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隻說三句識人術?老而不死是為賊,一般解釋為,一個人老了,不能再幹活創造物質财富了,還不死,就成了白吃飯,屬于空消耗,就像賊一樣這種解釋其實于事于情于理都不通人老了,就該死嗎?這是什麼邏輯這樣解釋的人,是因為把死當成死亡來理解了其實這裡的“不死”這兩個字,不是指不死亡的意思,而是指,不明白死亡的道理,沒有準備好去死古人寫文章,用字用詞往往比較簡練,如果古人用字不精簡,把“老而不死是為賊”,寫成“老而不知死之理是為賊”,後人也就沒有這個誤會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孔子一生隻說三句識人術?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老而不死是為賊,一般解釋為,一個人老了,不能再幹活創造物質财富了,還不死,就成了白吃飯,屬于空消耗,就像賊一樣。這種解釋其實于事于情于理都不通。人老了,就該死嗎?這是什麼邏輯!這樣解釋的人,是因為把死當成死亡來理解了。其實這裡的“不死”這兩個字,不是指不死亡的意思,而是指,不明白死亡的道理,沒有準備好去死。古人寫文章,用字用詞往往比較簡練,如果古人用字不精簡,把“老而不死是為賊”,寫成“老而不知死之理是為賊”,後人也就沒有這個誤會了。
我們人類,隻要不半途夭折,一般都有一個,從出生,到幼年,到少年,到青年,到壯年,到中年,到老年,到老老年,最後死亡的過程。任何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天起,就已經決定了他(她)的結局就是死亡。所以,我們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個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我們需要懂的事、懂的道理也是不一樣的。兒童,不需要懂成年人的道理。青年人也不需要懂老年人的道理。我們在每個階段隻需要弄懂每個階段應該懂的道理,每個階段應該懂的事,就行了。
有人說,年輕人犯錯,上帝也原諒,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年輕人剛到這個世界不久,人生算是剛正式開始,對于做人還處在一個冒險、試探、摸索的階段。所以年輕人會不斷地犯錯誤,然後在犯錯誤中不斷地糾正錯誤,改正錯誤。年輕人經曆的人生還比較少,屬于正在經曆“生”的過程,正在享受、品味、體驗“生”的過程,因此對于“死”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一般也很少去想死亡的事,對于有關死亡的道理一般也興趣不大,更談不上去思考準備去迎接死亡的問題了。
但是随着生命步伐的推進,人終究會在年複一年的品味人生中,走向衰老,終究會在經曆了幾十年的“生”的體驗後,慢慢接近死亡。也就是說,一個人經曆了三四萬天的體驗“生”的過程之後,下一步就要體驗“死”了。
按道理講,一個人在充分體驗了人生,進入老年後,就應該明白老年人應該明白的道理了。老年人應該明白什麼道理?老年人有了幾十年的人生閱曆,就應該明白什麼是人生,就應該明白關于“生”的道理和“死”的道理,也就是說,就應該明白怎麼做人是對怎麼做人是錯的道理,就應該準備好了去死的準備,就應該能達到那種随時可接受死亡到來的坦然心态。
如果一個人,已經活到老了,卻仍然沒有明白作為老年人應該明白的道理,還像年輕的時候那樣不明白道理,不懂事,已經老到快死了,卻害怕死,仍然沒有做好随時迎接死亡到來的準備,還不能坦然接受死亡,這種人就叫“老而不死是為賊”。一個人一生幾十年,要吃,要喝,要用,消耗了那麼多的資源,消費了那麼多的他人的勞動力,接受了那麼多他人的服務,如果老了老了卻仍然沒有完成做人的使命,仍然不懂人生的道理,那麼這一輩子消費的這些東西,那就償還不了了,那不等于是個賊嗎?白用白拿而不償還,不是賊,是什麼?
我們每一個人,别管現在處在什麼階段,最後我們的人生終點全是一樣的,那就是死。願我們每個人,老而知死,不為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