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的時候,聯想都會成為公衆視野的焦點。而作為中國企業家教父的柳傳志,更是因為他的貿工技戰略,成為大衆熱議的對象。
要知道的是,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聯想筆記本在全球範圍内的銷量,基本上是和惠普呈現交替第一的局面。而聯想的服務器業務,在國内市場上也是穩居前五。
看上去聯想似乎是一家相當成功的企業,但為什麼會飽受诟病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這就不得不提到那場著名的“貿工技”和“技工貿”路線之争了,這場決定聯想未來的論戰,也被稱為“倪柳之争”。
1994年,倪光南向柳傳志提出了芯片發展計劃,他認為聯想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隻有堅持技術創新,把産品研發放在第一位,才不會在技術上受制于人,從而掌握未來市場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但是倪光南的建議遭到了柳傳志的拒絕,他認為在殘酷的市場競争中,聯想如果冒險把精力全部壓在技術創新方面,未來企業經營的風險也會增大,一旦技術創新失敗,聯想将會面臨滅頂之災。
在聯想發展道路這個問題上,倪光南和柳傳志之間的分歧十分嚴重,以至于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局面。1995年,這場激烈的倪柳之争以柳傳志獲勝,倪光南被免去聯想總工程師職務的結局而告終。
在柳傳志的帶領下,聯想的發展道路也是順風順水,2004年,聯想正式宣布以12.5億美元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并成功完成了整合,PC業務量突飛猛進,成為了當時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的标杆。
2021年,聯想實現營收716.18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在世界500強中排名171名。
“貿工技”的戰略雖然讓聯想“活”了下來,但是也讓聯想徹底淪為了一家電腦的“組裝廠”。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聯想的利潤大頭都被英特爾,微軟等國外廠商給收入囊中,自己所能留下的,隻有那微不足道的利潤。2021年,聯想的淨利率僅為2.8%,而作為聯想最大競争對手的惠普,淨利率卻達到了10.2%。
關于“貿工技”與“技工貿”之争,還有一家企業十分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華為。
20多年前的華為,在貿工技與技工貿兩條道路上選擇了後者。那時候的聯想,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市場實力,都要強于華為。柳傳志跟任正非的社會聲望,更是無法同日而語的。然而這一切在今天似乎全都颠倒了過來,這似乎是曆史留給我們的啟示。
面對不同的市場和外部環境,我們無法評判聯想當時戰略選擇的對錯與否。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
隻有堅持走獨立自主的科技創新道路,才能在這殘酷複雜的市場和國際環境中,鑄就最堅實的壁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