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一個“世人獨醉我獨醒”的最初覺醒者,他痊愈後赴任候補是覺醒者對封建惡勢力的妥協,令人惋惜,那麼夏瑜的犧牲則是令人悲痛。
夏瑜是誰呢?
夏瑜就是“狂人”在他的日記裡寫的“去年城裡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痨病的人,用饅頭蘸着血舐”的犯人。
這是魯迅先生小說集《呐喊》的另一篇小說《藥》的故事,一個令人悲痛的故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藥》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藥》主要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寫華老栓夫婦為了給兒子治肺痨病,華老栓淩晨到刑場跟劊子手康大叔買藥——人血饅頭給兒子治病。
第二部分寫華老栓把藥帶回家烤了喂給兒子吃,夫婦倆盼望着兒子能夠痊愈。
第三部分寫茶客們在華家茶館裡讨論小栓的病和藥。
最後一部分寫第二年清明節,華大媽給小栓上墳,遇上了給兒子上墳的夏四奶奶。
要想了解小說蘊涵的深刻含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小說的寫作背景。
《藥》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被出賣而英勇就義為背景。
這個“藥”是什麼藥?
是蘸着革命者夏瑜鮮血的人血饅頭。
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明線,寫華老栓買藥,小栓吃藥,茶客談藥,華大媽上墳。另一條是暗線,寫民族革命英雄夏瑜被殺,夏瑜的血被當做藥吃,茶客們談論夏瑜,夏四奶奶上墳。
作者在文章中沒有直接描寫夏瑜被殺,也沒有過多的語言去描寫他的事迹,而是通過幾個側面的描寫來暗示的。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華老栓買藥時寫着: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隻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挺提着。過了一會兒,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幾乎将他擠倒了。
這段細節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看客湊熱鬧般的圍觀夏瑜就義的場景,他們沒有同情,更沒有理解,有的隻是看客的麻木和冷漠,甚至是覺得夏瑜的死還給他們窘迫、悲苦的生活帶來了一點新奇的談資。
我們對夏瑜的了解,更多的是從劊子手康大叔的話裡了解得知。
劊子手康大叔和牢頭從他身上榨不出一點油水,可見夏瑜家境貧寒。
不怕牢頭的毒打,可見他為革命不畏懼、不退縮的大無畏精神。
在牢中還勸牢頭造反,可見他時刻不忘宣傳革命道理,努力喚醒每一個被統治被壓迫的人。
夏瑜革命是為了什麼?
不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家境,也不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
革命是為了推翻傳統的封建社會,革命是為了推翻統治人、剝削人、束縛人和壓迫人的封建制度,革命是為了推翻吃人的封建社會。
革命是為了給國民創建一個平等、自由、民主的新社會,是為了國民有美好的生活。
這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但是,國民對于夏瑜的死是怎麼樣的态度呢?我們接下來認真看看。
作為《藥》的主要人物華老栓家境困難,愛子心切,他思想愚昧落後,深信人血饅頭可以治愈兒子的病,卻對為試圖為他們改善生活,改變命運而犧牲的革命者毫無同情之心,反而用革命者的鮮血做藥,由此可見他的麻木冷漠。
一個20多歲的年青人聽說夏瑜勸牢頭造反時,表示出很氣憤。
駝背五少爺聽到紅眼睛阿義打了夏瑜高興起來贊揚阿義好身手,對夏瑜挨打幸災樂禍。
聽到夏瑜說阿義可憐時,花白胡子、駝背五少爺和二十多歲的年青人紛紛表示夏瑜是“發了瘋了”。
花白胡子、駝背五少爺以及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是國民中的老中青三代群衆,他們代表着國民對革命者和革命的不理解,也代表着國民思想的落後和愚昧。
夏瑜是用生命來推翻封建社會,讓國民擺脫被壓迫命運的英雄,他非但沒有得到國民的同情,相反地,他們對作為封建統治者走狗和幫兇的劊子手康大叔表示出了極大尊敬和附和。
作者以國民對康大叔的态度來反襯對夏瑜的态度,突出了群衆麻木愚昧之深度,增強了悲劇意味,這是國民的悲哀,夏瑜的悲哀,更是革命的悲哀。
作者借助自己的文章呐喊,希望以此能讓沉睡的國民清醒過來,從精神上覺悟起來,改變落後愚昧的思想,真正理解革命的意義,與革命先行者一起推翻這個幾千年來吃人的社會。
文章最後,作者在夏瑜的墳上加了“分明有一圈紅白的花”,這不是泥裡長出來的,是夏瑜的同志獻的,這是革命的繼承者,是未來的希望。
魯迅先生說: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是可以達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