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一點多總是醒怎麼調理?膽氣過旺,肝不藏血,肺經異常,三個時辰夜醒怎麼調?,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淩晨一點多總是醒怎麼調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膽氣過旺,肝不藏血,肺經異常,三個時辰夜醒怎麼調?
人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覺中度過。但不少人會出現半夜醒來睡不着覺的情況,造成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質量下降,長年累月,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忽視,如精神狀态變差、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亂、皮膚老化加快、肝功能受損等。夜醒背後的原因,多半是相應内髒出現問題的信号。
古人将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這12個時辰又分别代表着人體的12個髒腑和相對應的12條經脈,如子時(夜裡11點到次日淩晨1點)對應膽經、醜時(淩晨1點到3點)對應肝經、寅時(淩晨3點到5點)對應肺經,氣血在十二經脈内流動不息,并按照特定的時間和流注次序循環灌注,構成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
夜裡11點到次日淩晨1點醒,多半是膽有問題。該時段為子時,氣血流注至膽經,膽經氣血旺盛,同時也是陰氣最盛之時,陰主靜,此時最需要安靜休息。《黃帝内經》說到:“凡十一藏,皆取決于膽”,全身氣血取決于膽氣的升發,膽的生理功能是收集儲存肝髒分泌的膽汁,并供給其他内髒,協助食物消化代謝。如果在子時醒了,會導緻膽髒得不到充分休息,久而久之膽經就會出現問題,表現為口苦、嘔吐、厭食、腹脹等。嚴重時,還可出現黃疸,皮膚幹燥粗糙,以及大腿至足踝外側感覺發熱等。此外,“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主決斷,膽氣不足,多見善驚易恐、膽怯等情志異常改變。
調養膽經的辦法有:敲打大腿外側的膽經,盡量不吃夜宵,也可經常按揉風池穴(後腦勺兩側下方)等。
淩晨1點到3點醒來,多半提示肝有問題。醜時,氣血由膽經灌注至肝經,是進入深度睡眠的黃金時段。肝主藏血,有儲藏全身血液和調節血量的作用。《素問五髒生成篇》提到:“故人卧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肝開竅于目”“目受血而能視”,即當人處于睡眠狀态時,血歸藏于肝,肝得血而濡養于目,則可視物。睡得越深,肝血的回流效果越好。
如果在肝經氣血最旺的醜時醒來,會導緻血液無法歸養于肝,血不停地運行諸經。肝髒在超負荷工作下就會出現問題,表現為眼睛幹澀、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且“肝主疏洩”,疏洩失常,多表現為頭目脹痛、煩躁易怒、抑郁、胸肋部疼痛等。《黃帝内經》也講到:“肝者,将軍之官,謀慮出焉”,肝髒與人體思維活動密切相關,肝氣足,思維活動就敏捷;反之,經常在淩晨1點到3點醒來,不少人在白天時就會出現精神不振、反應遲鈍等問題。
調養肝經的方法有:敲揉、點揉肝經的陰包穴、太沖穴,并在痛點最明顯處敲、揉5~10分鐘。還可推肝經:坐位,伸直右腿,左腿彎曲平放,雙手重疊,掌根壓住大腿根部,沿右側大腿内側肝經位置,用力向前推至膝關節處,反複推50遍左右,再推左腿。
淩晨3點到5點醒來,多半提示肺有問題。此時段氣血由肝經流注至肺經,是陽氣的開端,人體的氣血開始新一輪分配。《黃帝内經》指出:“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朝百脈,主治節,意思是肺有宰相之能,主氣,通過宣發和肅降将人體氣血津液重新分配至各個器官,合理的資源分配過程同樣要在深度睡眠中進行。如果經常這個時候醒來,并伴有鼻塞、噴嚏、惡寒、呼吸不暢、咳嗽氣喘等症狀,多半是肺部出問題了。
調養肺經可拍打肺經:手前臂平舉,掌心向上,另一側手握空拳,從肺經的雲門穴(鎖骨處)、中府穴(雲門穴下一寸)拍揉至少商穴(大拇指指甲蓋外側,距指甲角0.1寸處),痛感明顯處可着重按揉5~10分鐘。
此外,飲食起居要符合十二時辰的規律,以平衡髒腑陰陽,喚醒人體自我修複潛能,做到順時養生;睡前可适當聽聽音樂放松大腦,勿過多使用手機。保持平和心态,穩定情緒,坦然接受“夜醒”,找準病因,對症下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