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詩悟出的人生哲理?一句詩中蘊藏着人生百味,多少先賢的感悟盡在其中,也許你已經懂了,也許悟了,但人生苦短,又有幾人能看破呢?,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禅詩悟出的人生哲理?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句詩中蘊藏着人生百味,多少先賢的感悟盡在其中,也許你已經懂了,也許悟了,但人生苦短,又有幾人能看破呢?
輕輕撫去衣塵,看潮起潮落,撫去的是塵還是心憂,看的是潮還是自己?幾人能說清楚。我隻想分享我的感受,不期對錯,沒于塵世,閑看落花,僅此而已。
0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自唐代慧能 《偈一》,神秀大師說:“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六祖慧能認為神秀說的不好,于是對出這句偈語。
02.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出自唐代王維《終南别業》,詩佛的詩句總是耐人尋味,水有窮處,路有盡頭,豈能因為到了終點就徘徊彷徨嗎?
03.空花哪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出自唐代白居易《讀禅經》,萬物皆有因果,那些沒有開花就去想得到果實,火中尋找遊魚這種不切實際的事情,做了也不會有結果。
04.來是無迹去無蹤,去與來時是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隻此浮生是夢中。出自唐代烏巢禅師《偈語》,既然人的一生,來世和離開都是一樣的,萬事皆空,又何必執着呢?放下執念笑,去看流水落花。
05.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将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出自唐代龍牙禅師《居遁》,人生和花一樣,有繁盛,有衰落,不必執着,看淡人生得失,心境自來淡然。
06.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出自唐代杜荀鶴《贈質上人》,所有人都不去亂談八卦,不去議論他人,世上自然就不存在無所事事的閑人,修己修心,少做世上無事人。
07.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出自五代契此和尚《插秧詩》,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一心前進方可成功,有時候後退一步也能海闊天空。
08.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出自五代志勤禅師《三十年來尋劍客》,志勤禅師參禅參了二三十年,參不通,突然有一天見桃花而徹悟大道,悟道後寫了這首偈子。從始為終,緣在桃花,悟道于桃花,三十年的感悟,盡在桃花,桃花一直都在,隻是未曾發現而已。
09.精時一片當時事,隻欠清香不欠花。出自宋代普度禅師《墨梅》,畫工在高,也無法繪出梅花的清香,皮囊再好,也不經不起歲月打磨,腹有詩書氣自華,何必留戀外在的軀殼呢?
10.寄語善财休斫額,德雲不在妙高峰。出自宋代普度禅師《偈頌四十四》,《華嚴經》雲:善财登妙高峰,求見德雲比丘,繞峰七日不見,後于别峰相見。妙峰即向上一着,盡十方世界,隻是一個妙峰。善财所以不見。
11.千年苔樹不成春,誰信幽香似玉魂?出自宋代智愚禅師《古梅詩》,千年的古梅樹長滿了青苔,很久都沒有開花了。誰還會相信清幽的香氣就似梅花之玉魂呢?修身不為人前顯,落得幽香守玉魂。
12.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出自宋代本如禅師《開悟詩》,走到哪裡,隻要心有故鄉,都看到回到故鄉的路。
13.着意尋春未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出自宋代無名尼《悟道詩》,我走遍名山大川,隻為尋找春天,卻不知在我身邊早已處處是春天的影子。尋找的,追尋的,也許就在身邊,為什麼要舍近求遠呢?
14.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出自宋代蘇轼《題沈君琴》,琴有琴聲,為什麼自己不會奏響,要說我們指尖彈響了琴聲,為什麼我們的指尖沒有琴聲?
15.萬事紛紛日日新,當時題壁是前身。 寺僧物色來相訪,我似昔人非昔人。出自宋代黃庭堅《書舞陽西寺舊題處》,我還是我,隻是不是之前的我。
16.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出自慧開禅師《頌平常心是道》,四季均有美景,你若無煩事纏身,四季都是好時節。世間的美好在于心,心若陽光處處花香,心有憂傷,滿目凄涼。
17.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嚴經》,一花一葉都是禅意,都有機緣。
18.落葉已随流水去,春風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盡日橫陳對落晖。出自元代月庭忠禅師《罷釣歸來》,落葉流水,春放百花,終将逝去,唯有青山不受時令變遷。人心應如青山,無動無靜,不受世間紛擾。
19.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明代德清禅師《醒世歌》,富貴榮華,都象夢幻和飛霜一樣容易失去,何必執着。
20.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明代德清禅師《醒世歌》,人需知足,過分追求物質生活,反被其累。
圖片來自于網絡,有糾立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