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真誠的告訴大家,不要被表面的“好聽”和“難聽”的現象所迷惑,嗓子是可以改造的,可以通過方法來改變,隻要把自己的嗓音潛能發揮出來,條件就不是絕對的了。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那麼有哪些方法呢? 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怎麼才能唱好歌?
(一)歌唱的呼吸
學習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
1、吸氣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将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擡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并貯在那裡,保持住然後再緩緩将氣吐出。
2、吐氣
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态。這點很重要,就好比給自行車打足了氣,不能一下子放松了,這裡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态,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
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松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支點的問題。
3、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持點
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
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感覺,那麼,當我閃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仿佛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二)歌唱的姿勢
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往往不夠重視姿勢,姿勢的正确與否是直接關系到發聲時各個器官配合的協調姿勢,姿勢的正确了,發聲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勢,則往往帶來不正确的聲音。這好比我們的跑步運動員,賽跑時如果沒有正确的跑步姿勢,就會直接影響跑步的速度一樣。正确的歌唱姿勢是:
1、身體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這裡的放松絕不是松垮、癱瘓,它應呈現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态,也就是精神飽滿的狀态。
2、頭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視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兩肩略下後一點,小腹收縮,兩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種積極運動的狀态。
3、兩腳一前一後稍分開,前腳着力、身體的重量要平穩,重量落在雙腳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動,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記應當張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虛着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應當張得開,放得松,切記緊咬牙關。
6、還有歌唱時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覺應該是仿佛由小腹到兩眉之間形成一條直線,脖子和後背、腰部連成一線,這樣才使氣息暢通無阻。
二、唱歌的技巧有哪些?
1、腹式呼吸
這是唱歌最基礎的部份,也是一般人所說的(用丹田唱歌)。一般人呼吸多用胸腔,呼吸時,會看到胸腔的起伏。如果有機會觀察嬰兒呼吸的樣子,會發現,嬰兒呼吸多是腹部起伏,這就是(腹式呼吸)。嬰兒的哭聲很宏亮,為何?因為腹式呼吸能将氣壓的更沉,我們能因此吸到更廣的氣,身體也有更盈餘的空間去發出共鳴。
2、運氣技巧
運氣的技巧其實跟腹式呼吸很有關系,隻是幫助我們的身體更靈活運用。簡單的運氣技巧練習方式為,用腹式呼吸并将氣維持在肚子後,試着以規律并有力的方式,快速地吐出間斷的氣。每次吐氣,都确保丹田使出力道;這些力道是單獨的,而非一股腦兒的從頭用力到尾。可以試着将一手放在肚子上,若方法正确,會感到肚子随着吐氣的規律,一起起伏。腹式呼吸與運氣技巧都熟練後,唱歌會相當穩,即使遇到較長的樂句,也能小心的把它唱好。或者換氣時,也能做到完美,所以非常重要。
3、共鳴發聲
樂器在乎共鳴,共鳴得好,音色美且聲音傳得遠,人聲也不例外。共鳴需要的是一個空間,而人的身體裡面也有許多的(腔位)可以用來共鳴。主要有頭腔、鼻腔,和胸腔(當然還有别的,這幾個最常用來唱歌)。每個腔位傳達出的音色不一樣,适合的音域也不相同。一般來說,頭腔适合高音,胸腔适合低音,以此類推。共鳴的練習比較抽象,常常要運用(想像)來練習。試着想像聲音要從哪理發出來,并配合調整身體;如果方法正确,手摸腔位的時候,會感到一點的震動力,那就對了。
『想像』的方式有幾個歌唱老師很喜歡比喻的例子,比如唱高音時,可想像聲音像抛鉛球一樣,從頭上用力丢出,這就是頭腔共鳴;若想像聲音像一湖泉水,又廣又富含包容力,這就是胸腔共鳴。當然,練習共鳴也是有比較具象的作法。練習頭腔共鳴時,可高音發出類似MichelJackson的(凹嗚)音;把音拉長,并搭配(想像),效果很好。
而練習鼻腔共鳴時,可閉上嘴巴,用『嗯』音做發聲練習。不過要注意,這些不像唱歌的發聲,還是要注意到唱歌的各項重點,如腹式呼吸,或嘴形的控制(後面有介紹,特别是口腔空間的維持),才有達到效果。此外,共鳴的練習要做到什麽地步?要做到不管什麽樣的音量,聲音都可以達到共鳴的狀态,才是一個完整的練習。一般來說比較困難的,是高音可以小聲的達到共鳴,而低音可以夠大聲的共鳴,所以練習可以朝這兩個方向進行。
4、嘴型
嘴形的鍊習非常重要,也可以幫我們更正确的達到共鳴狀态。嘴形練習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張得夠大!較殘酷的方式,是用手指寬做測量。一般歌唱老師會要求,唱(ㄚ)音的時候,起碼要能放入三指寬的手指(垂直的高度),我個人還遇過要求四指的,實在有夠折騰。不過這個練習會讓嘴巴習慣張大,練習時也可以試着手摸耳朵與鬓發間的部份,若嘴形夠大,會感覺那邊有一個凹洞産生,這樣就對了。
再者,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A、E、I、O、U)五音的練習,并且在發每個音的時候,都确保口腔的完整。可以想像嘴巴裡好像含着一顆無形的糖果唱歌,讓口腔維持一定的空間,這樣可以讓音色更圓融更好聽。此外,可以設計簡單的音階來唱這五個音當練習,效果更好。嘴形若練習得好,唱歌咬字也會進步。雖說唱歌不一定都要咬字清楚,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嘴形可以幫助共鳴,也可以用此來表達歌曲情緒,真的很重要。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