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兩歲小悅悅事件過程

兩歲小悅悅事件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08:37:25

兩歲小悅悅事件過程?小悅悅不幸離世 小悅悅事件的來龍去脈,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兩歲小悅悅事件過程?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兩歲小悅悅事件過程(6歲小悅悅不幸離世)1

兩歲小悅悅事件過程

小悅悅不幸離世 小悅悅事件的來龍去脈

還記得那個廣東的女孩麼?被兩輛車碾壓,多人路過卻無一人伸出援手。小悅悅,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經過多次搶救,還是沒能留住她的生命。希望天堂沒有冷漠,希望她的家人能被世界溫柔相待。

最後在上海複旦大學兒科醫院接受治療并進行手術,記者從悅悅父母處了解到,顱咽管瘤的手術做完後,小悅悅就出現了并發症“肺部感染”,雖然手術後的一周小悅悅有過輕微的知覺,人們喚她,她也知道點頭和搖頭,但最終小悅悅還是沒能醒來。

“媽媽如果我死了,你們今後生的孩子就用我的名字好嗎?我怕你們會忘記我!”這是鎮江寶堰女童小悅悅進手術室前對媽媽的懇求。經揚子晚報報道之後,讓許多讀者淚奔。衆多好心人紛紛伸出溫暖的援手,通過多種途徑捐款挽救小悅悅的生命。短短幾天的時間,捐款總額就達到數十萬元。然而,小悅悅最終還是不幸離開了人世。這幾天,還沒有從悲痛中走出來,小悅悅的父母便開始向好心人退款。

7月12日,他們決定放棄治療,小悅悅被父母接回鎮江丹徒寶堰鎮的家中。兩天後,這個活潑可愛,美麗的小天使無奈離開了這個世界。小悅悅的父母在悅悅手術之前曾經承諾,凡愛心人士的捐款最終他們都會一一歸還。 21日,小悅悅的父親哽咽地對交彙點記者說,沒想到這麼多人的愛心也沒能挽留住她。小悅悅真的走了!為了當初的承諾,為了小悅悅在天堂沒有牽挂,他決定在小悅悅走的第二天就開始退款。因捐款都是從不同渠道來的,所以退起來并沒有這麼順當。

小悅悅事件:

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本名王悅)[1] 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内,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引發網友廣泛熱議。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零時32分離世。2011年10月23日,廣東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發地點悼念"小悅悅"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設有追悼會和告别儀式,小悅悅遺體在廣州市殡儀館火化,骨灰将被帶回山東老家。

2012年9月5日,肇事司機胡軍被判犯過失緻人死亡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别讓善款變成受捐者的“燙手山芋”

央視披露了佛山被碾壓緻死的女童小悅悅的一些“身後事”。據跟蹤報道該事件的記者介紹,小悅悅生前共收到社會各界捐款27萬元。小悅悅不幸離世之後,她的父親王持昌很快就遭到了大量電話和短信的質問,有人懷疑他把錢用到了别的地方,還有人質疑他借機“斂财”。王持昌說,這筆善款如今變成了“燙手山芋”。

小悅悅的不幸遭遇曾經牽動整個社會的神經。很多愛心人士慷慨解囊,向小悅悅一家送去捐款,這種愛意與善意的表達,閃耀着人性的光芒和道德的暖意。按理說,善款既已捐了出去,其處置權也就歸屬了受捐者,隻要他們不把善款用在不适當的地方,旁人就無須再說三道四。但小悅悅的離世,給這個常理增加了一些變數。一些人認為,既然小悅悅已經用不着善款,其家人就必須再把錢捐出去,否則就應該受到質疑。正因為面臨着這樣的壓力,王持昌才感到當初的溫暖如今有多麼燙手。

“善款再捐”理論之所以在比較大的範圍内産生共鳴,主要緣于兩種社會心理。一是在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還有不少人迫切需要救助的情況下,被捐助者力所能及地再幫助他人,是對社會愛心的一種傳遞。原本就屬于稀缺資源的慈善,如果不能有效地“流通”起來,就不能起到應有的救助作用。此外,慈善事業的公信力受到諸多事件的重創,慈善的透明度也遠遠不夠,很多人都對善款的使用非常敏感,這種敏感有時甚至壓倒了同情心,以緻顯得粗魯。

但堅持“善款再捐”理論的人,很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整個悲劇性事件的受害者,并不隻有小悅悅一個人。小悅悅的離世,實際上讓整個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這個痛苦的分量,非當事人是難以體會的。愛心人士捐給小悅悅的善款,除非特意注明隻用于小悅悅的治療,否則就算用于王持昌一家人的生活,也并無不妥。畢竟,他們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也需要治療。善款所承載的善意,對悲痛中的父母是有着撫慰作用的。在小悅悅剛剛離世時就對其家人加以指責,這其實也是對受傷心靈的一種“碾壓”,因而也就違背了慈善的本意。

對慈善予以監督是必要的。但應該指出的是,公衆對慈善事業的監督應該區分兩種情形:對公共慈善事業的監督要盡可能嚴厲,以避免社會的愛心被少數人揮霍;對受捐者個體的監督應盡可能人道,避免對受害者或弱勢人群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尤其在敦促受捐者轉而幫助他人的問題上,一定要堅持“善推善”的做法,即盡量不用強硬施壓的方式促成善舉,而是要用理性、善意的方式對傳遞愛心加以鼓勵。隻有做到這一點,愛心才不會在特殊情形下變成強制性壓力。

王持昌在小悅悅離世之後,已經開始着手幫助其他兒童,這樣的做法令人欽佩。但王持昌所承受的壓力,又讓人心生恻隐。隻有懷着善意去體會王持昌一家的心情,才能夠在善款再捐問題上持有中允平和的立場,才能化解某種“愛心壓力”可能給當事人帶來的傷害。(千龍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