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Gina媽媽,來自珠海,是一個普通的職場媽。
Gina是我們的女兒,她今年剛滿5歲,從她4歲半開始接觸童行書院哲思之旅PBL,已經帶她完成了水循環(天空)項目、北極熊(極地)項目、我的幼兒園(建築)項目、我的理想城市(城市)項目,以及今天準備介紹的進化項目。
Gina在我們眼裡活潑可愛又聰明,但她仍然有讓我們小苦惱的地方。
比如說,這個小孩,不喜歡問問題,她很少問:媽媽這是什麼?媽媽為什麼?
比如說,這個小孩,似乎本來對世界也不太好奇。
比如說,這個小孩總是跑來跑去,不喜歡坐下來長時間探究一個事物。
甚至當我們向她提一個曾經了解過的問題的時候,她總是對我們說:“我不知道”,然後就走開了。
也許是因為知道,問不問媽媽都會“教”給她,也許因為知道,随便問一下媽媽就會告訴她答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切的改變,從家庭PBL開始。
在家開展了小半年PBL後的一天,我回到家,看到四歲多的小Gina在玩,她用草圍在腰上,給我展示她的“原始人草裙”,地上她設計的城市街道下面一層層的,除了埋在下面的給水排水管,她告訴我還有不同時代的土。
也許是在探究城市時對地下産生的莫大興趣,也許是對西安旅行時參觀的博物館留下深刻印象,不論怎樣,我知道,我們可以開始童行下一個主題——進化的探究了。
如果是以前,當我知道孩子有可能對“考古”發生興趣,我會怎麼做呢?
我可能會找各種書、科普視頻給她看,把各種知識喂給她,買一些挖恐龍的玩具給她玩一玩。有時間、有機會的話,也許還會帶她去有關的場館看看。
玩完之後呢?我猜她可能會“背過”書裡、視頻裡的些許名詞,可能會挖一手土,然後,然後就沒什麼興趣了——因為她想知道、不想知道的答案都在書裡、視頻裡,有需要去調取即可——就像我們現代人都知道有“搜索引擎”,便不再努力探究和記錄——但可能從此再也不想調取什麼。
當然,我們也可能什麼都不帶她做,畢竟這個事情我們自己也不清楚。
嘗試家庭PBL小半年、跟着童行探究了好幾個項目的我,已經知道“在孩子發生興趣的時候,根據她們的身心發展水平,引發孩子自己産生進一步探究的動力”,才是更好的學習,更知道,和孩子一起發生的共同探究會帶來更好的親子關系。
于是我沒有急着把科普視頻給她看,也沒有翻找有關的科普繪本。而是趁她不在家,在家裡藏了一個恐龍挖掘盒,帶她開始尋寶、“挖恐龍”。
那天晚上她特别的開心,找到寶盒很開心,挖恐龍也很開心。在她心裡,這個恐龍玩具可是她自己尋找到的寶藏呢,一定要自己挖出來。
恐龍拼好了,Gina說“我太喜歡考古了!”“這個不是真正的化石,這是玩具,但是很好玩!”“媽媽,下次還帶我玩尋寶遊戲吧!”
“媽媽我要真正的化石!”
