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健康促進區經驗交流材料

健康促進區經驗交流材料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5 22:27:24

健康促進區經驗交流材料? 健康促進區經驗交流材料(小病不出村)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健康促進區經驗交流材料?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健康促進區經驗交流材料(小病不出村)1

健康促進區經驗交流材料

健康促進區經驗交流材料(小病不出村)

視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連州醫共體經驗屢獲全國推廣

連續8年縣域内住院率保持在90%以上,2021年高達92.97%,排全省第三,基層就診人次數同比增長26.8%,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鄉),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病再轉診”。

這是連州市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亮眼“成績單”。地處粵北山區的連州市,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舉措創新推出:建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形成“基層檢查、基層收費、上級診斷”就醫新格局……

連州市醫療總院醫共體建設價值案例連續兩年入選國家《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實踐案例》,連州醫共體建設經驗及成效多次在全省全國分享推廣。

“連州作為清遠北部‘區域醫療中心’的地位正日益凸顯。”連州市衛生健康局局長韋紅平表示,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及部分私立醫院共30家醫療機構和全市163間村衛生站全部接入平台進行統一運維管理,解決了全市及周邊近80萬群衆“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的問題。

連州實現連續8年縣域内住院率保持在90%以上,解決了全市以及周邊近80萬群衆“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的問題。 曾亮超 攝

通過醫共體建設,連州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鄉),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病再轉診”目标。曾亮超 攝

在連州市醫療總院西岸鎮分院,東江村民老李檢查完畢,等候20多分鐘後,由市人民醫院出具的胸片檢測報告就地打印了出來。“不用去市裡就享受到市人醫的診斷服務,真是既安心又省心。”

優質醫療資源路途遙遠、耗時耗力,是“看病難”主要症結之一。

連州以信息化建設作為突破口之一,建設醫療共享中心,讓患者在基層衛生院就享受到大醫院的醫療檢查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連州以信息化建設作為突破口之一,正如市醫療總院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一處标語所說:建設醫療共享中心,讓患者在基層衛生院就享受到大醫院的醫療檢查服務。

2019年,連州成為全國567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改革試點縣之一。連州當年再投入專項資金3550萬元,以衛生健康大數據管理為目标,打造“混合雲模式”數據中心,建設衛生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完善醫共體統一信息系統。

——“混合雲模式”雲應用平台,以統一雲資源數據中心、統一病曆管理等“九統一”為原則。

——6個“區域共享中心”,包括醫學影像診斷、心電診斷、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遠程醫療會診、消毒供應中心等。

——縣域遠程會診體系,基層患者可享受總院人民醫院專家的遠程會診、治療、用藥等指導;總院人民醫院患者可通過省遠程醫療平台與省級大醫院專家進行遠程會診。

連州市建立縣域遠程會診體系,基層患者可享受總院人民醫院專家的遠程會診、治療、用藥等指導。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韋紅平說,依托信息化建設,連州轄内群衆無論在哪家醫療機構檢查,最終都是在全市實力最強的影像中心診斷,結果更權威、收費更低廉、不用排長隊。

縣域内醫院也是受益者。

以醫學影像診斷為例,以前18家公立醫院自行診斷,持證醫師卻隻有13人,意味着不少醫院在診斷這塊很薄弱。持證醫師集中到影像診斷中心後,節省人力成本,診斷質量也更有保證。

連州市醫療總院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主任、人民醫院影像科主任任家庚說,影像中心現有診斷醫生11人,急診結果需要在30分鐘内出來,緊急的會優先診斷。“診斷結果全市通用,避免轉診後的重複檢查。”

在幫助總院東陂鎮分院手術室的無影燈再次亮起後,連州市人民醫院普通外科主任魏建彬再赴總院星子鎮分院,幫助重建手術室。“手術床、燈、人員等均已配備好,星子鎮分院‘沉睡’的手術室即将‘蘇醒’。”魏建彬說。

随着分級診療機制落地,連州的鎮鄉衛生院成為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主戰場。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随着分級診療機制落地,鎮鄉衛生院成為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主戰場。2020年5月起,市人民醫院技術骨幹力量就被派往各鎮鄉進行幫扶。慢病管理、胸痛、卒中、雙向轉診等4個“臨床業務中心”相繼建立。

看病難還有“相對性”,小病小痛不留鄉鎮,都往大醫院跑,其根源在于優質醫療資源與基層群衆需求不匹配。深入基層數年,連州市人民醫院康複醫學科負責人梁木榮對此感觸頗深。

連州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及部分私立醫院和全市163間村衛生站全部接入平台進行統一運維管理。圖為異地新建後的連州市醫療總院西岸鎮分院。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如果鄉鎮衛生院中醫治療隻能進行簡單的針灸、火罐等,對比普通養生場所有優勢嗎?患者願意來嗎?”梁木榮舉例,其團隊下沉西江鎮分院之前,該院中醫治療技術水平有限,每天就診的隻有1人到2人,甚至無人問津。

通過一年以來的幫扶,梁木榮幫助西江鎮分院開展浮針、龍氏正骨手法、關節松動術及中醫定向透藥4項技術。如今該院的中醫館,每天能為5—8名群衆提供康複醫療服務。

縣級“舍得放”,基層“接得住”。

連州嚴格考核縣級醫院特别是牽頭醫院的基層病種診治比例,讓縣級醫院主動引導群衆在基層診治,推行雙向轉診“一站式”服務。2021年,基層上轉患者同比增長137.16%,下轉患者同比增長78.13%。

