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蘇州人稱自己的丈夫最多的應該是“老公”,稱妻子為“家主婆”,而在我的印象中,老公這個說法應該也就流行了三十幾年,以前隻聽男人叫老婆“家主婆”而女人叫老公則不直接叫“老公”
記憶中,我大概十七八歲時,有次,我與姆媽經過江南絲廠門口,江南絲廠的絲織女工曾經是一代時髦女性的代表(我也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講過絲織女工的各種時尚語言)聽到一位摩登女郎尖聲尖氣地在說“我老公送了紅燒肉”我姆媽就悄悄地對我說“現地的女小娘不懂難為情的,大庭廣衆之下我老公我老公地叫”,然後我就悄悄地問姆媽:“那應該怎麼稱呼?”
姆媽和我說“結了婚在外面稱呼男人應該叫我家先生,或者我屋裡廂,不可以直接說我老公,這樣太輕浮”
記得我小時候是不聽見女人直接喊老公,最多的是“伲屋裡廂”,我小時候住在教師宿舍,住的鄰居都是教師,他們的稱呼很方便,稱伴侶都稱什麼老師,最多再加個我家,像“伲吳老師”“伲張老師”大家都聽得懂在說誰,在自己家裡,父母也是相互稱老師,“吳老師啊,張老師啊”
我爺爺奶奶那一輩,對外稱“你們先生”“你們師母”還有稱某某娘,某某爺,以前我家隔壁頭有戶人家,大女兒叫大妹,父親就被叫“大妹爺”母親被叫“大妹娘”他們夫妻之間這樣稱呼,外面的人也都這樣稱呼他們。
一般家庭,既不是老師,醫生等特定行業的,普遍對外稱“伲屋裡”
如果在家裡面,則是丈夫與妻子相互叫小名的,比如“杏珍啊”“水龍啊”對自己的孩子們則叫“你爺”“你娘”。
還有就是直接叫“伲男人”我還聽見鄉下頭的女人叫“伲男客”
丈夫稱妻子為“家主婆”,這個是吳語地區特有的稱呼,無論上海、江南吳語地區統統稱“家主婆”為什麼叫家主婆,大概也是說女人在家裡是主角吧,家主婆第一位一直是在吳語地區的普遍現象。
還有一種是認識時叫“小王”“小李”結了婚也就習慣這樣稱呼“伲小王”“伲小李”到過了四十歲,就改口“伲老王”“伲老李”再老點六十歲了“伲老老頭”“伲老太婆”
以上是相對比較文明與禮貌的,也有煙火氣重點的,女人稱自己老公“伲個十三點”并不是罵老公,而是帶有點寵愛或者撒嬌的意味,比如“伲個十三點,燒點菜是真個好吃的”“屋裡的家務都是伲個十三點做的”甚至再粗俗點有叫“伲個殺千刀”“伲個節生”“伲個老節生”就好比是“老家夥”隻要男人沒有意見,家主婆随便怎麼叫法,無所謂!
也有再簡單地“伲格個”大家也都聽懂她在說誰了,比如“伲格個今朝上夜班”“伲格個在汰衣服”
還有更簡單地“嗨”這個隻能是當了面叫了,在外面叫的話人家聽不懂的,在家裡夫妻間心照不宣,直接叫“嗨,吃飯哉”“嗨,今天阿發工資了,交給我啊”
想想老法頭各種各樣的叫法,好像确實比現在直接叫“老公”要有趣,現在不管在家裡當着面還是在外面向人家介紹一律稱“老公”有些小年輕剛談戀愛就叫“老公”了。
我們那時候談戀愛稱對方“伲朋友”談戀愛叫“軋朋友”,鄰居阿姨常常說“小李與小王像個在軋朋友哇,這幾天一直看到他們在趟馬路”等小李小王公開了戀愛關系後,小王向人家就會介紹“這件衣服是我朋友幫我買的”大家也都能聽懂是男朋友的意思。
你也來評評看,你喜歡直接稱“老公”還是委婉地稱“伲屋裡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