在經過一周左右的恐龍骨頭穿衣服、渡渡鳥桌遊、繪本《一隻聰明的魚》熱身活動之後,她對進化越來越感興趣,這時我買的真化石也到貨了。有菊石、三葉蟲、狼鳍魚等等好多化石,Gina好興奮,馬上統統拿出來一個個點過去看她的藏品有多少。當然,對化石沒有太多概念的她,如果沒有進一步探究,興趣自然也就止步于此了。
接着我們百度搜索了“什麼是化石”的視頻,有了真化石帶來的興趣,這種看似“無聊”的科普視頻,我們一起看的津津有味。看完後,我們一起再去看這盒化石感覺完全不一樣了,Gina還給路過的姥姥講了講這些化石,說“它們都是真的”,“這個是三葉蟲”,“這個是海星”,姥姥表示很震驚。
這個小孩,現在既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對化石有一點興趣),也不是什麼都知道。
這個時候,我知道,我們可以準備項目探究了。
化石這麼有趣,那化石還不是化石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呢?這天周末,全家人一起玩畫化石的遊戲——畫一畫它們活着的時候。
每個人都挑了自己想畫的化石,gina挑了“海星”,然後她馬上畫了起來,最後她畫了5個化石才意猶未盡的結束。爸爸下筆就畫了一個長了好多隻腳的螺,媽媽倒是不知道怎麼畫,一點想法都沒有。gina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這個東西畫上去,又添加了很多手腳表情,古代海星竟然還捧着沙子回家建沙坑,其他化石有的還拿着包和行李箱去旅行……她說它們都生活在海裡,誰和誰還是好朋友,腦洞之大讓我們驚訝。
畫完出去騎車拉練,騎了三四公裡到喜歡的糖水店吃gina最愛的楊枝甘露時,媽媽趁機和她聊“你知道化石可以幹嘛嗎?可以研究生命是怎麼來的哦,咱們人類是怎麼來的,你想不想研究啊?”她吃的開心答的也開心,說想啊。
于是媽媽在Gina的肩膀上用手指點了一下,說:“啟動化身古生物學家模式。”
Gina吃的頭都不擡,給我來了一句:“哔,接受任務!”
——就這樣,成功入項。
在經曆了把晚飯的魚骨頭做成“面團化石”、學着考古學家給恐龍骨頭穿上衣服、畫小魚遊泳等各種小遊戲之後,Gina對化石怎麼來的,科學家怎麼知道古代生物是什麼樣子?海洋裡的小魚怎麼遊泳的都産生了興趣。
又是周末,又是畫化石,這一次我們分類後發現大部分化石都是海洋裡的。
媽媽說:古代海洋裡的魚和現在的魚有什麼不一樣?
Gina說:化石的這個魚鳍不一樣,有點長有點瘦,而且那時候全是海,沒有陸地!
那我們就去研究下遠古海洋裡的重要生物——魚。
魚長什麼樣子呢?魚是怎麼呼吸的呢?魚的鰓有什麼作用呢?魚怎麼遊泳呢?鱗片長什麼樣呢?這些有趣的“真相”統統都在Gina濃厚的興趣探究中一步步解開。
Gina更是喜歡時不時和我們開心的扮演魚遊泳。接着她最喜歡的繪本《一隻聰明的魚》裡的那隻魚上岸後進化成了兩栖動物、爬行動物,探究青蛙的一生、鳄魚的小趣事~~~
有時候,興趣源于對事物的逐漸了解,這個孩子随着進化的腳步了解到生命從藍細菌進化到三葉蟲、魚兒、再上岸進化出兩栖動物、爬行動物後,她對這些生物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希望了解更多。于是我們在樓下撈了蝌蚪,觀察小蝌蚪一點點的變成青蛙,買了烏龜蛋送給班上所有小朋友,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觀察小烏龜出殼、一點點長大。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從認識開始。
當然,在這種比較長時間的探究中,孩子很容易忘記自己原本的探究主題和目的,我想到,适當的過程總結與拓展活動也許可以幫到我們。
于是,有一天我和她聊,你覺得古生物學家是怎麼知道化石裡生物的生活在哪個時間的嗎?她當然不知道了。于是我讓她回憶了下我們在西安“考古”的時候看到的土層,我們來模拟一個漂亮的“彩虹考古瓶”。
Gina選了很多彩色的米,和我們一起把各種生物按順序一層層的埋在彩色的米粒(土層)裡。
她說最下面什麼都不要埋,因為裡面是地球剛剛形成水都沒有的時代,慢慢才有藍色海洋般的遠古海洋、陸地,她甚至說泥盆紀了這裡的土層一定要放進去植物。
風又吹過來很多土(米粒),她不斷的做着小生物模型、再撒上米粒埋着,最後來到了我們這時已經探究過的兩栖動物與爬行動物,再往上是誰呢?
