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出自《論語》,主要闡述了孔子在為官出仕方面的見解和看法。因開篇提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故以「微子」為題名。
在《微子》一文裡,孔子認為,出仕不僅僅是踐行君臣之義,而且還有維護倫理秩序的作用。 他還認為,君臣之義是人類關系中「長幼之節」的延伸,而君臣之間的關系能否正常,需要君臣共同來維護。
本文選取《微子》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飨讀者。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谏而死。
微子離開商纣王,
箕子卻成了奴隸,
比幹因進谏被殺。
點評:「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商纣王的庶兄,是春秋時期宋國的開國遠祖。因勸谏纣王不被接納,離開殷地。「箕子」是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的叔叔。因勸谏纣王,被囚禁。「比幹」是商王太丁的兒子,商纣王的叔叔。因犯言直谏,被殺。
孔子認為,微子、箕子、比幹三人都是商朝的忠臣,也是仁義之人。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
鳳啊,鳳啊!為什麼您的德行會衰微?
過去的不可挽回,未來的還能夠追補。
點評:楚國狂士接輿,走到孔子車前,高唱詠鳳之歌。孔子想與其攀談,他卻快步避開了孔子。
接輿,是一位佯狂的隐士,他秉持的是道家出世思想,與儒家的入世思想有着根本的不同。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有四肢卻不勞動,
五谷也不能分辨,
誰是你的老師呢?
點評:子路跟随孔子遠遊,結果中途掉隊了。随後,他遇見了一位老農。子路問老農見沒見過他的老師。然而,老農的回答卻令他驚訝不已。老農說:像子路這樣的人,隻會讀書,不懂得生産知識,不認識他的老師。
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長幼之間的關系,是不能被廢棄的,
君臣之間的關系,也不能被廢棄啊。
點評:孔子認為,讀書人潔身自好,不出來做官,就是不能踐行君臣之義。而君臣之間的關系,就像人類天然關系中的長幼之節。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
他們的志向不被屈抑,
他們的人身不被辱沒,
這就是伯夷、叔齊吧!
點評:孔子高度贊美伯夷、叔齊的美好品德。雖然他們最後餓死在首陽山,但是,其采薇而歌、不食周粟的氣節,足可以令世人敬仰。
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
虞仲、夷逸等人,他們隐居而避談世事,
自身能保持清白,辭去官職卻合乎權變。
點評:虞仲、夷逸都是當時知名的隐士,他們說話随便、潔身自愛。孔子認為,他們辭去官職合乎情理。
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
我則不同于上面的這些人,
可以這樣,也可以不這樣。
點評:孔子在評定完上述隐士後,自評道:我不像他們那樣執着,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君子出仕,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
至于道不能實行,我早就知道了。
點評:孔子認為,自己推崇的政治主張不能通行天下,是他早就知道的事情。但是,身為周禮的提倡者,他仍要親自去實踐。
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君子不會做冷落親屬的事情,
大臣不被任用也不怨恨自己。
點評:周公告誡兒子魯公伯禽,一定要重視人才的任用。選用人才,要不避親。有才能的人就要重用,不要讓他們心生怨恨。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老臣故友無嚴重過錯,
就不要輕易地遺棄他。
也不要對人求全責備。
點評:周公還對兒子說,對于長期跟随他做事的人,不要輕易罷免。人人都有缺點,不要求全責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