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老人臨終前想說什麼

老人臨終前想說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23:00:39

老人臨終時有哪些征兆?

臨終的概念是各種疾病終末期,疾病治療無效,機體日益衰竭,即進入臨終階段。因疾病不同,臨終過程時間也不盡相同。在美國臨終關懷的對象是預計生存期不超過2~6個月的終末期患者,我國一般将臨終限定為預計生存期不超過2~3個月,據統計臨終關懷患者中60%是癌症患者。因疾病種類不同,對機體功能影響也不同,老人臨終階段的征兆也各異,常見的有如下表現:性情大變,神志或情緒突然變化,如煩燥不安、突然沉默或者昏迷;出現幻覺,胡言亂語;突然抽搐,意識喪失;高熱不退或體溫下降,心跳加快,血壓下降;呼吸困難,喘息明顯;四肢濕冷,皮膚顔色改變,皮膚散在出血點;尿液逐漸減少,機體慢慢浮腫;口鼻惡臭,出現黑便等。

老人臨終前會有哪些心理改變?

老人臨終前,因疾病的折磨,家庭、社會諸多事務的影響,以及老人自身經濟狀況、受教育水平、信仰、生活經曆等的不同,加之臨終前考慮相應的問題,心理變化不僅明顯,而且差異很大。

綜合研究,一般會出現以下幾個心理改變的階段:

①否認期:認為自己的病是檢查錯誤,醫生失誤,往往要求進一步檢查或更換醫生、醫院;

②憤怒期:明确死亡即将到來時,出現壓抑、憂愁,終日愁眉不展或者焦慮、憤怒,認為對自己不公,可能會仇視家人及周圍人;

③抑郁或絕望期:臨終老人變得冷靜,進入既絕望又希望出現奇迹的矛盾心理,有人也會出現輕生念頭,希望擺脫痛苦,減少家屬的各種負擔;

④接受期:在沒有希望時,出現悲傷、抑郁,最後萬念俱灰,平靜地或不平靜地接受死亡這一事實。具體到個人,各階段可能沒有明顯的界限,甚至會重疊、反複出現。同時也因周圍人群的心理幹預而出現不同的心理變化。

老人在臨終前應做哪些事情?

中國人比較忌諱談論死亡,很多老人是被瞞着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而沒有能夠選擇和規劃臨終前的生活。因此,老人在臨終前,家屬應告知老人實情,讓老人有時間去面對即将離世,理智看待疾病和死亡。隻有理智面對死亡,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認真思考,進而安排自己的相關事宜。臨終老人應确定自己有無遺憾的事,如有沒有自己想做而未做的事,有無對家人說的話,财産是否得到妥善安置,還想和哪些人見面,有無宗教信仰需求等等。針對心存遺憾的事,盡可能去妥善解決。現在因為财産引發的家庭糾紛越來越多,老人一定要把處置财産當做一件重要的事,在世時就規劃好,不要因為錢物,傷了孩子們間的感情。所以,提早規劃好,不但可以讓自己坦然面對生老病死,也能提醒自己好好享受人生,勸慰家人少一些悲痛,珍視生活。總而言之,應該做的事就是理智面對生死,規劃生前身後事,認清活着的意義。

老人臨終前想說什麼(老人臨終前您需要做什麼)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