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輛純電動車,到底敢不敢開回家過年,這是每年春節時電動車友們避不開的話題。在武漢城市留言闆上,有網友自述春節期間駕駛純電動汽車返鄉的經曆。春節開純電動汽車回家過年,到底是什麼體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自駕純電動汽車回家的車主。
充電站排滿正在充電的電動汽車。長江日報記者詹松 攝
有的車主自駕700公裡,在高速公路上遭遇電量不足,連找兩個服務區都沒有充電樁,無比焦慮;有的車主自駕1145公裡,因為準備充分,線路規劃合理,一路“閑庭信步”;有的車主将電動汽車當作手機,認為有條件、有時間就充電,裡程焦慮隻是使用習慣不好的後果。
車主:陳先生 目的地:湖北襄陽 裡程:300公裡
像用手機一樣用新能源車,碰到充電樁就充電
陳先生家裡有三台車,兩台燃油車,一台純電的新能源車。今年過年,他選了自己的新能源車回家。他說,為了不讓自己陷入電量焦慮,養成随時充電的習慣很重要——隻要有充電樁,隻要當時有時間,就順便充個電。今年春節,他從武漢出發,一口氣開到了老家。
以下是陳先生的講述:
我已經兩年沒回襄陽老家了,今年除夕,我決定帶上老婆孩子回一趟老家。家裡有三台車,兩台燃油車,一台純電動車。純電動車買了兩年,标定續航600公裡,日常可以開到500多公裡。出發前我算了一下,從武漢到襄陽老家300多公裡,純電動車完全可以一口氣開回去。
現在部分純電車主或者準車主存在裡程焦慮問題,但是經過兩年使用電動車,我覺得隻要不是超長途的路程,電動車主基本不用擔心裡程問題。我平時開油車時,不會等到油表見底了才去加油,當看到油快不夠了但剛好附近有加油站,我就會順路去加個油。開電動車時,習慣也一樣。
武漢的很多商場裡面都有充電樁,上班公司附近也有充電樁,平時出門逛商場,就順便在商場充電,上班時,就在公司附近充電。這次過年回到了襄陽,電動車的用車習慣也是一樣的。襄陽的很多商圈裡面也都有充電樁,逛街兩個多小時,順便就把電給充了。
除夕回襄陽,初四回武漢,離開武漢這幾天,我全程也就在襄陽的吾悅廣場充過一次電,很多純電車主也都在吾悅廣場充電。在襄陽走親訪友的時候,我也都是電動車出行。自駕回武漢到家後,電動車續航裡程還剩100多公裡。
開了兩年電動車,我已經不會刻意看電動車的剩餘裡程了,沒有了裡程焦慮,兩周充一次電。與其關注電動車還能跑多久,不如關注自己是不是養成了良好的使用習慣。
我認為,隻要油車的使用習慣好,開電動車就不會焦慮。其實使用電動車就跟使用手機一樣,隻要手邊有充電器,或者手機放着不用,就會順手插上充電。電動車也一樣,不用刻意在意電動車的剩餘裡程,日常的使用場景中,隻要有機會充電、方便充電,就可以順便給電動車充電。這樣,市内通勤、普通的長途自駕,電動車都可以勝任。
車主:褚先生 目的地:江蘇無錫 裡程:700公裡
隻剩100公裡續航,連續兩個服務區都沒充電樁
高速上隻剩100公裡續航裡程,連續找了兩個服務區都沒有充電樁,想叫拖車,卻擔心拖車費太貴。絕望時,褚先生找車主群求助,按照群裡的指示,下高速後找到了一個商圈,終于充上了電。
以下是褚先生的講述:
我的新能源車是純電的,去年6月購買後,我在日常使用中發現,這車滿電裡程500多公裡,冬季隻能跑300多公裡。春節前,我打算從武漢自駕回無錫,全程有700多公裡,一般的服務區隻有4個充電樁,電量焦慮不可避免。考慮到春節高速擁堵和服務區紮堆充電等問題,我選擇了錯峰出行。
1月26日下午4點,我滿電出發,途中停車充電兩次,沒有遇到堵車和充電排隊的情況,27日淩晨1點順利到家。
但是在回程時,我卻遇到了麻煩。大年初二上午10點,我滿電出發,沒多久就遇到了堵車。當我到達安徽省巢湖市附近時,續航裡程還剩下100公裡。我決定去巢湖服務區充電,到了服務區,卻發現服務區在裝修,還沒有安裝充電樁。
這時我就有點着急了,為了省電,我開向下一個服務區時,一直走在最外側車道,車速保持在80公裡每小時,不敢加速。到了相鄰的衆興服務區,發現這裡也沒有充電樁。這時,續航裡程隻剩60公裡了,下一個服務區有50公裡遠,基本不可能跑到,很是焦慮。
這時,我想過叫拖車,但一想到曾有車友拖車花了3000多元我就放棄了。于是我在車友群求助,有車友建議下高速到城市充電。這個點子果然救了我,我把車開下高速後搜索發現,附近的一家萬達廣場裡,有我的車輛品牌的超級充電站。
車子充上電,心裡踏實多了,等候時我還到商場逛了逛,買了點東西。再次出發時,我就更謹慎了,開了才200多公裡就在長嶺關服務區再次充滿電。之後我一路開到武漢家中,這時車的續航裡程還有200多公裡。其實到了武漢就不擔心了,充電很方便。
