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畢若旭 程思
劉虎贲出生那年,爺爺從字典裡為他挑選了“虎贲”二字。“虎贲”是古代精銳之師的名号,是勇士中的勇士。
劉虎贲不“虎贲”。曾有老師課上初次點名,誤以“虎贲”為彪形大漢,轉頭一看卻是一詩意翩翩少年。
劉虎贲很“虎贲”。在節目《神奇的漢字》裡,他目光笃定,每一句答案都擲地有聲,外表文質彬彬,骨子裡卻是那個不服輸的“虎贲中郎将”。
長安城裡少年郎
傳統文化知識挑戰節目《神奇的漢字》第二季,在30多位選手中,一位物理學專業的大學生拔得頭籌。
這個叫劉虎贲的男孩高中時獲得物理奧賽陝西省一等獎,大學裡拿過國家獎學金,如果不是白淨的臉龐上那副細框眼鏡勾勒出書生氣質,很難把這個理科學霸和詩詞聯想在一起。
在他的家鄉、十三朝古都西安,可以找到他與詩結緣的源頭。劉虎贲的童年就在唐代長安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邊度過,他就讀的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距大唐西市僅一站之遙,西安古城牆、小雁塔,都是他的“遊樂場”。
在這裡,唐詩裡的意象俯拾皆是。陝西曆史博物館裡有一座石鲸雕刻,劉虎贲在“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鲸鱗甲動秋風”中找到石鲸與唐朝的聯系,這是杜甫回憶裡的長安盛景,彼時石鲸就在長安昆明池中,風雨來時,石鲸仿佛發出呼嘯。而許渾“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的鹹陽城東樓雖然已經不複存在,但在當地重修的仿古城東樓上,還能找到曆史的蛛絲馬迹。
詩詞是自然地走進劉虎贲的視野的。他沒給自己定過“每天都要背一首詩”的目标,往往是随手翻到喜歡的詩句,就動筆記下來。高考前為準備語文考試而做的詩歌鑒賞題,都這樣存進了他的記憶倉庫裡。
他也喜歡在生活中尋找讀詩的樂趣。到南京旅行,他不光去中山陵、南京總統府,還必須去承載了詩人詠懷之志的台城。當他站在城中放眼望去,這座古城的石頭城牆和“雄偉壯闊”沒什麼聯系。但就在這裡,韋莊看見“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它普普通通的模樣反而讓人感慨,當年的‘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留下的東西所剩無幾。”去感受詩人在那裡目睹的興亡盛衰,被劉虎贲看作走進詩句的必經之路。
他把在詩詞中領會的情感傳遞出去。大一暑假到雲南紅河支教,“身在物理系,内心是文人”的他當起了語文老師。他的電腦裡躺着60多道古詩詞鑒賞題和二三十篇文言文,都是在不長的支教時間裡,要挑選來教給學生的。
有一次,另一位支教老師邀請劉虎贲給自己班上的學生講古文。劉虎贲拿了一沓打印好的詩詞和題目就去講課,邀請他的老師着急了:“你一點批注都沒做,就去給我們班學生上課?”劉虎贲胸有成竹:“沒問題,你到時候來聽課就行了。”
他從詩詞的形象、語言講到寫作手法,再講詩歌的情感内涵,循循善誘。他告訴學生,歐陽修的“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形容考場上靜得聽得到筆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緊接着,他用粉筆在深綠的黑闆上寫下辛棄疾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試》,“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這兩處的‘春蠶食葉’意思是一模一樣的。”
“劉老師”的講解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教學生領會詩中意境,絕不“老和尚念經”。他支教結束時,學生在送給他的卡片上寫道:“虎贲老師講詩文的時候,我的眼睛瞬間就發光了。”
“我是虎贲中郎将”
中學時代的一個元旦,隔壁班紛紛貼起搞怪對聯,班主任讓劉虎贲也給班裡寫一副。他“那時年少輕狂,看不慣别人忙碌奔波刷題,自以為聰明智慧,能舉一反三”,于是在寫對聯時把别人寫作勞碌的舉子,把自己說成意氣風發的書生:“爾舉子奔波沉浮學海且繁且難,吾書生意氣揮斥此間亦高亦妙。”
如今再提起這事,他笑言,“你可以在心裡保持少年的意氣風發,但在行動上還是得埋頭苦讀、踏踏實實。”
高二那年暑假,為了準備9月的物理奧賽,整個假期他就和物理競賽題“杠上了”。早上坐進競賽訓練教室,眼裡就裝滿公式、方程組,直到窗前陪他思考的太陽換成淩晨1點的月亮。接踵而來的實驗考試讓滿負荷狀态持續,電流表上跳動的指針、分光計上狹窄的刻度、示波器上炫目的圖案和他一“對視”就是一整天。雖然辛苦,但學物理樂趣不少,“先賢用一些很簡潔的數學符号,就能表達出極為複雜的事物”,這讓自比“菜鳥”的劉虎贲無比崇敬。
