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11:35:43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真實的大禹真實的夏朝)1

(作者:趙輝)夏朝以及夏朝時期形成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心中永遠的向往。所謂華夏文明,民得其生,國得其昌,政得其遠;君得其名,民得其利,故中華人民以華夏自美。

華夏文明來自于夏朝,夏朝的建立得力于堯、舜、禹三代形成的文明禅讓制度。對于堯、舜、禹三位帝位傳承者,所形成的接班禅讓制度,現代人普遍認為是一種神話傳說,堯、舜、禹也是傳說中的神話人物。很能相信他們是實實在在、從普通人中成長起來的、具有高尚品格的帝王。從懷疑堯舜禹人物的真實性,到懷疑禅讓制度的真實性,進而否定夏朝在中華曆史中的真實存在。

根據中國考古研究成果,我國在12000-9000年前進入早期陶器時代,9000-7000年前進入中期陶器時代,7000-4500年前進入晚期陶器時代,4500-4000年前進入晚期後段陶器時代。湖南道縣玉蟾岩、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的考古發現,中國至遲在公元前12000年就出現了原始陶器,在中國北方,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也發現了公元前9000至公元前8000年的陶器。中國南方最早的陶器多圜底,中國北方早期的陶器多平底。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真實的大禹真實的夏朝)2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中國因為幅員遼闊,農業經濟類型可分為三大經濟文化區:1.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包括黃河中下遊、遼河和海河流域等地,這裡是粟、黍等旱作農業起源地;2.水田農業經濟文化區,主要為長江中下遊。3.狩獵采集經濟文化區,包括長城以北的東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積大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二。這個區域除個别地方外基本上沒有農業,陶器也不甚發達。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真實的大禹真實的夏朝)3

根據《孟子••盡心下》記載,孟子曰:“由堯舜至于湯,五百有餘歲,若禹、臯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由湯至于文王,五百有餘歲,若伊尹、 萊朱,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餘歲,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以及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成果,中國夏朝的開始的年代為距今4100千左右,堯舜禹的年代距今4200-4100年左右,屬于晚期後段陶器時代,陶器發展也進入了比較成熟期,陶器成為人們生産生活的主要用具。

陶器在人類考古學上的劃分,完全是近代的事情,遠古人們隻是把它做完一個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通過對我國文獻中對于陶器的記載,可以為我們研究堯舜禹,提供不少的可靠資料,來印證堯舜禹做為現實中的真實存在。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真實的大禹真實的夏朝)4

在《孟子•公孫醜上》中記載,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故君于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水暢茂, 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迹之道交于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人,雖欲耕,得乎?

在《孟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禹“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就是史料中對大禹從普通人成長為帝王過程的真實描述。大禹在成為管理天下的帝王前,也要依靠農業生産耕種來生活,還要進行制作陶器來獲得生活用品,還要進行捕魚來改善生活。這完全就是一個普通勞動者,在不同時節進行不同的勞作,在生産力比較低下的狀況下,通過多種的勞動,實現家庭的衣食溫飽。這與神話傳說中的高、大、上的大禹故事,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有着根本區别,是讓堯舜禹走入現實人物,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至少在2400年前的孟子時代,大禹還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現實人物,否則,孟子的話就會遭到人們的反駁,或者孟子論證的道理就缺乏說服力。因此,大禹在孟子時代是位實實在在的曆史人物,而且得到了人們的普遍尊崇。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真實的大禹真實的夏朝)5

如果我們從現代曆史研究的角度來分析,大禹從事的“自耕稼、陶、漁”,完全符合我們所得到中國曆史文明發展的脈絡,符合4100年前人們的生産力水平,符合人們所主要從事的生産生活内容。4100年前,農業生産已經成為人們的主要食品來源,捕魚也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保障,陶器的使用是當時人們的主要生活用品,必不可少,必須大量生産制造。大禹所從事的勞作完全符合4100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況,因此,從考古學的成果來判斷,曆史記載中的大禹也是實實在在的曆史人物,大禹建立的夏朝,也有着考古學上理論基礎。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真實的大禹真實的夏朝)6

在《孟子》的記述中,還為我們提供了大禹生活的自然環境,可進行農業耕種的廣闊土地,可方便進行捕魚的衆多湖泊、河流,擁有衆多人口,方便人們生産陶器、交易陶器、獲得陶器。農業生産離不開溫暖的氣候與充沛的雨水;捕魚離不開豐富的河流湖泊,這樣的自然環境,隻有在中國的南方或者相對南方,才容易滿足。如果更具體一些,在中國的版圖中,給這樣的環境一個精确的定位,那麼,淮河流域淮北平原,就與這樣的自然環境不謀而合。

