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相信大多數人都很熟悉,淺顯易懂的詩句道盡了廣大農民的辛苦,警示每一個人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
因為這首詩很多人理所應當的認為詩人是一個節儉之人,一個愛護百姓的好官員。
但是就像從小鑿壁偷光的匡衡最終成為了貪官那樣,青年時期憫農的李紳到了他飛黃騰達之後也變成了一個窮奢極欲之人。
李紳的《憫農》有兩首,還有一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從這兩首《憫農》來看,此時的李紳無疑是一個生活非常簡樸的清官。
随着李紳一步步的高升,飛黃騰達的李紳逐漸忘了最初那個淳樸的自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腐官。這點從當時與之同朝為官的劉禹錫的文章中不難看出。劉禹錫除了成名作《陋室銘》之外,最出名的作品當屬《贈李司空妓》。
這首《贈李司空妓》是當時劉禹錫出任蘇州刺史的時候,受邀參加時任揚州節度使李紳安排的宴會。當他看到了李紳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更是色藝雙絕,不禁發出"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怪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翻譯過來大概意思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輕歌曼舞,李司空早已習以為常,養尊處優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可我劉禹錫卻肝腸寸斷,于心不忍。其中第三句"司空見怪渾閑事"便是成語"司空見慣"的出處。
除了劉禹錫所描述的這一"司空見慣"的場景之外,李紳還有一個非常奢侈的生活習慣。在飲食方面,李紳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相傳李紳特别喜歡吃雞舌頭,每餐光耗費活雞就達三百多隻,院後宰殺的雞堆積如山。
在淮南節度使任上之時,李紳對百姓疾苦極為漠視,史載:"李紳以舊宰相鎮一方,恣威權",狡吏奸豪都"潛行疊迹",普通百姓更是"懼罹不測,渡江淮者衆矣"。能夠讓老百姓們畏懼,而紛紛渡江淮而逃難,在同一時期裡,除了李紳估計也沒其他人了。李紳的為官為人,最終也引發了同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的對其不恥。最終李紳也落得一個"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懲罰。
李紳的轉變,除了升官之外,與當時的官場也不無關系。李紳參政的那會,整個官場都在"牛李黨争"的籠罩之下。李紳本人也應"時代的号召",熱衷于拉幫結派,在"牛李黨争"當中攀結權勢,攫取權力。
在這黨争當中,李紳漸漸的迷失了自己,昔日那個體察民情的李紳已然不在,也沒有了昔日對底層百姓的那種感情。取而代之的是以高壓手段欺淩下級官吏和百姓,最終才使得老百姓對他"懼罹不測,渡江淮者衆矣"。
除了主觀上思想的改變,李紳之所以走向了老百姓的對立面,與當時的社會監管體系的不完善也不無關系。
當時的李紳每頓食用300多條雞舌頭,在官場上絕對是一個勁爆的消息。隻要刺史們一向朝廷上報,李紳絕對是吃不了兜着走,但是卻無人敢去舉報。
即便是對李紳為人極其不恥的劉禹錫,作為當時的蘇州刺史,他本就有責任去彈劾李紳。但是當劉禹錫應邀參加李紳的豪宴,看到了李紳豪宴的上奢華之時,也隻是發出了"斷盡蘇州刺史腸"的感慨,也不曾上奏彈劾。
劉禹錫之所以沒有彈劾李紳,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自身可能畏懼李紳的權勢,另一方面李紳在收買人心方面也确實有一手。在宴席上,李紳看到劉禹錫迷戀于歌姬杜韋娘,當場非常大方的将杜韋娘送給了劉禹錫。收到好處的劉禹錫自然不會為難李紳,而劉禹錫不過是當時官場上的一個縮影,很多李紳的上級官員都收到了李紳的好處,自然而然也不會為難李紳。
李紳最終落得一個被剝奪了官爵,子孫也不得從政的結局,但是這樣的結局也是在他本人去世後被朝廷秋後算賬,對于李紳奢靡的生活沒有一絲的影響。
本文為頭條獨家内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作者@煮酒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