在《神奇的漢字》舞台上,他曾是“流水的選手,鐵打的贲贲”,一次攻擂不成就再攻一次。他在微博給自己壯行,從“卷土重來”到“再來,我還就不信了”。
“不信”綿延在生活的各個階段。
今年高考前,他發微博囑咐要高考的學生,考前一定要注意身體。中考之前,劉虎贲就吃了身體沒扛住的苦頭。因為吃壞了肚子,考前兩三天他開始上吐下瀉,靠着每場考試前打一次消炎針和強大的意志力,強撐着完成了中考。
大一上學期的必修課、5.5學分的《數學分析》給了剛上大學的劉虎贲一個下馬威。為了這門“真的難”的課程,有段時間,他每天在圖書館“泡”到晚上10點閉館,收拾好東西到咖啡廳接着學。課堂筆記、課後習題一個不落,然而考試成績卻未達到他的預期。失落之後,他重振旗鼓,誓要在第二學期的《數學分析》裡學出名堂。
大學之後,課程學習需要讀很多英文論文,有時淩晨兩點,他桌前的電腦還在運轉,屏幕上滿是複雜的物理實驗圖例和生僻的專業詞彙。第一次接觸這些時,自然不像吸收古詩詞那樣得心應手,他常常一天隻能讀上一兩頁。但學習和做事一向喜歡尋找方法的他,又漸漸摸索出了高效的技巧,“先看主線,别從開頭一點一點去摳,否則很容易被支線帶偏,讀完反而感覺‘當局者迷’。”
《神奇的漢字》比賽第二周,劉虎贲經曆了“一輪遊”,沒進周末賽。“當時心情沮喪,覺得這次比賽經曆可能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此後每經曆一次波折,他的心态就更淡然一層。劉禹錫經曆貶谪20多年,還寫出“沉舟側畔千帆過”,蘇轼也道“一蓑煙雨任平生”。“相比之下,我眼前的事根本不值一提。詩人的人生格局是很高的,我和他們的差距很大,還要不斷修煉自己。”劉虎贲當然不做“常戚戚”的“小人”,“我的一位老師說,如果你的心就是一盆水,扔一塊磚頭進去,水都濺出去了,你要成為一片湖、一片海,才能處變不驚。”
勇士的韌勁和詩人的豁達同時發揮着作用。中考成績出來,他考了全班第一名;每晚學到午夜的勁頭,終于讓他在學期末“撞破了《數學分析》這堵南牆”;在《神奇的漢字》中,“鐵打的贲贲”後來居上,不僅攻擂成功,還斬獲了總冠軍。少年心裡那份意氣風發,一直都在。
萬裡歸來顔愈少
如果幾天沒有新事物把空閑時間填滿,劉虎贲會感到不安。
因為聽大學裡的一個朋友介紹了學院排球隊,此前從未接觸過排球的他,也主動請纓,開始了團隊訓練生涯。如果有人每天傍晚路過排球場,能看到一個身材瘦長的少年,在夕陽西下的金色光芒裡一次又一次把球抛起,練習日複一日,幾乎天天不落。
他高中時擔任學生會主席,在模拟聯合國大會當副秘書長,一邊學着高考要考的内容,一邊參加物理奧賽。大學之後,學習、體育、詩詞、支教、出國交流樣樣不落,還能彈一手鋼琴。
劉虎贲的心得,是必須給學習和工作留出足夠的時間,高效率地完成,其餘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不管是支教、交流,都在開始前作好規劃,想好應該完成哪些目标,把任務高效、高質量地完成。”受邀參加《神奇的漢字》錄制,一開始他也猶豫,擔心“會不會耽誤課業”。反複考量後,他覺得“即便不去,空餘的時間可能也浪費了”,于是新的嘗試又開始了。
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喜歡旅行,也喜歡逛博物館。一般年輕人去旅行總要拍好看的照片,對劉虎贲來說,“照片也得拍”,但學詩也是固定動作。行走到哪處名勝,看到題詩、古籍,他總要讀上一讀,印在腦海裡。
他深受《如果國寶會說話》一類的紀錄片吸引,學了不少文物背後的故事,但凡到一個地方,總想到博物館去找找實物,探訪他念想已久的“文物朋友”。在河北博物館看到錯金博山爐,他驚喜于古人的巧思——爐上雕刻着仙山,山上除了雕有人、猴、虎、豹,還有一個個小孔。“聽過講解才知道,爐中點香,煙霧會從小孔升騰而出,使得‘山上’雲霧缭繞,宛如仙境”。
他樂得和有相同志趣的人分享從古人那裡收集的故事。和同學同遊西湖,走到錢王祠,朋友網名“陌上花開”,有興趣了解背後的故事,劉虎贲就給同學分享,這出自錢王給夫人的書信,“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當朋友深問,他還能講出和錢王相關的數個其他典故。
劉虎贲覺得自己既理性又感性,他有要不斷訓練的科學素養,也割舍不下詩詞這塊心頭好。他把詩詞看作表情達意的方式,這是在帶給他理性思維的物理中找不到的。“總不能在高興的時候張口就是一句公式。”他開玩笑說。
好在有詩詞可以信手拈來。高考前夜,雷雨大作,次日早晨考場外見到語文老師,他開口就是“殷勤昨夜三更雨”;出門很久後回家,就有“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學長要出國深造,他說“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失意時,有“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得意時,也有“一日看盡長安花”。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