費,已屬于虛假宣傳,誤導消費。”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邱寶昌告訴南都記者,軟件提供加速服務的搶票行為,原本即是概率性問題,現在更是誤導了消費者,已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陝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趙良善認為,雖然目前我國法律未對第三方搶票平台的行為性質作出明确界定,但是第三方搶票平台通過服務費、人工費、加速包等方式搶票,并獲取營利的行為,侵犯了其他乘客的公平交易權,影響了我國車票交易秩序及交易環境。
“搶票軟件在不合理的交易中,通過技術手段,不斷訪問鐵路平台,第一時間截獲他人退、換、補票信息,從而達到搶票目的。此時,搶票乘客與第三方平台之間屬于有償委托關系,搶票乘客支付委托費用,如服務費、人工費等,第三方平台通過技術手段訪問鐵路平台截獲所需車票,并向委托人提供符合要求的車票。”趙良善向南都記者表示,若鐵路總局對于第三方軟件的相關機器特征已經識别并實施限制措施,會造成第三方平台無法通過技術手段訪問并完成委托事項或者完成委托事項的幾率大大降低。因此,第三方搶票軟件已經不具備搶票能力和受托能力,不應當再收取乘客的搶票費用。
(責任編輯:李嘉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