她說是恐龍吧,爸爸說,現在是恐龍活着的時代,那麼~現在“隻有它站着,腳下的土地都是過去的化石~!”Gina興奮的讓恐龍在土層上面“吼叫”着、“吃果子”等等~~
這個瓶子又漂亮又有趣,Gina小朋友已經完全明白了“時間早的土和化石在下面,時間晚的土和化石在上面”。
把這個有趣的總結記錄成一大張“土層圖”,Gina給她的土層圖裡每一層的生物們都賦予了屬于它們自己的故事。
探究進化,一定繞不開恐龍。
大部分孩子都特别喜歡這種已經滅絕的但勇猛神奇的動物,Gina也很喜歡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繪本。雖然她隻知道繪本上講的霸王龍、慈母龍、小甲龍之類,但不影響她對這些充滿好奇,對我說媽媽你為什麼沒有給我準備薄片龍?竊蛋龍真的會偷蛋嗎?
我們從都有什麼恐龍開始,聊到怎麼給它們分類,恐龍生存需要什麼,和爸爸玩着食草恐龍吃着蕨類植物和食肉恐龍大家的遊戲,最後,Gina說,我要給恐龍畫一個大大的城市!
這個城市有河流、樹木、紅果子、蕨類植物、黃花風鈴木林、粉色小花園、倒下的樹木搭成的小橋,各種各樣的恐龍和它們的家人們,還有恐龍蛋。
但“物競天擇,适者生存。”我告訴她各種生命為了活下去都需要曆經重重考驗,恐龍也不例外。
那麼,恐龍是如何滅絕的呢?
那天溫暖晴朗、溪水潺潺,恐龍們在它們的家園裡漫步玩耍,突然,火山爆發、生靈塗炭,大地變成一片焦土,天上飄起了白白的雪,植物死了、食草恐龍死了,食肉恐龍也死了。恐龍就這麼滅絕了。
恐龍滅絕以後,被風吹來的土一層層掩埋,變成了化石。
小插曲:
晚上回家路上,我和Gina散着步聊着天。
我問她:“你覺得哪個恐龍最厲害啊?”。Gina說:“霸王龍啊。”
我說:“為什麼你覺得霸王龍最厲害啊”。她說:“霸王龍很大,跑的很快,走起路來咚咚咚的(學霸王龍走路),而且,誰走在它旁邊都會被當做食物吃掉!”
我問:你覺得你們班哪個小朋友最厲害麼?她小聲問我:你是說我們班誰最兇麼?
我震驚:你覺得最厲害指的是最兇麼?她說:是啊,霸王龍就是最兇的!
于是爸爸問:那你覺得咱們家誰最兇啊?Gina說:爸爸最兇!
哈哈哈哈!
當稱霸地球的恐龍滅絕,小小的哺乳動物才真正崛起。而我們人類,也是哺乳動物。
直接探究哺乳動物是什麼樣似乎有點無聊,有個很久沒玩桌遊被我們重新找了出來——《語破天機兒童版》。
這是一個關于提供特征猜動物名的遊戲,主持人(孩子為主)挑選一個動物,然後在特征闆上框下這個動物的特征,比如大小啊、皮毛還是鱗片、嘴巴的樣子、有幾隻腳、吃肉還是吃草、在哪裡生活等等,我又給她補充了如何生寶寶的選項,是卵、蛋還是直接生寶寶。
Gina特别喜歡這個桌遊,尤其是我們在探究了這麼些動物之後,她對動物的特征越來越熟悉。
每次猜中一個動物,我們都一起讨論和其他動物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對它們進行分類,最後我們分出了七個類别(下圖隻有六個,分完的最後未拍照)
Gina太喜歡這個遊戲了,幾乎每天都要拿出來玩一小會兒,當我們猜中是什麼動物的時候,她尤其興奮,她的興趣一直持續了兩周多才慢慢減緩,這期間我們讀書、去長隆海洋世界探究海豚,仔細的觀察海豚、和工作人員提問,參加海洋館的科普小課堂,親眼看到海豚的骨骼模型,發現了很多海豚的秘密,比如海豚的“鳍”的骨骼和我們人類很像,而在海豚屁股的位置仍然保留着一小節腿骨等等。(我們去海洋館更加方便,如有條件的去動物園參觀其他哺乳動物更好)
回到我們正在探究的生物進化,Gina很快總結出哺乳動物的特點,很有興趣的了解恐龍滅絕後小小的哺乳動物如何生存了下來嶄露頭角,把它們繼續畫在她的土層圖上,這個圖上甚至還有原始人類和他們的小屋、時光穿梭機。
進行到這裡,我才拿出那本準備已久的《神奇校車-人類進化》。經曆了前面的探究,這樣一本書她聽的津津有味,告訴我她也要畫進化樹。那麼,我們畫好進化樹,給小朋友們講一講吧。
