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訊 深夜11點多,極度疲勞的南京路子鋪社區副主任張堃還在挨家挨戶進行排查。正要舉手敲門,手中的電話響起,她看了一眼,再也不忍心挂斷——這是她15歲女兒的第四次來電。“媽媽,你什麼時間回家?我一個人有些害怕,我等你們回家吃飯呢……”張堃正想問“爸爸呢”便突然想起,此時,擔任長幹裡社區書記的丈夫朱青松也和她一樣,正一戶一戶地走訪着、排查者、記錄着。
朱青松和張堃,是南京市秦淮區社工隊伍中的一對“夫妻檔”。他們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一線并肩戰鬥,然後相識、相知、相愛,一年後結為夫妻并有了可愛的女兒。 這次抗擊疫情的警報響起後,兩人一直奮鬥在疫情“阻擊戰”一線。每天一早,他們就戴着口罩,一級一級樓梯爬上去,一層一層走下來,遇到沒有人的住戶,還要貼上告知書,下次再來。三天時間,兩人摸查了600多戶信息,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其實,排查工作并不一帆風順,有時一上午隻能走訪幾戶人家。有的人家擔心被外人感染不予配合,他們隻得苦口婆心地隔門喊話,大到國家形勢、小到鄰裡情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就是為了準确掌握每一家每一戶的來往人員、出行方向,能夠更加精準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每天忙到深夜回家,張堃累得連句話都說不出來,隻想休息。這時,丈夫朱青松總是說,“堅持,再堅持,居民平安了,我們才能安心。”就這樣,夫妻兩個人每天網格化、“地毯式”上門,一戶戶摸排轄區内所有居民,真正做到不遺漏、全知曉、信息及時更新,同時積極組織社區志願者成為“第一信息員”,成為“社區小喇叭”,大力宣傳好疫情防控措施,緩解群衆緊張心理。 “雖然我和他在不同的社區,但卻在同樣的工作崗位,這是我們的‘二次’聯手,我們相信,一定會打赢這場疫情阻擊戰。”朱青松堅定地說。 交彙點記者 仇惠棟 通訊員 邵天才 李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