在淮北平原,既可以種植北方的粟、黍等旱作谷物,也可以種植南方的水稻等作物,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水源充沛。在遠古時期,人少地廣,人們可以自由選擇更适合農業生産的地方,來進行生産生活,淮北平原就是人們進行生活生産最還好的生活環境,也是文明最容易形成、積累的自然環境。相信大禹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産與生活。

在淮河以南的淮北平原,不僅有平坦肥沃的土地,适合人們農業生産,還有豐富的河流湖泊,來滿足人們從事捕魚生産,豐富人們的食品來源,給人們提供豐富的魚類與水生植物食品。這些豐富的魚類與水生植物食品,更容易促進人類的智力發展,催生文化與文明的誕生。而在雙墩遺址發掘的雙墩文化遺址,其7300年前人類文明印記,就是對這種自然環境催生人類文明最後的證明。4100年前發生的“禹會諸侯,執玉帛者萬國”這一重要的夏朝曆史事件,就是發生在淮河岸邊的塗山。因此,大禹生産生活在淮北平原,從事“耕稼、陶、漁”就是理所當然、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人類生存最好最優的選擇。

淮河流域即使在現代,其發生洪澇災害的頻率,都要遠高于中國其他地區,是國家治水的重要區域。4100年前的大禹治水,曆史記載也是重點發生在塗山地區,是大禹的夏興之地。史料記載中最明确、詳實的大禹治水曆史事件、地點都是發生在塗山地區,大禹文化的傳說也是最具體、豐富的。因此,大禹生于此、長于此、生活于此、治水于此,是最合情合理與符合史料記載的真正區域。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真實的大禹真實的夏朝)7

大禹生于此、長于此、生活于此、治水于此的淮北平原,大禹建立的夏朝,其國都會遠離這個地方嗎?會遠離生活的地方、遠離具有豐富自然環境、建功立業的地方?遠離治水成果受益最直接的地方嗎?其他地方的人們會到幾百公裡外,八年亦或一十三年長期在外治理别處的水患?不要說遠古時期人類的生産力極其有限,就是放到現在,人們的精神境界普遍崇高的情況下,讓大禹帶領衆多的異地人士到淮河流域來治理洪水,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為治理淮河建立不世之功的大禹以及大禹的追随者,必是身受水患的本地人民;他們才具有長期為徹底解決水患的動力、決心、毅力與條件。

“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中原地區的概念太大了,更具體、更精确地說,夏朝國都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态,成為華夏文化、華夏文明的标志。以夏朝國都為中心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才是更精确、嚴謹的說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四方”一詞在我們的話語中還包含有一種自豪、自美、自信;“四方”一詞具有深厚的夏朝文明特色,夏朝時期建立的方國,是形成“四方”詞語的根本來源。那麼,“四方”一詞可以為我們尋找确定并夏朝國都,提供一些隐含的重要線索嗎?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王朝(真實的大禹真實的夏朝)8

在淮北平原(亦或就是原始的淮北中原)淮河流域,有一條古稱夏水的支流北淝河,在北淝河的下遊有一個稱為“四方”的湖泊四方湖,在四方湖畔有一個人們不知原始曆史來源的古城遺址。這座古城遺址與四方湖,共同構築了《詩經》中的詩情畫意,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這還不是古城與四方湖的全部曆史,更深厚的文化曆史内涵就包含在這“四方”之中。

四方之中是什麼?四方之中就是夏朝的國都;夏朝國都旁的河流,四方人士人們怎麼稱呼?當然是夏水;北淝河的古稱是什麼?就是夏水;夏朝國都具有多大的規模才能成為夏朝的國都?“三裡之城,七裡之郭”是《孟子》對天子失國的夏都描述。而北淝河四方湖畔的古城遺址規模就與“三裡之城,七裡之郭”如出一轍。

因此,大禹不僅是真實的曆史人物、也是一個為了生活從事生産勞動的普通人物,其建立的夏朝也是真實存在的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時期形成的華夏文化與華夏文明是有着深厚曆史與物質、文化基礎的。夏朝曆史之所以撲朔迷離,是因為夏、商、周政治統治中心的地域變遷,而被刻意隐去、淡化的結果,曆史總會恢複其真實的面貌,回歸正軌。(作者:趙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