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秋天到了,故鄉一池池荷塘裡蓮花該過人頭,蓮蓬該舉起小拳頭了吧,不由想起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裡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鄉人又該劃着船兒,唱着俚曲,采摘一叢叢青青的蓮蓬了。從小我就喜歡青碧碧的蓮蓬,蓮蓬就像個綠色的小房子,藏着童趣,藏着鄉愁,藏着那麼多風情畫兒......
蓮蓬又名蓮子、蓮實、蓮房、水芝丹、芙蓉子,蓮花凋謝後顯露出花托,花托漸漸膨大成了碗狀的蓮蓬。蓮蓬具體什麼樣子呢?南宋田園詩人楊萬裡在《蓮子》裡描述道:
蜂兒來自宛溪中,兩翅雖無已是蟲。
不似荷花窠底蜜,方成玉蛹未成蜂。
他把蓮蓬比作蜂房,蜂窩狀的孔洞裡,初生的蓮子如同晶瑩剔透的蜂蛹。南宋江湖派詩人高翥描繪得更具仙風佛意,其《蓮實》雲:
膩玉肌膚碧玉房,累累波面趁紅芳。
坐忘佛土三生夢,來結人間一夏涼。
青子綻時仙裳濕,綠包分處蜜脾香。
尊前笑摘酬風露,猶記西湖古柳傍。
蓮蓬青碧鮮亮,冰清玉潔,在粼粼水光和豔豔蓮花的映襯下,更顯風姿。神聖的佛祖伫立在潔淨的蓮座上,他來到人間,送來悠悠荷風、縷縷清涼。青青蓮蓬像一位仙子,衣袂上濡染晶亮的水珠,蓮房裡包裹着香蜜似的清甜,摘取一隻送給你,你可記得西湖的風光、那年的月影?
還記得年少時的故事嗎?那時最快意的事情,就是赤着小腳丫,戴着綠荷葉,蹚水過去采蓮蓬,摘了一個又一個,用小褂兒兜着,兜了蓬蓬鮮綠、滿滿歡喜。小溪邊、藕塘畔,小夥伴們剝呀剝,剝出了青青蓮子,剝出了甜甜的童真,品味江北水鄉的美日子。南宋詞人辛棄疾在《清平樂·村居》下片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水鄉人家的孩子呀,哪個沒有采摘過青蓮蓬,剝食過青蓮子,品嘗過故鄉的風味呢?
不光小男孩摘蓮蓬,小女孩也喜歡剝蓮蓬,古詩詞裡的描寫就有了别一番韻味。北宋文學家黃庭堅說:“莫藏春筍手,且為剝蓮蓬。”北宋末至南宋初詞人陳克雲:“卧看雪兒纖手、剝蓮蓬。”女孩兒的手美啊,白白淨淨,纖纖細細,剝起青滴滴的蓮蓬,就是一首詩、一幅畫兒。也有小女子買來蓮蓬剝食的,南宋楊萬裡《泛舟繞孤山賞》詩曰:
城中擔上賣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
聽到院外吆賣蓮蓬的聲音,閨中女子想起泛舟西湖折荷花了,不由買來剝蓮蓬品嘗,品出了秋露的沁涼,品出了秋月的清光。
青青蓮蓬還是女子傳情達意的尤物,女兒家“心似雙絲網,心有千千結”,一隻碧玉似的蓮蓬蘊含着幾多情意啊!唐代詩人皇甫松寫有兩首《采蓮子》,其一的主角小姑是個情窦未開的小女孩:
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
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這俏皮的小女孩在一望無垠的蓮湖上采蓮蓬,由于貪玩耽誤到了傍晚,她脫下繡鞋,撩水洗着小腳丫。第二首的畫風轉換,姑且看作這個小女孩長大了,有了喜歡的人,有了猜不透的心事:
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抛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她喜歡上了一個男孩子,男孩在湖光潋滟的水面上劃船而來,正在采蓮蓬的女子癡癡地看着,忽地把手中的蓮蓬抛向迎面駛來的男孩。男孩會心一笑,女子掩嘴俏笑,偷偷四下張望,要是被别人看見了,她能羞上半天呢。
也有女子以蓮蓬隐喻自己的身世命運,蓮子肉是甜的,蓮子心是苦,苦樂年華,滋味自知。南宋金石學家、詞人洪适在《生查子·六月到盤洲》詞中雲:
彩舫下垂楊,深入荷花去。
淺笑擘蓮蓬,去卻中心苦。
這女子劃入藕花深處采蓮蓬,她笑盈盈地把蓮蓬向身後抛去,是要把心中的煩惱、怨苦統統抛掉嗎?元代文人郭翼在一首《采蓮曲》說:
蓮子複蓮子,苦心郎不嘗。
為郎剝蓮子,蓮子憶空房。
這是以女子的口吻抱怨的,我為你剝蓮蓬,剝了一個又一個,剝出一顆顆青瑩瑩的蓮子,你卻因為蓮心苦澀而不吃。蓮子剝出來,剩下空空的蓮房,你走後我獨守空房,那樣的苦處你知不知?
不論蓮心苦不苦,也不管蓮房空不空,想那蓮蓬清淩淩之色,蓮子肉清甜甜之味,還是挺美的。北宋文學家司馬光在《南園雜詩六首.蓮房》贊曰:
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馬蹄。
尚連餘蕊在,深映亂荷低。
蓮蓬從一柄柄荷葉間采摘來,剝出青蓮子,剔除蓮子心,食之其味宛若鮮嫩多汁的蜂蛹,又如甜脆爽口的馬蹄蓮。不僅色青味美,青蓮子還滋補養人,實為藥食同源、亦食亦藥之佳品,故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蓮子可“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
清代女詩人孫芳祖詩曰:
人愛榴房紅,侬愛蓮房綠。
翾風作房老,綠珠勝紅玉。
——《蓮房》
我不僅愛蓮蓬翡翠似的清淩,蓮子碧玉似的圓潤,更愛一蓬蓬青蓮缭繞的家鄉情,一顆顆蓮子蘊含的家鄉味!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