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對孩子的期許總是很高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出人頭地,變人中龍鳳。
然而現實是,天才能人總是有限的,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才是大多數。美好的期望固然好,但是如果父母不切實際,期待太高,也會給孩子造成嚴重壓力,不堪重負之下導緻失去前進的動力。
我朋友就很煩惱,覺得孩子永遠達不到他的期望。朋友希望孩子未來能考上重點大學,然而現在孩子的小學成績都隻是中等,混不到年級前排,跟重點大學的距離眼看着遙不可及。
因為朋友喜歡音樂,又希望孩子能有一項音樂技能,于是給孩子報了鋼琴班,認為以後哪怕不能當個鋼琴家也能從事相關工作,對孩子的未來也有好處。結果孩子上了兩三堂課,鋼琴老師就直言孩子沒有天賦……
朋友給孩子制定的目标,孩子幾乎每一個都不能順利達到,朋友覺得很失望:“以後孩子可怎麼辦?”
孩子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其實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期待有問題。孩子的未來還是未知數,如果父母繼續将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才是阻礙了孩子未來的發展。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能力
父母對孩子有期待很正常,這也說明父母是關心孩子、為孩子着想。但是如果這份期待建立在不了解孩子真實能力的基礎上,大大超過孩子的能力,就過猶不及了。不僅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還給父母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因為孩子無法達到期待而失望至極,産生了負面情緒。
▶自以為是為孩子好
父母給孩子定下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目标,希望孩子能達到,美其名曰是“為孩子好”,其實不過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别的孩子能達到我的孩子也應該做到”,一旦孩子沒達到,就就丢了面子。
▶父母的心态存在問題
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孩子隻是個孩子,太過沉重的期待并不該由小小年紀的孩子來背負。有的父母在孩子剛上幼兒園就給做了上名校考研考博士的規劃,因此從小就按照博士标準要求孩子,每次成績都要名列前矛。一旦一次沒考好,父母的世界就天崩地裂,仿佛看到孩子失敗的未來,過度的期待害了他們,也害了孩子。
父母總覺得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其實是因為這個期望屬于父母,并不屬于孩子本人。就像一個巨大且不合理的籃球架一樣,孩子再怎麼努力投球,也投不中籃球框,因此父母在對抱有期待時,應該考慮運用一下“籃球架效應”。
“籃球效應”,是心理學上一個有名的效應。這個效應表示,籃球架的高度決定了人的挑戰動力。
如果把籃球架設立得有兩層樓的高度,那麼高誰也不可能投進去,看到的人就不會有投籃的想法,因為不可能成功;而如果把籃球架設立得跟一個人一樣高,随便投都能投進,那就沒啥難度。
太低沒意思,太高也沒意思,都無法激起人的投籃興趣。隻有現在的籃球高度,不太高也不太低,“跳一跳,夠得着”的高度最合适,讓人們有挑戰欲望,興起競争比賽,得到人們熱烈追捧。
“籃球效應”帶給家庭教育的啟示是:如果你給孩子的期待遠遠超過能夠投籃的高度,孩子就會放棄,并沒有完成期待的動力;如果你給孩子的期待低于孩子的能力,也就會使孩子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目标,但這個目标一定要符合“籃球架”标準,能夠激發孩子奮進。
“籃球效應”完全可以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設立一個正确的“籃球架”,家長的期待就不會與孩子完全錯位。
☆了解孩子的能力
家長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把孩子當可以操控的存在,不顧孩子的想法而決定孩子的命運。而應該跟孩子好好溝通交流,認真觀察了解,正确認識孩子的能力範圍,在此基礎上,再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标。最好是讓孩子自己給自己制定目标,因為孩子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家長的期待應該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打擊孩子積極性的阻力。家長要學會及時幫忙調整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緊張時,可以幫孩子放松心情;當孩子失敗了,家長也不要一味指責懲罰,這時候最應該做的是安慰孩子,告訴他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失去信心,未來的路還長,隻要盡力了就是好樣的,結果沒有那麼重要。
☆講究循序漸進
家長給孩子指定目标時,也要講究策略,不要一開始設立非常高遠的目标,這會讓孩子望而生畏,心生怯意,最後隻會起到反效果。而要一步步來建立“跳一跳,夠得着”得籃球架,也就是目标要有層次性,先定一個小目标,完成了,再繼續增加......這樣的做法,孩子在每一個目标成功後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還增強了前進的信心,更有面對挫折的勇氣。
父母的期待可以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但不切實際的期待隻會是阻力,如果期待被設在正确的水平,那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幫助,讓孩子始終處于學習中最好的狀态。
今日話題互動:你是否用“籃球效應”來給孩子制定目标呢?對此話題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歡迎留言分享和我們一起交流讨論。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