項目複盤
這個小朋友與爸爸媽媽一起,經曆了2個月的PBL探究,對生物進化講的頭頭是道,對自然與生命也充滿熱情。趁着她的熱情,在項目的最後,全家一起召開了“六個帽子讨論會”,讨論《這次研究“”魚進化成小人的項目“”怎麼樣?》。
- “六個帽子”讨論正式開始
1. 黃色帽子(積極的反饋-有邏輯):
2. 黑色帽子(批判性反饋-有邏輯):
3. 紅色帽子(感覺直覺-無邏輯):
4. 白色帽子(數據、實際):
5. 綠色帽子(創新):
6. 藍色帽子(主持、決策):
項目完。
探究生物進化,隻是我們這小半年衆多項目中的一個,卻是讓我們感受最深的一個。
因為在開始前,這個是讓我和爸爸認為最不可能完成的項目——最開始,我和爸爸讨論,我們都認為“進化”聽上去就很複雜,我們大人都不怎麼清楚,所以應該是超出孩子認知、也很難引起孩子興趣的一個主題。
但沒想到,這個主題的探究卻是孩子最感興趣、探究的最清楚的一個,甚至興趣延續到今天,《極簡進化史》仍然是睡前讀書環節“翻牌子”排名靠前的一本書,時不時和我們聊外面發現的“蕨類植物”恐龍肯定很喜歡吃、苔藓可是最古老的植物、鳥可是恐龍變的等等,正确與否不說,但孩子樂此不彼。
而開展家庭PBL小半年,大大小小通識學科類、生活類各種項目做了有近10個,孩子也從不愛問問題、不好奇、凡事”不知道“,到現在經常問”這是什麼?“”為什嗎?“”這是怎麼做的?“,甚至會好奇的問我們一些數字加起來等于多少等等。
于是我們在家裡設置了Gina的問題牆,每次她問了問題我們都貼上去,和她讨論可以怎麼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對這個問題都有什麼猜想,有的問題可能找一找視頻,有的問題可能會去翻一下書,有的問題可能需要做個實驗,有的問題可能需要數一數豆子(加減計算)、有的問題現在還解決不了,甚至有的問題我們在後續發展成了新的PBL項目。
比如:她問:玩偶是怎麼做成的?
媽媽就帶她通過拆解玩偶來探究,雖然這個問題Gina了解過後覺得做一個玩偶對她來說太難了,要求調整為“用我的舊衣服給小兔子做件衣服”,但她仍然積極主動的進行到最後,從選材、設計、了解步驟、請求姥姥幫忙到最後完成一本小書《Gina的小短裙》(參考她很喜歡的繪本《小愛的連衣裙》),拿去幼兒園分享,小朋友們都覺得太漂亮了。
比如:她問“天氣預報是怎麼知道明天的天氣的?”
媽媽和爸爸也找了資料給她,真的是太複雜了,但是天氣是怎樣的也很有趣,于是我們又開始探究天氣——風是怎麼來的?風向、風速是怎樣的?龍卷風怎麼回事等等,後續還會繼續探究。
也許Gina不是最聰明的孩子,也不是懂得最多的孩子,但現在的她,對世界充滿好奇,也充滿動力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她相信,她好奇的問題通過查找資料、做實驗、去觀察等等各種方法,總有一天能探尋到答案。
這才是我們希望給予這個幼兒園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哲思之旅家庭PBL課程介紹
哲思PBL為5-7歲的孩子家庭提供項目制學習親子活動,圍繞着5大哲思問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如何認識世界?”“世界什麼樣?”“世界的過去和未來”展開。
每個哲思問題由不同的主題項目構成,每個項目曆時4周完成,從項目發布開始,經曆項目初探,項目深入環節,最後完成項目成果。
哲思之旅九大主題課程表
上課方式及流程:
哲思PBL在社群中進行。家長引導話術會定期投放到社群中,除此之外,社群還用來老師答疑和點評孩子的作品。每一個主題項目從項目發布到完成項目曆時4周。
作者 | Gina媽媽
來自珠海,是一個普通的職場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