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第一個月稱正月,不稱元月,也不稱一月,為什麼?
中國在夏商周時就已經有了曆法。
曆法中,怎樣确定一年的時間呢?古人測定年的方法有多種。古人發現太陽的影子的長短呈現周期性變化:冬至那天,白天最短,日影最長,過了冬至,白天一天天變長。夏至的情況正好相反。古人還發現,北鬥星的鬥柄,在冬至月份,是指向正北的。鬥柄每個月在天空逆時針移動三十度,十二個月繞天一周。人們就用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指稱月份,并把冬至所在的那個月,也就是北鬥星鬥柄指向正北的那個月,成為子月,次月稱醜月,以此類推。
以哪個月為一年開始的月份呢?夏商周三代所定的歲首都不同,因而産生了夏曆、殷曆(商朝又稱殷朝)、周曆。
周曆以子月為歲首,就是冬至所在的月份,其實就是今天農曆的十一月;殷曆以醜月為歲首,就是今天農曆的十二月;夏曆以寅月為歲首,就是今天農曆的正月。秦曆以亥月為歲首,就是今天農曆的十月;漢武帝時期恢複夏曆建寅,一直流傳至今。這也正是農曆又稱夏曆的原因所在。
定歲首很重要,隻有歲首定了,其餘各月才能定下來。古人稱一月為正月,就含有正定的意思,而且前面還得加個“王”字,稱“王正月”,意思就是最高統治者頒定的。發展到後代,稱正月就成了習慣,而它最初的意義卻鮮有人知了。
月相每月呈周期性變化,古人以“月”為義符,“其”為聲符,造了個“期”字,表示時間的一個周期或指一個時間段。期月指一整月,期年指一周年。現在我們還說學期、假期等。
還有一個詞,“星期”。古代就有這個詞,指農曆的七月初七,傳說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此日在鵲橋相會。我們當前所說的星期幾,是近代産生的,并且是翻譯自外語的(日本人翻譯自英語,中國人又由日語翻譯而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