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至,群芳盡,荼蘼開,花事遲。
荼蘼是谷雨二候的花,開在傾城絕豔的牡丹之後,滿載美好和繁華,香風十裡,潔淨如雪,随着暮春的風開了又落。
佛典中,它是天上的花,雪白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
彼岸花連接對岸,而荼蘼花則連接天上人間,一為絕美凄豔,一為脫俗空靈,都帶着不可言說的神秘和悠遠,充滿無盡的想象和慨歎。
不知是“荼蘼香”浸入“酴醾酒”,抑或“酴醾酒”染上“荼蘼香”,也許隻有這樣醉心的香氣和純粹,方能配得上這花事最末的哀傷和感懷。
酴醾不争春,寂寞開最晚
酴醾不争春,寂寞開最晚——荼蘼,末路之花,永晝繁華一個偶然的春日午後,有如雪香風而至,回看不是梨花飛雪,也不是杏花帶雨,而是荼蘼——無風香自遠,不妝花自豔。
三春過後諸芳盡,荼蘼開在春日花事的最末,蘇轼誇贊荼蘼——酴醾不争春,寂寞開最晚。
衆花開盡,衆人皆散,荼蘼才默默綻放出它的美,不争而疏淡,寂寞卻坦然。
春将盡,人已去:紅樓夢裡寫“韶華勝極”,開到荼蘼花事了,帶着對生命無常和繁華逝去的慨歎。
也許荼蘼本身就自帶一種不可逆轉的别離、盛極而衰的感慨。
其實在不可阻擋的時間背後,我們收獲的何嘗不是另一種淡泊平靜和泰然自若——學會接受美好的流逝,關于懂得和從容、珍惜和領悟的種種。
荼蘼于春暮濃綠處盛放,在春盡之時凋謝。
它開時層層疊疊、玉英簇簇,就像若幹斜倚枝頭的蝴蝶,柔情慵懶且帶着明淨的憂傷和無盡的思念,仿佛下一秒就要随風而去。
納蘭性德——“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如水月色,映照荼蘼似雪,于夜色闌珊中紛飛。
春暮的清寒與孤燈下,篆香盡、猶未睡、花未眠、雁還飛、心已碎。
吳淑姬——“謝了荼蘼春事休,獨自倚妝樓”
庭中槐樹影被風揉碎,倚樓的人影被黯然包圍。
看煙草如浪,觀浮雲來去,心卻載不動許多愁——春殘即去、青春将逝,人生世事,總在這沉浮之中。
年年歲歲,隻有那女子的身影随風飄搖,随花開謝,凝成永恒。
俠骨柔腸、慷慨激昂如辛棄疾,筆下的荼蘼也有一分淡淡的哀愁和感傷。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
青梅如豆,沉花醉夢,牡丹笑我倚東風,白頭如雪。
“榆莢陣,菖蒲葉。時節換,繁華歇”,季節變化,時不待我,不因春愁,隻為離别。
不懼時光變遷,隻怕風雨過盡,再無人知我拳拳之心,報國無門。
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
春末夏初、櫻桃火紅、荼蘼如雪——烈火映雪,這是暮春的熱烈,也是悲壯的呐喊,更是辛棄疾内心的高潔和熾熱。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裡夢,子規叫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一腔熱情,滿心北歸,古今遺恨——思鄉、悲愁、哀鳴、痛楚。
原以為英雄内心是弘大而铿锵的,實則他們更是比任何人都敏感和赤誠,所以才能擔起那樣大的夢想。
子規聲聲啼,思鄉卻難歸,春日在這落幕的繁華之中漸行漸遠,感傷之外是哀而不傷。
荼蘼開花,一架已成,氣勢如虹,一簇簇,玉英瓊花,像飽滿明媚的春光,重窗淺夢,夢裡全是荼蘼的幽香。
夜裡的荼蘼更如霜雪,在月光下,在春風裡,暗香清遠如玉醅,如飲醇酒,沉醉其中。
荼蘼,隻有白,純粹的白,無色之色的無冕之王。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頭——在荼蘼架下,吹落滿頭一肩的花。
如雪的時間落下,一層淺複一層深,雙鬓斑駁,已成白首。
心底卻依然幹淨無染,青春落盡,春光謝幕,還有那樣的荼蘼,陪伴着春暮的感傷,讓時間的劃痕變得淺淡,不再哀婉,而是充滿内心的寬容、随和、柔軟。
千鐘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與海棠。
微風過處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牆。
荼蘼花語是末路之美。
如果愛情将去,青春即逝,亦有荼靡相伴,在春日的尾聲,開成繁花一簇,伴随着最美的春暮!
一切感受荼蘼之美,哀而不傷,引而不發,淡然堅定,最努力地開放。
懷思過往,也珍惜眼前,繼續前行,無問西東!#你好,二十四節氣##谷雨##春天#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麻煩支持 關注 點贊 評論,非常感謝!
無塵和你一起找尋文化背後的小确幸,在古典文化世界裡體味美好,在瑣碎生活中撿拾點滴的溫暖!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字為原創,特此聲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