連州推行雙向轉診“一站式”服務,2021年基層上轉患者同比增長137.16%,下轉患者同比增長78.13%。曾亮超 攝

基層醫療機構“留人難”也得到緩解。連州市醫療總院院長易寅華介紹,醫療總院全面實行“縣招縣管鎮用”、人才柔性流動、輪崗鍛煉、基層分院統一崗位設置等人員統籌管理策略。

2021年起,醫療總院實施了針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實施方案,針對偏遠鄉鎮衛生院輪崗的醫護,每人每月補貼1000元至1500元。

“癌症是患者離開連州尋求治療的主要病種,要把這些重病消滅在苗頭上。”韋紅平介紹,連州醫共體建設,将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強慢性病控制、精神病控制,建設腫瘤防治中心、應急救治中心,開展“兩癌”篩查、以及四種癌症前期篩查等。

在連州,縣、鎮、村三級形成有序良性診療體系。

一方面,高效整合縣域醫療資源。除建立醫學影像診斷等6個“資源共享中心”,還成立慢病管理、中醫治未病、腫瘤防治等10個“臨床業務中心”,領先完成了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慢病管理等15個指南建設任務。

另一方面,以市級醫療機構為中心,設置連州鎮分院、星子鎮分院、東陂鎮分院等3個基層醫療區域中心醫院,與市直醫院形成資源互補格局,并帶動輻射周邊鄉鎮分院。

今年初,率先在西岸鎮分院開展高血壓、2型糖尿病免費藥物治療,截至目前,已在全部基層分院全面鋪開。連州“兩病”規範管理率及控制率、家庭醫生簽約率不斷提升,基本公衛服務項目考核連續三年排名清遠市第一。

此外,連州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下沉方式。

通過資源下沉縣鎮共建“聯合門診”“聯合病房”及組建“縣級醫院專家 疾控專家 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護士 公衛醫生 鄉村醫生 村衛生健康員”的“5 ”聯合診療服務團隊等方式,針對慢病、公衛、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進行共同管理,促進醫防融合。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重點工作。

易寅華介紹,通過推行“總額付費、結餘留用、超支自負”醫保支付方式試點改革,促使醫共體成員單位在群衆健康管理上更積極,将預防做到前頭;縣域醫保統籌基金超支差額從2019年的1.33億元,下降到2021年的620萬元,逐年呈下降趨勢,有效減輕了基層群衆就醫負擔。

■記者手記

三側發力啃下守護健康硬骨頭

走進西岸分院,大樓門前的駐點幫扶專家的簡介相當顯眼。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走進連州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相關宣傳“存在感”滿滿——宣傳欄貼出連州市醫療總院資源下沉人員安排表,推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的“連州做法”,各鎮分院的診室門口還有駐點幫扶專家的簡介和出診表。

這些群衆一眼就能見到的内容,隻是連州醫共體建設工作中的“冰山一角”。醫共體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不棄微末、久久為功的長期性工作。工作千頭萬緒,總結起來無外乎要從“三側”發力。

一是監管側,持續加大醫療、醫保、醫藥等方面投入和改革力度。

市人民醫院、中醫院、星子鎮分院、瑤安鄉分院改擴建,市婦幼保健院、慢病院、西岸鎮分院異地新建,購置新設備、構建“互聯網+醫療健康”等,硬件上的不斷完善,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保障。建立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動醫保基金總額付費改革,幹部任免和人員調配等職能權責移交醫療總院,醫共體成員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軟件上的方便、實惠、高效、順暢,有賴于各有關部門的放權放手、有效監管。

二是供給側,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發揮醫療救治主力軍作用。

針對“看病遠”,連州就讓信息化多跑路,讓群衆在基層就醫就能享受縣級優質醫療資源服務。針對“排隊長”,縣級醫院主動引導群衆在基層診治,“一站式”雙向轉診,穩定期患者可以在鎮鄉完成康複“後半篇”。針對“看病貴”,形成“基層檢查、基層收費、上級診斷”就醫新格局,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讓預防工作做在前,減輕就醫負擔。針對“基層弱”,建強星子鎮分院等3個基層醫療區域中心醫院,大醫院專家下沉基層衛生院坐診,人才柔性流動、輪崗鍛煉。可以看到,連州總能“對症下藥”,一大批“實招”“新招”不斷推出,解決群衆看病難點、堵點和痛點。

三是需求側,尊醫重衛、提升信心、配合公衛服務工作開展。

小病小痛第一時間跑大醫院,歸根結底是對基層醫療機構信心不足,正如駐點幫扶專家魏建彬所言:“專家進駐鎮分院,還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讓群衆重樹信心。”2021年,連州基層就診人次數同比增長26.8%,充分體現群衆信心。“上醫治未病”,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正因為紮實有效的宣傳、組織有力的預防關口前移,連州實現“兩病”規範管理率及控制率、家庭醫生簽約率不斷提升,基本公衛服務項目考核連續3年排名清遠市第一。

【記者】陳國飛 黃津

【攝影/攝像】曾亮超

【出鏡】孫運冰

【剪輯】邱建鈞

【通訊員】曾東武 黃麗霞

【作者】 陳國飛;黃津;曾亮超;孫運冰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