我認為,新能源車跑長途,會有一定的裡程焦慮,但現在充電設施逐漸完善,隻要合理安排,避開出行高峰,整體上問題不大。另外,平日裡去過很多城市,都會遇到充電車位被燃油車占據的情況,希望能加強監管。
車主:李先生 目的地:荊州、華容、天門 裡程:550公裡
跑得快耗電高,但能省下時間用于充電
李先生在武漢工作,春節期間,他開着他的電動汽車,從武漢繞荊州、華容,最後到了天門。全程跑了550公裡。他總結經驗說:速度慢雖然能耗低一些,但是也會增加在路上行駛的時間,對那些動辄近千公裡的車主來說,時速快省下的時間用來充電,可能更能減輕電量焦慮。
以下是李先生的講述:
我從武漢回荊州市,接着去了湖南華容縣,再之後去了天門市,全程550公裡左右,每到一處就會找地方充電,這樣感覺更放心。或許是這一路上開電動汽車的人不多,一路上充電站的人都不多,基本不用排隊。
我還有一輛燃油汽車,考慮到行駛裡程不算遠,也想體驗下電動汽車的續航性能,所以這回我選擇了電動汽車。
我算了一下,按照我的行程,如果開燃油車可能會比開電動汽車節省1個小時左右,因為加油比充電耗時短。我每次充電30分鐘左右,一般充電時上個洗手間,還可以鍊接手柄玩玩車上的遊戲,充電時還是挺惬意的。
我這一趟基本上都是走的高速公路。一般出發前我會用車上自帶的導航,它會自己計算出到目的地需要的電量,如果需要充電也會為我标記出來,不過隻能顯示和新能源車廠家合作以及他們自己的超充站(超快充電站),像華容縣城因為沒有超充站,所以也會用高德地圖或國家電網e充電APP搜索國家電網充電樁。
雖然有時會額外跑些冤枉路去找充電站,但相對燃油車,總體還是省了不少錢,這些小問題還是在可容忍範圍内的。
我開電動汽車多年,按照我的經驗,特别提醒下大家,高速巡航是電動車的耗電大戶之一,很多人會覺得開100公裡每小時或120公裡每小時掉電太快,于是會故意放慢速度,定個80至9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
其實,這個辦法對于那些兩三百公裡的短途返鄉路來說是可以的,大部分續航四五百公裡的電動車可以做到中途不充電就到達目的地。但是對那些動辄近千公裡的車主來說,降低速度換續航并不合适,雖然跑80公裡時速能耗更低,但是跑120公裡時速可以省下不少時間,這個時間用來充電會讓總體時間更快,更能降低電量焦慮。
車主:邱先生 目的地:北京 裡程:1145公裡
自駕1145公裡停了6個服務區充電
邱先生以前開的是燃油車,今年,他長途自駕1145公裡回北京和家人團聚,這次自駕創下了他的兩個第一次:第一次長途自駕超過500公裡,第一次開純電動車長途自駕。為了保險,邱先生做了充足的準備。
以下是邱先生的講述:
我的新能源車是2020年11月購買,純電。在這之前,我一直開燃油車。
我老家雲夢,妻子在北京工作,以前到北京,都是乘坐飛機。這是第一次長途自駕回北京過年。
我于1月25日滿電出發,此趟隻我一人,車子後備廂載滿了各種湖北特色年貨。
我在多個新能源充電APP和導航APP上查詢了沿途的充電樁,查詢後我規劃了兩種充電方式。第一種是用品牌自建的超級充電站充電,優點是充電速度快,但高速公路上沒有超級充電站,隻能沿途下高速充電。第二種是利用第三方充電樁充電,雖然兼容性和充電速度不如品牌自建充電樁,但是高速公路沿途的服務區基本都有第三方充電樁。權衡之後,我選擇了第二種。
高速公路上,我的手機APP會随時提醒我前面會有哪些充電樁、充電排隊情況如何等情況。
電動車速度越高越耗電,全程開空調也更耗電,一路上,我中途停留10個服務區,在6個服務區充電,充電用時6個小時。基本上每開180公裡就要充電一次。
到北京家中時,已是26日淩晨零點30分,電量剩餘20%。
這一路全程1145公裡,共計用時17個小時,中途共充電6次,花費350元,平均百公裡耗電為18.2度。相比燃油車,起碼要節省一半的費用。
在高速上充電,一定要考慮充電樁諸如接口兼容性、功率及充電速度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在河北沙河服務區,我就遇到了這種情況:第一個充電樁因接口不兼容用不了,第二個發現很慢,換了一個依然很慢,換到第四個樁打了電網客服熱線。人家告訴我,這個服務區電樁功率隻有30千瓦,充電用時确實明顯要長一倍。
因此,我建議長途自駕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規劃好充電方式和線路,做到心中有數。
(長江日報記者楊榮峰 孫笑天 趙家新 尹勤兵)
【實習編輯:鄭曉曉】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