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眼菩提怎麼判斷天然綠色?千眼菩提因表面有很多天然斑點,仿佛有衆多的眼睛而得名,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千眼菩提怎麼判斷天然綠色?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千眼菩提因表面有很多天然斑點,仿佛有衆多的眼睛而得名。
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在印度、斯裡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千眼菩提堅硬無比,為實心狀,密度硬度大, 同時可以雕刻成任意喜歡的把件,也可以斷開打磨做成手串、手鍊。
二十年開花結果
結果之後其樹很容易枯萎,其籽非常難打磨,所以成品極其罕見。經過漫長的等待和用心制作才終成經典,可謂是菩提子之王,譽有菩提中的“沉香”之稱,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
近段時間來,收藏市場上湧現了一股收藏鑒賞菩提子的熱潮。千眼菩提子更是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的喜歡,随着菩提子收藏升溫,在古玩市場中,也不乏會有“李鬼”的出現,叫收藏者連連叫苦,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避免上當受騙呢?
1. “眼”要多。
千眼千眼,眼是千眼菩提的靈魂,眼不多就不算好的千眼菩提。眼多的千眼菩提,名符其實,密布的眼如漫天繁星,洞破一切虛妄…更加漂亮,富有神秘感。
2. “眼”要黑。
既然是眼睛,就要按照我們人眼的審美标準評判。灰棕色是病态的眼,不符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審美。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眼睛是漆黑的,所以我們要求千眼菩提的眼也是黑亮為上品。
3. “眼”要大。
這一條的理由和上一條差不多。人要是生得大眼睛漆黑發亮,如一汪清水,波光盈盈,人人都喜歡。菩提也是如此。
4. “眼”要實。
我認為這一條比以上說的都要重要。網上很多賣千眼的都沒有達到這個标準,大都是眼睛缺了一小塊,呈棕色,這是眼不實得表現。眼實不僅僅是美的要求。我猜想不實的眼在長期的摩挲盤玩後,眼内的物質會脫落下來,形成一個個“空”,那樣就十分難看了。
5. “眼”要圓。
這一條考驗的不是原籽的優劣問題,而要看制作者的工藝問題了。在打磨時,經常是珠子的表面與菩提的孔眼平行了。
這樣打磨出來的珠珠呈現出來的“眼”就不圓了,往往有錐形的,橢圓的,甚至成了一道黑線。這種情形大家可以腦補下。眼睛又大又圓才好看,這就是體現玩文玩的孩子對于美的偏執和講究了了。
6. “眼”以外的地方要白淨。
白淨瓷實,像精美的瓷制品,這是元寶星月密度大的外在表現之一。妄自把同樣的說法用在千眼上了。不過就算和千眼的密度無關,一白遮三醜,有好的原色,領先的起跑線,珠子盤出來也肯定是極漂亮的。
7. “眼”均勻。
這種均勻不僅要提現在單顆珠子上,也要體現在整串珠子的協調性上。眼睛均勻密鋪在整個手串上,想必光是看着,就是一種享受。
關于芽眼認為應該單獨成段讨論一下。千眼的芽眼,其實就像星月的“月”一樣,是一個空的坑。大家買菩提的時候有一定幾率,其中的一兩顆就會帶這種芽眼。
千眼的芽眼比星月的大一些,要是随意散布在珠子上,我認為是不美觀的。因為千眼原來是菩提中的“奢侈品”,如今剛開始風靡,沒有一緻美的标準,沒有相對于星月的“正月,”所謂“正眼”的說法。想買到“正眼”的千眼菩提,在如今是不可能的。但是一顆原籽大概能磨不止一個珠,所以好看的千眼應該是沒有芽眼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